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09 20:32:28
◎從現在的采樣結果看,各機構采樣操作還是科學規范的。
◎關于影響咽拭子采樣結果的因素,李昂表示,主要有咽拭子采集的深度、與黏膜接觸的時間、取樣的力度、采樣者和被采樣者之間的身高差距、被采集者在采集過程中的配合程度。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實習記者 李宣璋 每經編輯 陳星
6月9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舉行新聞發布會。
有網友反映,不同核酸采樣人員在操作上不太一樣,采樣部位不完全一致,有的輕、有的重。也有觀點認為,核酸檢測前喝水、吃東西、嚼口香糖會不同程度影響檢測結果。哪些因素會影響檢測的結果?針對這些熱點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現場提問。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昂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表示,根據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口咽拭子采集方法,在采集過程中,被采集者需要頭部微仰,嘴要略微張大,露出兩側的咽扁桃體,采樣者需要在兩側的咽扁桃體和咽后壁進行采樣。
發布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實習記者 李宣璋 攝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副司長米鋒在發布會上表示,近幾日,全國疫情形勢整體保持平穩,但個別邊境口岸城市出現本土聚集性疫情,疫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復雜。
要把力量和資源重點放在“防”的措施上,在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上下功夫,繼續堅持人、物、環境同防,落實入境人員和直接接觸入境人員、物品和相關環境的高風險崗位人員閉環管理。
核酸檢測是疫情防控的重點工作。而采樣處于核酸檢測流程的第一個環節,做好采樣工作對疫情防控非常重要。
李昂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指出,人體口咽屬于柔軟的組織,所以在采集過程中既要保持有力度進行擦拭、刮拭,同時還要避免對咽后壁產生損傷。要盡量避免采集的拭子觸及臉頰以及嘴唇。“從現在的采樣結果看,各機構采樣操作還是科學規范的。”李昂強調。
關于影響咽拭子采樣結果的因素,李昂表示,主要有以下五個方面:第一,咽拭子采集的深度。第二,與黏膜接觸的時間。第三,取樣的力度。第四,采樣者和被采樣者之間的身高差距。第五,被采集者在采集過程中的配合程度。
考慮到被采樣者的配合程度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李昂呼吁:“在參加核酸檢測的時候,要積極配合采樣人員,按照現場要求,規范做好配合動作,確保采樣效果。”
發生聚集性疫情后,對于各地、各場所要求時效不同的核酸陰性證明問題,專家們也予以回應。
李昂表示:“近期,我們實施了分區分級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為保持政策的連貫性,及早發現疫情風險,經過風險評估,北京市將進入公共場所核酸陰性證明由48小時調整為72小時。”
李昂指出,這主要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方面,考慮到新冠病毒奧密克戎變異株平均潛伏期在3天左右,72小時之內核酸檢測可以發現潛在的感染者;另一方面,也是為了降低居民核酸檢測的頻次,盡量減少疫情防控措施給市民帶來的不便,以及對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產生的影響。
“下一步,北京市還將根據疫情形勢的變化和防控實際的需要,根據風險評估的結果,動態調整各項防控措施。”
關于發生聚集性疫情后,應該以怎樣的密度開展核酸檢測,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表示,聚集性疫情發生以后,要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科學確定制定核酸檢測策略,劃定核酸檢測的范圍和頻次,避免盲目擴大全員核酸檢測范圍,將受檢人員按照風險等級由高到低依次開展核酸檢測。
“封控區應該在24小時內完成首次核酸篩查,管控區要在48小時完成首次全員核酸篩查。一定是根據疫情防控的需要,把核酸檢測的人員、范圍、頻次統籌安排好。”
同時,針對沒有發生疫情、也沒有輸入風險的地區,賀青華強調:“查驗核酸不應該成為一種常態。”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502382838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50238283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