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08 05:48:25
◎據《公報》統計,2021年末,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102871萬人,全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65793億元,基金支出60197億元。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63970億元。
◎《公報》顯示,2021年末,全國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2295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68萬人。年末全國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259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1萬人。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旭
6月7日,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公布《2021年度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公報》(以下簡稱《公報》)。
《公報》顯示,2021年全年,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三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68205億元,比上年增加17538億元,增長34.6%;基金支出合計62687億元,比上年增加5107億元,增長8.9%。
去年三項社保基金收入為何出現34.6%的增長?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2019年以來,我國養老保險迎來了降費率、降基數“雙降”政策,社保基金收入端同比只增長了3.6%。而2020年由于疫情影響,出現了兩位數負增長。去年社保基金收入端應該說恢復到正常狀態,但由于前面兩年的低基數,導致2021年收入端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同比增長。
2021年三項社會保險基金收入合計68205億元,比上年增長34.6% 數據來源:人社部
據《公報》統計,2021年末,全國參加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102871萬人,比上年末增加3007萬人。全年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收入65793億元,基金支出60197億元。年末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63970億元,其中:基金投資運營規模1.46萬億元,當年投資收益額632億元。
《公報》顯示,2021年末,全國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為48074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453萬人。其中,參保職工34917萬人,參保離退休人員13157萬人,分別比上年末增加2058萬人和395萬人。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執行企業制度參保人數為4222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2320萬人。
此外,《公報》指出,全年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總收入60455億元,基金支出56481億元。年末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存52574億元。2021 年,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提高到4.5%,基金調劑規模為9327 億元。
2022年5月26日,人社部、財政部公布《關于2022年調整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的通知》,明確從今年1月1日起,為2021年底前已按規定辦理退休手續并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的企業和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提高基本養老金水平,總體調整水平為2021年退休人員月人均基本養老金的4%。
鄭秉文表示,養老金有助于繁榮資本市場,提供長期資本。這體現在養老金可以增加長期資金的機構投資者,還可以提供長期股權資本。此外,養老金有助于對沖老齡化的負面影響。
《公報》顯示,2021年末,全國參加失業保險人數為22958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268萬人。年末全國領取失業保險金人數為259萬人,比上年末減少11萬人。全年共為608萬名失業人員發放了不同期限的失業保險金,比上年增加93萬人。失業保險金月人均水平1585元,比上年增長5.2%。延續實施階段性擴大失業保險保障范圍政策一年,向當年新發生的426 萬參保失業人員發放失業補助金。
此外,據《公報》統計,全年共為領取失業保險金人員代繳基本醫療保險費129億元,比上年增加33.0%。全年發放穩崗返還惠及職工9234萬人,發放技能提升補貼惠及職工179萬人。
全年失業保險基金收入1460億元,基金支出1500億元。年末失業保險基金累計結存3313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19年以來,我國失業保險基金連續3年支出大于收入。其中,2020年,全年失業保險基金收入952億元,基金支出2103億元。年末失業保險基金累計結存3354億元。
鄭秉文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從去年《公告》來看,失業保險基金收支基本相當。2020年,失業保險基金之所以超過2000億,主要是因為國家拿出1000億元用于支持穩崗和培訓。“如果去除用于培訓的1000億元,2020年同樣是收支大體相當。”
記者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同樣明確要求,繼續實施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使用1000億元失業保險基金,支持穩崗和培訓。
近日,人社部會同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印發了《關于做好失業保險穩崗位提技能防失業工作的通知》。
人社部副部長俞家棟在解讀上述通知時強調,這一通知充分考慮了形勢需要和群眾期盼,在保持政策連續性和穩定性的基礎上,進一步增強了針對性和實效性,按照兼顧普惠受益和特殊支持、協同政策加力和基金安全的原則,明確了援企穩崗、提升技能、失業保障的政策框架,提出了8條實實在在的舉措。
“在這些政策中,既有助力市場主體青山常在的制度性安排,又有解燃眉之急的階段性舉措,既盡力而為服務大局,又量力而行守住底板,既全國統一實施,又充分授權地方根據本地實際拓展延伸。”俞家棟說。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