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06 20:53:30
◎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公布的新基金備案情況,5月在中基協完成備案的私募基金回落至71家,與此前2個月相比有了明顯下降。
◎今年以來“公奔私”的熱潮仍在延續中,5月就有多位公募老將或資管老兵自立門戶創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還有曾經的公募大佬也“奔私”加入了私募基金。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葉峰
經歷了3~4月的小高峰后,5月份的私募基金備案進入了一個相對平緩的階段。根據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基協)公布的新基金備案情況,《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統計發現,5月在中基協完成備案的私募基金回落至71家,與此前2個月的291家相比有了明顯下降。在這其中,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占多數、達到44家,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則有27家。
在注冊地的選擇上,海南依然領先,以11家新備案私募的數量位列第一。而根據每經記者的全面統計,今年以來注冊在海南的新備案基金已經達到了122家,在所有注冊地中可以說是遙遙領先。
另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今年以來“公奔私”的熱潮仍在延續中,5月就有多位公募老將或資管老兵自立門戶創立了自己的私募基金,還有曾經的公募大佬也“奔私”加入了私募基金。此外,5月還有最受關注的市場化母基金、6萬億外資巨頭、產業資本都完成了新私募管理人的備案,整個市場可謂相當熱鬧,又攪動起另一番風云。
除此之外,5月中基協公布了第四十六和四十七批共52家疑似失聯的私募機構名單,并且分兩批注銷了35家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記。監管力度的持續加強也是有目共睹,僅5月23日中基協就一口氣公布了9份紀律處分決定書,多家私募機構及其高管受到嚴厲處罰。
海南私募基金管理人依然保持快速增長,6萬億外資巨頭也來了
根據中基協的備案信息,今年5月一共有71家私募基金完成備案。相比3~4月的291家,這個數字有著明顯的回落,也表明了基金備案速度的放緩。每經記者對這部分新增備案的基金做了一個全面統計。
首先,從機構類型上來看,這71家私募中有44家是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管理人,是5月新備案基金的主力軍。27家是私募證券投資基金管理人,顯示出市場對這類私募的熱情在一番高漲之后的回落。
值得一提的是,5月30日,一家名為“安盛私募基金管理(上海)有限公司”的私募在中基協完成備案。這家成立于2016年底、注冊資本1050萬美元的管理人是一家外商獨資企業,其母公司是全球最大的金融和保險集團之一--安盛集團旗下的資產管理板塊AXA Investment Managers,也就是AXA IM。公開資料顯示,AXA IM由安盛集團在1994年創立,目前在全球18個國家擁有超過2400名員工,截至2021年底管理的資產規模超過6萬億元。
安盛私募的成功備案也意味著,目前進軍中國市場的外資私募已經有36家,有數據顯示這些外資機構管理的資產規模合計已經達到近600億元。
而從基金注冊地上來看,海南依舊是新增備案最多的轄區。整個5月,一共有11家私募基金選擇注冊在海南,占新備案私募總量的15.49%。雖然仍然是所有轄區中數量最多的,但占比也開始出現下降。根據每經記者的統計,今年以來在海南注冊的新備案基金數量已經達到了驚人的122家,而這甚至已經超過了不少地區的私募基金管理人總數。
除了海南,備案機構數量排名前五的還有廣東?。ú缓钲冢⒈本┦小⑸虾J?、山東?。ú缓鄭u)和江蘇省,分別有9家、7家、6家、5家和4家,而這幾個轄區一直以來都是私募基金比較青睞的注冊地。
再來看看這些新增備案基金的注冊資本。501~1000萬元的數量仍然是最多的,達到63家,其中尤以1000萬元為主、達到54家,占5月新備案私募的76%;其次是注冊資本在1001~5000萬元區間的機構,共有6家,5001~1億元的則有2家。5月備案私募機構的注冊資本并沒有超過1億元的,這也是幾個月來首次出現這種情況。
在管基金方面,5月新備案的私募基金全部都沒有在管的基金。前面提到的安盛私募雖然幾年前就已經成立了,但由于沒有在中基協備案,因此也沒有備案的基金產品。此次的成功備案或許意味著,這家外資巨頭在中國的子公司將正式展業。
最受關注市場化母基金、產業資本、“公奔私”大軍都來了
5月26日,一家名為“上海孚騰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私募完成備案,一下子就點燃了市場的情緒。
之所以受到了行業內的高度關注,主要原因還是在于,上海孚騰是一家市場化母基金,將為一級市場注入更多活水,而這家機構背后的股東陣容也是相當豪華。
備案信息顯示,上海孚騰成立于今年1月,注冊資本1億元,全職員工21人。該機構由上海國投、上汽、寧德時代(300750.SZ,收盤價466.95元,市值1.08萬億)、B站(9626.HK,收盤價198.4港元)、中信資本、博裕資本等聯手出資,具體的出資人名單包括國資背景的上海國投資本管理有限公司(認繳比例35%)、上海觀睿浦頤企業咨詢合伙企業(有限合伙,認繳比例21%)、上汽集團旗下的上汽金控(7%)、上海臨港旗下臨創投資(7%)、寧德時代(5%)、B站旗下上海繪界文化(5%)、中信資本(天津)投資管理合伙企業(有限合伙,5%)、博裕觀山(廈門)股權投資有限公司(5%)等等內,一共有10家,幾乎每一個都是行業知名企業或機構,可謂星光閃耀。
事實上,自2021年以來政府引導基金進入了一個成立的小高潮,而市場化母基金則持續低迷。上海孚騰雖然也有國資背景的機構出資,但吸引了多家明星企業和明星機構注資,對行業的吸引力可以想見。
另一方面,高歌猛進的產業資本還在繼續發力。5月20日,一家名為“廣州廣藥資本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私募基金管理人在中基協完成了備案。公開資料顯示,這家機構成立于今年1月,注冊資本2000萬元,是一家私募股權、創業投資基金。
近年來上市醫療公司扎堆出資做LP已經成為一大趨勢,廣藥集團也是其中之一。不過這一次,他們決定自己出手做GP,廣藥資本應運而生。
備案信息顯示,廣藥資本由廣藥集團出資80%、廣州明碩投資有限公司出資20%設立。其法定代表人、總經理陳靜曾就職于國泰君安投資銀行部,也擔任過廣藥集團旗下廣州白云山醫藥集團的董事會秘書,而廣州明碩投資也由陳靜與另兩位自然人在今年1月出資設立。
除此之外,“公奔私”依然是5月新備案私募的一大主題,多位公募老將和資管老兵設立的私募基金都在近期完成了備案。
5月20日,一家名為“北京知合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的私募管理人成功備案。相關信息顯示,這家機構成立于去年5月,注冊資本1000萬元,共有5名全職員工。
知合私募的法定代表人、總經理徐立平此前在資管行業有多年從業經歷,也曾在公募基金任職多年。其中,2010年7月到2011年12月他在泰信基金擔任研究員,后加入中郵基金任研究員、基金經理助理。2013年底,徐立平加入前海開源基金,后擔任前海開源執行投資總監,并管理了前海開源中國成長、前海開源一帶一路主題等多只基金。2021年5月,他發起成立知合私募,目前已順利完成備案。
5月26日,慧為(珠海橫琴)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也在中基協完成備案。每經記者注意到,這家機構的幾位高管都是資管老兵,有的還在公募行業有過多年從業經歷。
備案信息顯示,慧為私募成立于今年3月,注冊資本1000萬元。其實控人、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張技輝2012年進入公募基金行業,曾在天弘基金擔任渠道經理,后來又升任華南區總經理。另一位高管,負責合規風控、信息填報的蘇文鋒也是一名非常資深的行業人士,擁有超過近30年的從業經驗,曾在南方證券廣州分公司、華鼎擔保投資有限公司等都擔任過高管。2006年,蘇文鋒加入金鷹基金,并一度擔任督察長、總經理助理兼廣州金鷹資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等職務。今年3月慧為私募成立,他“奔私”加入。
事實上,今年以來明星基金經理乃至一些公募圈“頂流”出走奔私的消息一直持續不斷。5月29日,曾掌管700億資金的原易方達“頂流”基金經理林森正式入職上海勤辰私募,消息一出也一度引發行業熱議。而這一趨勢,目前還在延續中。
監管持續發力:處罰一批高管,公布52家疑似失聯私募,注銷35家管理人登記
在今年5月18日和5月20日,中基協連續公布了兩批疑似失聯私募的名單,總共涉及52家機構。此外,5月6日,由于期限屆滿未提交專項法律意見書,中基協注銷了29家私募的基金管理人登記;5月27日,又因為不能持續符合管理人登記要求注銷了6家。
事實上,根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統計,今年以來中基協一共公布了對13家私募機構、21位從業人員的紀律處分決定書,僅在5月23日當天就一次性公布了9份紀律處分決定書,顯示出有關部門不斷加強行業監管力度的決心與態勢。
紀律處分決定書顯示,這些私募高管和從業人員由于從事向投資者承諾保本保收益、隱瞞投資標的的重大風險甚至向監管提供虛假材料等違法違規行為,被中基協嚴厲處罰,作出了取消從業資格或加入黑名單等紀律處分。其中,有一名高管被“拉黑”的期限為終身,也就是說他終身無法再涉足私募投資領域,其他幾名受處罰人員被加入黑名單的期限為五年。
一方面,在強監管背景下,對私募行業的監管合規要求更加嚴格是大勢所趨。另一方面我們也看到,疫情期間監管機構也在同步優化私募登記備案舉措。
5月26日,中基協發布了《關于疫情期間優化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相關服務的問答》,公布了疫情期間私募基金登記備案等相關服務的具體優化措施。具體內容包括對疫情防控相關領域資管產品備案提供綠色通道,延長管理人首只基金備案和信息報送時限,適當放寬私募基金登記備案材料簽章要求、部分工商材料要求,以及減免會費、優化管理人入會工作等等。監管機構正在通過這一系列舉措來緩解私募基金的展業壓力,積極支持地方防疫及復工復產。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69184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