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6-06 20:14:57
◎去年環境上市企業的整體盈利狀況并不樂觀,近四成企業凈利下滑。
◎隨著社會對環境質量改善的要求越來越高,在競爭的情況下,很多中小型環保企業在技術達標更新改造方面有一定短板。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星
6月5日,由生態環境部、中央文明辦、遼寧省政府聯合舉辦的2022年六五環境日國家主場活動在遼寧沈陽舉行。在活動現場,生態環境部公布了2022年度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名單。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向特邀觀察員頒授聘書。
10位特邀觀察員來自媒體、高校、企業、文體、政府等不同領域,將自覺承擔起為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建言獻策的社會責任,同時號召更多人關注和參與生態文明建設,講好中國生態環境保護故事。
活動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
近年來,社會對生態環境的關注度越來越高,生態環境保護意識深入人心,但從環保產業來看卻有另一番境況。
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在對176家環境上市企業2021年業績進行盤點時提到,去年環境上市企業的整體盈利狀況并不樂觀,近四成企業凈利下滑,而且增收不增利現象進一步突出。此外,虧損的企業數達到29家。
針對上述情況,在活動現場,生態環境特邀觀察員、中國光大環境(集團)有限公司(光大環境,00257.HK,收盤價4.71港元,總市值289.33億港元)執行董事兼總裁欒祖盛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環保領域中大部分是民營中小型企業,環保企業本身是技術服務型企業,隨著社會對環境質量改善的要求越來越高,在競爭的情況下,很多中小型環保企業在技術達標更新改造方面有一定短板。同時,環保行業不是暴利性行業,周期特別長,在此情況下,缺乏核心競爭力的企業就會處于被動地位。
在欒祖盛看來,一家優秀的環保企業必須具備4個方面條件,分別是技術、人才、管理、投資。欒祖盛說:“這4個條件中有一項短板就很累,2項短板就很難做下去,3項短板可能就會退出這個行業。未來是這樣一個(趨勢)。”
此外,雖然一些傳統環保領域的競爭較激烈,但新的環保投資領域正在快速發展。
欒祖盛認為,在垃圾處理領域,未來圍繞垃圾分類、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置等將是其發展趨勢。同時,當前來看,中小型城市、縣級以下包括鄉鎮的垃圾、污水收運處理體系和無害化比較難做。從環保角度講,做好管網建設、垃圾收運體系建設也是所有環保企業的責任和義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