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5-26 19:54:06
◎在疫情反復帶來的不利影響之下,20歲的中通如何穩固自身的護城河?種種跡象表明,在內外形勢的夾擊下,2022年,或是中通戰略發展中的關鍵一年。
每經記者 陳婷 上海報道 每經編輯 劉雪梅
中通快遞,又到了發展的關鍵時期。
5月26日,中通快遞(以下簡稱“中通”)公布其2022年第一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
財報顯示,中通第一季度包裹量仍同比增長16.8%達52億件,市場份額同比增加1.2個點擴大至21.6%。此外,中通第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22.1%至79億元,調整后凈利潤同比增長34.9%至人民幣10.5億元,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人民幣11.1億元。
對這一季度的業績,中通快遞集團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賴梅松表示:“2022年是中通成立20周年,中通將以更加進取的姿態進一步提升我們在規模、效益和盈利質量方面的領先優勢。”
5月8日,中通快遞迎來了20周年生日。在當日發布的內部信中,賴梅松表示,中通要緊抓機遇,加快發展,在進廠、進村和出海等新藍海里發揮更大作用,力爭在未來的3-5年內形成生態的護城河。
中通快遞迎來了20周年生日 圖片來源:ICphoto
賴梅松認為,在過去的20年間,中通走過了“追趕、趕超、超越”的三個階段,才有了如今的發展。從側面也可以看出,快遞行業競爭格局瞬息萬變,一招不慎,便可能“攻守之勢易也”。
“對于加盟制的快遞企業而言,份額領先是具有動態性的,形成大的護城河難度比較大。”快遞專家趙小敏在電話中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一旦行業出現并購整合,所謂的份額領先就存在很大的變數。”
在疫情反復帶來的不利影響之下,20歲的中通如何穩固自身的護城河?種種跡象表明,在內外形勢的夾擊下,2022年,或是中通戰略發展中的關鍵一年。
截至5月26日港股收盤,中通收盤價192.1港元,跌1.69%,總市值1643.03億港元。
財報數據顯示,第一季度,中通單票運輸成本得以有效維持在0.57元/票,與2021年同期持平。
從經營數據來看,截至2022年3月31日,中通擁有99個分揀中心,超30700個攬/派件網點,直接網絡合作伙伴數量約5750余名,分揀中心間干線運輸路線為3650余條,干線車輛數量約為11000輛,其中約9200輛自有車輛為車長15至17米的高運力車型。
圖片來源:中通財報
截至2022年3月31日,中通集團的現金、現金等價物和長短期投資金額約人民幣156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第一季度,中通核心快遞業務的單票價格上漲8.5%。2021財年四個季度,中通的單票價格下降幅度分別為12.4%、5.9%、7.2%和1.3%。顯然,這是一個值得關注的轉折點,可以看出,中通正進一步脫離價格戰的影響。
對于這一季度業績,中通首席財務官顏惠萍表示,由于奧密克戎的影響導致業務量低于預期,使得單票分揀加運輸成本上漲2.3%,但該影響是暫時的,“我們的成本結構保持穩健,隨著業務量回升將產生更加明顯的規模效益。”
就這一季度中通在單票價格上的表現,趙小敏表示,自去年開始,中通便利用市場價格領先的優勢,將一些盈利空間不大的、虧損的件量逐漸在網絡上進行壓縮,所以從整體上看,中通的單票價格上升和中通開啟高質量發展基本是同步進行的。
中通并沒有避談疫情反復帶來的影響。賴梅松表示,3月中旬起蔓延全國的奧密克戎疫情影響了行業的增長勢頭,4月行業包裹量同比下降近12%。在付出了巨大努力后,上海中通成為5月上旬最先復工復產的少數物流公司之一。
5月8日,上海市郵政管理局表示,為進一步打通郵政快遞業運行堵點,切實發揮好特殊時期郵政快遞業保通保暢的積極作用,保障和服務人民群眾所需防疫物資、緊急藥品和基本生活物資運遞需求,郵政快遞業對外公告第一批復工復產“白名單”,中通快遞名列其中。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自中通方面獲悉,截至目前,上海中通近3500余工作人員已返回保供、寄遞一線。近日來,中通上海青浦轉運中心日均保供應運輸車輛已超300輛,隨著復工復產的展開,快件量將逐步恢復。
對于今后包括中通在內的大部分快遞企業的恢復情況,趙小敏預期,在超常規的政策出爐后,全行業的快遞業務量在6、7、8月將會錄得一個比較好的上漲,“往年這段時間是淡季,今年可能會有一個消費轉移,但出現報復性上漲的概率不大。”
2021財年,中通資本性支出再創新高,全年資本開支共計93億元。也是歷史上連續兩年資本開支超90億元。這一季度,中通資本開支為18億元。
在20周年生日內部信中,賴梅松提到,二十年間中通走過了“追趕、趕超、超越”的三個階段,并將目前的中通歸納入了“布局生態,量質并舉”的“超越”階段。
賴梅松表示,中通規劃創建中通國際、快運、云倉、商業、傳媒、金融、智能、航空、冷鏈、兔喜等生態版塊,走上一體化生態體系建設的發展道路,實現了中通業務量份額、服務質量和運營能力連續6年的超越。
記者發現,近年來,中通在賴梅松所提到的這幾個板塊,已經密集布局。
今年2月,經過三個月的測試運行,中通旗下全球跨域即時快遞物流共享平臺“快弟來了”正式上線,定位中高端時效件市場。
此外,據媒體去年10月報道,2021年3月中通冷鏈在北京、上海、廣州分公司開展首期業務試運營;4月啟動全國招商加盟。截至2021年10月,中通冷鏈基本完成第一階段起網部署,30個省管理中心基本設立完畢,全國區縣覆蓋率達70%以上。
在末端,中通推動兔喜的布局。2021年7月20日,據中通消息,在兔喜省區負責人會議上,賴梅松強調,兔喜是中通重要的戰略部署,此次加大力度布局末端賽道,投入的資金和團隊力量是前所未有的。
賴梅松認為,兔喜未來最具價值的部分是在商業賦能的基礎上,實現流量變現。賴梅松提出,通過兔喜業態,一方面能助力中通網點增強競爭力,同時也增加兔喜末端"快遞+"的收入,為中通商業搭橋鋪路。
5月26日,中通方面還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通在末端派送投遞中,將充分利用全國超過7萬家“兔喜生活+”、兔喜快遞柜等末端,做好“最后100”米的寄遞配送。
從在快遞業務上單打獨斗走向通過生態圈建設形成合力,在打造護城河的同時,中通顯然試圖找到自身的增量空間,找到除快遞業務外的第二增長曲線。
趙小敏認為,在下一階段,中通在戰略上將從穩健轉為更加進取,除了保持在業務量上的領先之外,中通可以從解決方案上嘗試率先突圍。“中通在保持自身在電商快遞上的絕對份額的同時,可以在上下游方面繼續拓展。在冷鏈業務方面,今年爭取形成一定規模的效應,并在末端體系上爭取找到更大的空間,在網絡整合升級上率先走出來。”
不過,自2016年開始謀劃生態圈開始,賴梅松便開始倡導中通由大向“大而強”進行轉變,時至如今,生態圈布局已然多年,挑戰卻剛剛開始。
“過去,C端流量很大,大潮之下,快遞企業順勢而為獲得了迅速的發展,現在在高質量發展和新常態下,潮水逐漸退去了,企業開始需要思考自己在行業內屬于什么位置。”趙小敏認為,2022年,是最能顯示企業掌舵人水平高低的一年。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