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5-20 22:14:32
◎在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方面,《規劃》提出要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中醫藥健康促進行動,推進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級。
◎保護婦女和兒童健康方面,《規劃》指出,要實施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計劃,完善兒童健康服務網絡,建設兒童友好醫院,加強兒科建設,推動兒童保健門診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加強兒童保健和醫療服務。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實習記者 李宣璋 北京報道 每經編輯 陳旭
5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通知,正式印發《“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以下簡稱《規劃》)。
《規劃》提出,到2025年,公共衛生服務能力顯著增強,一批重大疾病危害得到控制和消除,醫療衛生服務質量持續改善,醫療衛生相關支撐能力和健康產業發展水平不斷提升,國民健康政策體系進一步健全,人均預期壽命在2020年基礎上繼續提高1歲左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在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發展方面,《規劃》提出要“實施中醫藥振興發展重大工程。實施中醫藥健康促進行動,推進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級。”
在全周期保障人群健康方面,《規劃》指出,保護婦女和兒童健康,實施健康兒童行動提升計劃,完善兒童健康服務網絡,建設兒童友好醫院,加強兒科建設,推動兒童保健門診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加強兒童保健和醫療服務。
“治未病的說法起源于《黃帝內經》,通過歷代中醫大家發揚光大。它的核心思想是‘上工治未病、中工治欲病。’簡單來說就是注重疾病的預防,將疾病發生的概率降低,以實現身體的健康。”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中醫醫院治未病中心主任林永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
對于如何推進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林永認為可以從患者和醫院兩個角度入手。
對患者來說,林永認為,推進治未病健康工程的主要工作可以放在提高人們的保健意識和健康宣教的水平上面。人體是一個系統,任何疾病的發作都不是孤立的,中醫所謂“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意思是說肝脾在生理和病理上是密切相關和不可分割的,在治療肝病的同時,也要注重對脾臟的預防和治療。因此,引導人們平常生活中樹立正確的慢病管理意識非常重要。
“例如,我們都知道,糖尿病患者通常會有腎臟損傷、視網膜損害這些現象,那么這就需要患者早早地預防,將糖尿病控制在早期,不讓疾病進展到損害腎臟、視網膜這一步,就是這個意思。”
而對于醫院來說,治未病健康工程因其沒有產生直接的經濟效益,往往不太受到醫院管理者的重視,因此在人員配備、器材設施方面也就相對欠缺。林永認為,要推進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升級,就必然要加大對醫院治未病相關科室的人力和資金投入。
“以我個人工作情況來說,我們醫院的治未病中心,我是科室主任,又是主任醫師,手底下將近30個人,但是在治未病這方面我們做得仍然不夠好,一是缺人,二是缺錢。如果人、錢都配備充足了,那我們下基層、到社區去做常見病、多發病的宣講宣教,從中醫的角度、現代醫學的角度去跟老百姓科普,這種機會就會變多,就會提高治未病健康工程的效果收益。”
醫院兒科護士在和小患者互動 圖片來源:新華社 (李明發 攝)
鄭州大學第三附屬醫院(河南省婦幼保健院)兒童保健科主任張香敏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電話采訪時表示,兒童保健是非常重要的,國家層面也很重視兒童保健。這次《規劃》特別提到要加強兒科建設、推動兒童保健門診標準化、規范化建設,她認為可以從兒童保健一站式服務入手。
“什么叫兒童保健一站式服務?就是說在家長帶患兒在兒童保健科就醫時,減少他們在醫院各個科室來回跑的次數,盡量在一個科室解決所有問題。例如把一些檢查和化驗放在兒保科,家長就不用帶著孩子在化驗室和兒保科之間奔波。”
張香敏提到,疫情期間,一站式服務對于減少院內交叉感染,優化就診流程來說也具有實際作用。因此,為了做好一站式服務,兒童保健科的硬件設施就得跟上,這樣才能讓患者盡快地看完病,縮短他們醫院逗留的時間。
“提升醫務人員整體醫療水平對于加強兒科建設同樣很重要,醫務人員在與患者、家長溝通的時候,多站在患者的角度考慮問題,這對于緩解家長緊張、焦慮的心情是極其重要的方法,在跟他們解釋問題的時候再耐心一點、說得再清楚一些,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打消他們的顧慮。”張香敏強調。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