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21 17:15:51
◎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是一個調整收入差距、財富差距的過程。
◎彭森表示:“做大蛋糕的過程中實現共同富裕,有兩條非常重要,一條是市場化發展,另一條是城鎮化發展,這兩個發展了,我覺得對中等收入群體的增長會起到非常明顯的作用。”
每經記者 張蕊 博鰲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陳星
實現共同富裕,是中國在邁向新發展階段時提出的一個令人矚目的目標。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眾多的發展中國家,實現共同富裕涉及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也是具有全球性意義的一場重要實踐。
4月20日,博鰲亞洲論壇2022年年會舉辦“共同富裕與包容性發展:做大蛋糕與分好蛋糕”分論壇。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會長、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彭森表示,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長期任務,同時也有很多討論,主要涉及共同富裕是為了做大蛋糕還是如何分好蛋糕?
“這兩個問題都很重要。但我想強調的是,共同富裕從本質上來講還是一個發展的問題。”彭森說。
談及共同富裕,就離不開在中國較為龐大的中等收入群體。就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分論壇現場向彭森提問:在推進共同富裕進程中,應該如何解決中等收入群體收入偏低的問題?
分論壇現場
彭森在回答《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時坦言,實現共同富裕的過程是一個調整收入差距、財富差距的過程,所以在做大蛋糕的同時要切好蛋糕,通過稅收、社會保障、轉移支付等手段進一步協調收入差距和財富的代際轉移。
“對于中等收入群體,中國經過改革開放,已經形成了一個4億~5億人的中等收入群體,”彭森說,按照國家共同富裕的相關規劃,希望能夠到2025年再增加1億人左右,到2035年,中國50%以上的家庭進入中等收入群體,這樣對促進共同富裕會起到很大的作用。
“這個過程可能還是通過市場化改革、通過民營經濟發展,把蛋糕做大的過程。”他說。
彭森表示:“做大蛋糕的過程中實現共同富裕,有兩條非常重要,一條是市場化發展,另一條是城鎮化發展,這兩個發展了,我覺得對中等收入群體的增長會起到非常明顯的作用。”
彭森講述,中國在改革開放之前,人均GDP只有200美元左右,經過了長期的發展和改革,到本世紀初,中國人均GDP達到1000美元;又經過了二十幾年,去年中國的人均GDP已經達到12000多美元。
但是這“很明顯不夠”。彭森進一步闡釋,按照新的目標,到2035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要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關鍵的是,我們的經濟還要實現持續健康穩定的發展。”他說,在“十三五”人均GDP能夠每年平均增長4.75%以上,“十四五”“十五五”期間人均GDP年均增長4.5%或4%,這樣才可能實現上述目標,但這是非常艱巨的,不能一蹴而就。
要達成這一目標,彭森認為,首先要把經濟穩定發展做好。他分析稱,近一兩年來,特別是去年下半年以來,國際國內環境發生了超預期的變化,我國承受三重壓力。今年一季度數據日前發布,看起來還是實現了開門趨穩,但如果看3月份的經濟情況,還是不容樂觀。
具體而言,特別明顯的反映在需求收縮速度進一步加快。3月份社零總額增速-3.5%,進口14530億元,下降1.7%,這說明國內需求在下降。另外從失業率來看,城鎮調查失業率已經上升到5.8%,這個數據也是近幾年來比較高的,其中16-24歲青年人調查失業率高達16%。
面對這些情況,中央提出“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方針。“這當然非常好,涉及我們今后的發展,但是‘穩’不是一個目標,‘穩’是為了進。”
怎樣在穩中求進?彭森認為,還是要通過改革,特別是市場化的改革來推動我國經濟建立長期穩定發展的體制機制。“其實主要的想法還是通過市場化改革破解經濟發展中出現的矛盾和問題,為高質量發展開辟道路,在高質量發展的基礎上,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共同富裕才最終有可能實現。”彭森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