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養老保險“第三支柱”方案明確:實行個人賬戶制度,每年繳納上限為12000元,賬戶資產可繼承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21 13:22:04

◎《意見》指出,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的上限為12000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發展情況等因素適時調整繳費上限。

◎《意見》指出,參加人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或者具有其他符合國家規定的情形,經信息平臺核驗領取條件后,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

每經記者 李可愚    每經編輯 陳旭    

個人養老金制度建設取得重大進展。

4月21日,中國政府網發布消息稱,國務院辦公廳近日正式印發《關于推動個人養老金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指出,在中國境內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或者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的勞動者,可以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度,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人承擔,實行完全積累。

《意見》還明確,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的上限為12000元。

第三支柱養老保險可適應靈活就業需要

推動個人養老金制度建設一直是業界熱議的話題。通常來說,基本養老保險被稱為養老保險體系的“第一支柱”,而企業年金或職業年金則是“第二支柱”,此次提及的個人養老金制度就是養老保險體系的“第三支柱”。

在有了第一支柱和第二支柱的背景下,為什么還需要建設個人養老金制度這一第三支柱?

對此,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秘書長房連泉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長期以來,我國的養老主要依靠第一支柱即基本養老保險,不過從目前情況看,第一支柱養老保險的替代率有所下降,在老齡化形勢下,其充足性受到了考驗。

房連泉向記者表示,當前我國的就業形勢更加靈活化,這些靈活就業人員的就業形態和第一支柱、第二支柱養老保險之間不太適應,這就需要一種更加社會化的養老保險?;谏鲜鲈?,建設個人養老金制度第三支柱就有必要。

光大證券也分析稱,此前我國個人養老金制度不夠完善,使得居民缺乏獲得穩定和充足收益的養老金投資渠道。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問題日趨嚴重,政府支出難以覆蓋快速增長的養老金缺口,為了保證養老金的長效發放,養老負擔的重心將從國家逐漸轉移至個人,個人養老金體系亟待進一步發展。

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中資產可以繼承

未來個人養老金制度將如何操作?

對此《意見》明確,個人養老金實行個人賬戶制度,繳費完全由參加人個人承擔,實行完全積累。參加人通過個人養老金信息管理服務平臺,建立個人養老金賬戶。個人養老金賬戶是參加個人養老金制度、享受稅收優惠政策的基礎。

對于在個人養老金領域推行賬戶制的意義和作用,房連泉向記者分析,通過推進賬戶制,可以把不同的養老產品統籌整合,過去購買多種養老保險或者養老基金,可能需要開立多個賬戶?,F在實行賬戶制,規定每個人只有唯一賬戶,購買各種養老產品都將放在一個賬戶中,對于個人銜接、轉移接續和稅收優惠都更為方便,這也是和一些國家的成熟做法相接軌。

而在繳費水平方面,《意見》指出,參加人每年繳納個人養老金的上限為12000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財政部根據經濟社會發展水平和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發展情況等因素適時調整繳費上限。

房連泉向記者表示,12000元的上限規定,與之前個人稅收遞延型商業養老保險的有關規定銜接,也體現了普惠性。

在個人養老金領取方面,《意見》指出,參加人達到領取基本養老金年齡、完全喪失勞動能力、出國(境)定居,或者具有其他符合國家規定的情形,經信息平臺核驗領取條件后,可以按月、分次或者一次性領取個人養老金,領取方式一經確定不得更改。

領取時,應將個人養老金由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轉入本人社會保障卡銀行賬戶。參加人死亡后,其個人養老金資金賬戶中的資產可以繼承。

《意見》還指出,結合實際分步實施,選擇部分城市先試行1年,再逐步推開。對此房連泉分析,這里指的“部分城市”,應該指的是人口比較大、老齡化需求大的城市,此外,金融業發展比較好的城市也可能會被納入試行范圍。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96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色婷婷亚洲十月十月色天 | 亚洲一区免费观看 | 午夜爽爽爽男女免费观看麻豆国产 | 亚洲91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 一本大道香蕉综合久久 | 亚洲日韩中文字幕一级乱码在线播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