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4-08 14:43:01
◎深圳某量化私募人士表示:“某家券商如果刻意地去做例如降低成本或者是用負成本來去做一件事情,目的一定是為了吸引客戶,但是這一定是維持不下去的。即使能吸引一批新客戶,但規模也有限。”
每經記者 王海慜 陳晨 李娜 每經編輯 何劍嶺
圖片來源: 攝圖網_500540524
盡管對廣大投資者和不少券商人士來說,“流量費”還是一個平時少有接觸且容易混淆的名詞。不過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事實上,對于私募量化基金而言,“流量費”一詞并不陌生。
而從高頻量化的角度看,流量費更應該是針對此類交易,但基本也是包括在向券商支付的傭金里面。
關于為什么要對量化基金收取流量費,某券商資深財富管理人士向記者表示:“對于券商而言,行業傭金本來就收得低,量化產品周轉率又高,單子拆得特別碎,回撤比還高,因此券商的壓力是比較大的。”
該財富管理人士剖析道:“相較而言,其實散戶或者其他的主動交易的交易頻率是比較低的,傭金是相對比較高的,能夠覆蓋流量費。但是量化交易有它自身的問題:一是申報交易的頻次非常高,打個比方,一只量化私募每周換一次倉,250個交易日,單邊是50倍,雙邊就是100倍。第二個方面,就是量化的單子會拆得很碎,因為量化其實是一直在盯盤口,原來比如說你下個單子5萬塊錢,這5萬的單子可能要下50筆,分拆完了之后每筆都要交5塊錢,私募那邊就會受不了,就會要求‘免五’,所以這也是為什么很多量化會提‘免五’的問題。問題是‘免五’之后傭金又降下來了,單子又拆得特別細碎,券商這一塊肯定是有一定壓力的。還有一個壓力則是來自量化私募報單后回撤比很高,比如說報完之后發現盤面上沒東西,量化私募會撤回來,但是交易所不管你撤不撤回來,只要發出去,就要收一毛錢。”
據記者對多家量化私募基金的了解,各家量化私募基金支付的傭金費率不一樣,支付的方式也不盡相同,流量費更多的時候是直接含在量化私募支付給券商的傭金費當中。
滬上某券商網絡金融人士向記者介紹了目前行業的基本收費情況:“目前券商的收費基本是兩種:一是成本傭金率+流量費;二是協議傭金率,一般兩者都可以覆蓋流量費。量化私募的交易策略比較穩定,如果第二種情況收費定得低,容易造成券商產生虧損,券商會通過協商提高傭金率來解決。”
某百億量化私募基金人士告訴記者:“流量費是交易所向券商收取的費用,如果某家券商交易量大,交易所多收流量費,交易量小就少收流量費。某種程度上,也可以防止因為如果不收流量費,可能會產生亂報單、瞎報單、大量的無效單,進而使交易所的負擔變重的情況。”
該私募人士表示,流量費是券商本身的一個成本。如果券商收了傭金,這部分通常包含在傭金里,就不用單獨去收流量費了;如果券商覺得傭金收得太低了,不能覆蓋它的成本,那就要再問投資者單獨收流量費。
北京某量化私募人士指出:“其實以前還有這種費用,比如說你掛錯一個單,比如說單子面值小于多少,要額外給一個費用,就是防止散單和碎單的產生,我們為這個也要支付費用。大家對高頻有誤解,不是大家想的那樣我們拼命地發單就可以,沒有人會無目的地去發單,因為這樣很快就會被交易所或者說被券商‘干掉’。”。
“我覺得流量費這個跟客戶大小、跟量化都沒關系,關鍵是收的傭金夠不夠高,能不能覆蓋成本。”深圳某量化私募投研人士表示。
據了解,目前行業內量化基金的傭金費率基本在萬1.2左右,“免五”也是常規操作。
“不過,萬1.2的傭金費率,也會因券商自身的綜合實力而有所不同。一般分兩種情況,一是券商幫忙代銷產品的,券商可以將傭金費率收高一點;還有就是業內常說的走量,券商基本上這個時候也就保個本吧。當然,還有更低的,不排除券商寧愿稍微虧一點,直接幫忙付點流量費的可能性。”深圳某券商財富管理人士表示。
該財富管理人士同時指出,如果券商不“免五”,量化是做不了的。原因在于,一是可以做,但收益會差很多,一般量化私募基金也不會愿意;二是量化私募把傭金稍微提高一點,但是需要“免五”因為不“免五”量化私募的拆單會受影響,可能收益率最后能差十幾個點。一旦放到私募平臺上,就比別人家代銷產品收益低,自家產品就賣不出去了;三是不“免五”產品也可能沒法賣,比如銀行也會向私募基金公司發出質疑,同樣的策略為啥會出現業績不一致。比如說,兩個億的量化私募,本身規模就小,單子本來就碎,不“免五”肯定就沒法做。
接受采訪的滬上某量化私募基金人士對此表示認可,并進一步指出:“大多數量化基金賺的是交易的錢,交易頻率高,如果不‘免五’,每筆最低五塊錢都交,那是吃不消的,肯定會影響產品收益。當然,基本面量化則是賺優質公司成長的錢。”
雖然目前向客戶收取流量費在券商業內還不是主流的操作方式,但近期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一些券商人士坦言,迫于成本壓力,收取流量費可能也將是不得已而為之。
那么未來,流量費的收取會成為一種大趨勢嗎?
據了解,券商行業內在量化交易方面起步比較早的是中泰證券。
深圳某券商財富管理人士向記者分析了行業的現狀:“當時中泰證券的系統比較好,大家用的比較多,去年量化的賺錢效應出來了,各大券商都開始賣量化產品。但是,今年量化產品不太好做,頭部量化私募規模縮水,大家就開始算賬了。結果發現,即使費率定到萬1.2,還‘免五’,如果客戶不擔流量費還是要虧損,而且還會虧得比較厲害,所以券商就要收了。客戶不賺錢,代銷也起不了量,券商肯定要去算這些成本。”
“通常情況下,券商的IT部門會算總賬,單子一上報,自然也就會做出相應的調整,這個和券商怎么算賬以及算得是否細致有很大的關系。”前述券商資深財富管理人士指出。
“基礎收費定得太低,接近成本價,自然是要收流量費的。”前述深圳券商網金人士也向記者表示。
那么,一家券商一年到底要交多少流量費?在前述深圳券商財富管理人士看來,這個費用無法計算,因為要看具體代銷量的規模有多少。打個比方,以量化私募為例,如果規模有100億,然后一年100倍,然后整個交易量就是100億×100。交易量里面再拆一拆,每筆單子可能也就四五萬。具體還要看盤口承接,比如說只做買一的或賣一的,這種就很碎。這個總的數據就是為了計算交易量的排名,其他沒有任何意義。”
一位券商營業部負責人則是向記者坦言:“目前我們的流量費還是含在傭金里面的,后面應該會考慮單獨收。流量費確實是向券商收的,但是是客戶產生的成本,單列的話更好核算,高頻交易客戶這個費用會很高,一般的客戶無所謂。現在傭金都很低,不把流量費單算的話,券商肯定就壓力大了。目前來看,只有高頻交易客戶可能產生這個情況,現在主要是量化交易多了,規模擴張的速度還比較快。”
有券商人士認為,“免五”是上一輪就卷完的事情,現在是整個行業就通道費、流量費等問題在卷,只是在時機是否成熟的問題上并不統一。未來流量費收取的對象,各家券商肯定會根據自身的情況來定,因為各家券商收取相應費用的客戶群體也會不同,很難有統一的標準。
如果未來行業放開向部分種類的交易收取流量費,或者改變現在的傭金價格戰策略,那么率先“吃螃蟹”的券商是否會擔憂客戶的流失?
“從我們來看,客戶選擇哪家券商提供服務,不僅僅是價格的問題,客戶可能會去做性價比的最優解。這個解一定是券商能夠提供的一攬子服務的能力的較量。”前述深圳網金人士表示。
前述百億量化私募人士坦言:“據我了解,現在我們的傭金其實跟散戶的傭金差不多,散戶現在都能談到很低的傭金。我們支付的費用肯定都是比交易所向券商收的和券商所有的成本合計起來還要多,只有這樣券商才有活路,因為我們并不希望券商沒錢賺。如果券商沒錢賺,可能券商給我們提供的柜臺服務、各種人員、技術就跟不上了。券商得有錢去發展,去投入基礎建設,因為交易柜臺還是券商花錢去買的,他還得配備好的運維人員,不然某一天突然發生柜臺宕機了,對我們的影響更大。”
前述深圳量化私募基金人士分析指出:“我們有時候會看到某家券商系統宕機的問題,這里面會有各種各樣很復雜的技術問題,使得柜臺崩潰。如果是因為券商的柜臺崩潰,或者是券商某些運維人員的失誤,造成交易被中斷,券商都不會賠錢,因為沒有人能確保萬無一失。這些問題造成的虧損都是我們自己扛,除非是另外的情況,比如說我們在托管外包時候,如果把凈值計算錯誤了,那么這時一般托管外包機構會給你賠償,因為這是人工反復核對的。比如說開盤那一瞬間系統出錯了,沒辦法需要重新啟動系統,全部系統重啟可能都要半天時間,這半天我就交易不了,但沒有人會賠你錢,所以我們愿意去支付傭金,我們也希望券商在這一塊能加大投入。”
就收取流量費的問題,前述券商資深財富管理人士認為:“具體要看各家公司的考核標準,有些公司可能相較于交易量,對利潤沒有那么高的要求,反正虧一點也能承受;有的券商比較在乎盈利能力,所以必然對利潤有要求。”
在該人士看來:“其實,券商也可以提供其他的價值服務,比如幫客戶進行產品代銷,以及客戶需要的券源。這個東西其實最后就是一個綜合化的競爭,不單單是一個費率的問題。”
他同時指出:“其實這也是之前的‘萬一免五’留下的后遺癥。對于私募基金而言,最核心還是交易的問題,如果交易直接斷了,就可能會虧很多的錢。至于是愿意多掏點錢選擇貴的券商,還是壓縮成本,選交易系統差一點的券商,關鍵在于客戶自己的選擇。”。
深圳某量化私募人士則表示:“某家券商如果刻意地去做例如降低成本或者是用負成本來去做一件事情,目的一定是為了吸引客戶,但是這一定是維持不下去的。即使能吸引一批新客戶,但規模也有限。”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