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2-25 17:50:08
企業簡稱:此芯科技
成立時間:2021年10月
所屬行業:芯片
融資情況:今年接連完成天使輪、天使+輪兩輪融資。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肖芮冬
2月中旬,通用智能計算芯片公司“此芯科技”接連完成天使輪、天使+輪兩輪融資,金額達數千萬美元的消息在行業內不脛而走。公開資料顯示,此芯科技主要致力于開發兼容ARM指令集的通用智能計算體系,提供芯片產品和通用計算一站式解決方案。
雖然高性能通用智能計算芯片當前是一個非常熱門的賽道,但作為一家去年10月才成立的企業,此芯科技一出手就連續拿到了兩輪頂級資本的投資,自然引起了行業的廣泛關注。近日,此芯科技CEO孫文劍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的專訪,分享了他對于高性能ARM CPU芯片發展的機遇與挑戰、此芯科技的護城河、未來發展規劃等方面的觀點與見解。
作為一個較為傳統的賽道,過去20年左右的時間里,X86壟斷了高性能CPU領域,低功耗CPU則是ARM的天下,格局較為穩定。
在這其中,X86架構是英特爾的領地,也是個人電腦芯片架構的主流。ARM架構則屬于ARM公司,此前普遍應用在手機通用芯片領域,在PC領域也早有嘗試。隨著蘋果M1電腦芯片的推出,ARM CPU一度被諸多行業人士看好,被認為有希望打破X86一家獨大的局面,甚至實現“分庭抗禮”。
但正如孫文劍所說,雖然二者都有心去爭奪對方的市場,卻并沒有成功。“這里面有技術本身的原因,也有生態的原因。”尤其在生態方面,X86架構的地位很難被撼動的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其軟件生態相當龐大和豐富,從軟件到OS都已經非常固定。
另一方面,由于X86芯片誕生于傳統IT階段,在智能計算場景下就不能滿足一些專業場景的專業需求了,相比之下基于ARM架構的處理器通常核心模塊更多、功能更豐富、能耗更低。孫文劍和團隊敏銳地觀察到,隨著ARM本身架構的升級、技術的演進以及生態的逐步成熟,高性能ARM CPU芯片正在迎來一個發展的良機,市場前景也非常可觀。
根據市場調研機構Mercury Research此前的報告,2021年第四季度,基于ARM的電腦設備占據9.5%的市場份額。當前ARM架構處理器在個人電腦市場的應用正處于快速上升時期,有第三方機構預測,到2028年ARM架構處理器在PC的市場份額將從2020年的1%增長到58%。
孫文劍指出,通用計算芯片已經來到了歷史性的變革期。“在‘雙碳’的大環境下,全球對高能效比算力有著急迫的期待。在這個時間節點上,高性能ARM生態也在快速崛起,我們就順應整個技術的發展在去年10月成立了此芯科技,應該說還是非常有先發優勢的。”
縱觀此芯科技的投資人,其天使輪投資方為聯想創投,天使+輪領投方則是啟明創投,跟投方為元禾璞華、云九資本、云岫資本,幾乎都是行業知名機構甚至頭部機構。在業內看來,除了對于市場機會的高度認可,這些機構決定加碼此芯科技的重要原因還是在于其背后的團隊陣容。正如有投資人所說,此芯科技團隊是目前市場上少有的具備高端主流芯片經驗的全建制團隊,這是促成雙方合作的重要因素。
據孫文劍介紹,此芯科技目前一共有6名合伙人,并且在成立的短短幾個月內就快速搭建起一批有能力、有活力的高水平研發團隊,合伙人與總監級高管、專家平均從業經驗接近20年。
舉個例子,孫文劍本人是前AMD客戶定制部門中國區負責人和前微軟XBOX CPU芯片總負責人,帶領全球團隊負責芯片的定制和交付,產品線年交付近千萬片CPU。CTO劉芳則是前Meta(Facebook)芯片部門首席架構師,領導了Meta自研SOC的開發及產品定義,并曾在AMD擔任云游戲SOC架構師、負責AMD云游戲芯片的整體架構和開發,以及在蘋果擔任核心架構師等等。此外還有幾位合伙人在行業內都有將近或者超過20年的經驗。
在孫文劍看來,整個ARM架構在高性能計算領域的產業生態要趨向進一步成熟,有幾大難點亟待克服:首先是操作系統性能的優化,第二則是兼容性方面還有一些工作要做。“架構設計芯片的實現本身對技術要求就很高,再往生態方面走又是另外一個門檻,因為要把芯片產品對接到不同的操作系統中,并在上面進行優化。而我們團隊的幾個負責人和專家都有這些方面的稀缺經驗,所以這也是很大的一個優勢。”
據了解,這兩輪融資將用于加速技術產品研發和市場拓展。孫文劍也透露,當前芯片產品的研發很順利,“應該說還是完全按照我們的計劃在往前推進”。而在談到未來的規劃時,他表示通過此芯科技前兩代芯片的落地,繼續引領高性能CPU在業界的地位,跟國外的一線大廠齊頭并進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越對手,“這是我們一開始就瞄準的方向”。
免責聲明:每經路演·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臺,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項目,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于公開資料和采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40027794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