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2-09 17:57:40
“困境反轉”正是當前市場一條重要的主線,甚至可能是今年行情的一條重要主線。今年以來,指數跌幅較大,但“困境反轉”這個題材,是最具持續性的機會。
每經記者 曾子建 每經編輯 葉峰
投基Z世代,Z哥最實在。
昨天差點被“團滅”,今天總算是回血了。
實際上,滬指在虎年以來已經三連陽,關鍵是,今天創業板指數也反彈了,力度還不錯,漲了1.3%。今天兩市超過3000只個股上漲,超100只個股漲幅超10%。相信今天晚上,基金凈值也應該是普漲,多少可以回點血吧。
收盤后,一位朋友說,今天股市總算是“困境反轉”了,不知道能維持多久?
其實“困境反轉”,正是當前市場一條重要的主線,甚至可能是今年行情的一條重要主線。今年以來,指數跌幅較大,但“困境反轉”這個題材,是最具持續性的機會。
而說到“困境反轉”,首先想到的,就是受疫情影響而遭遇困境的航空、旅游、酒店等幾個板塊。
今天,中國國航又創下本輪行情的新高。航空股的困境,很容易理解,因為疫情,全球航空需求大幅下滑,國內航空公司的航班也大幅減少,航空股業績糟糕是必然的。去年8月,國航股價見底,當時我們還沒反應過來炒作航空股的邏輯到底是什么,結果現在,累計漲幅已經超過70%。同時,南方航空、中國東航、吉祥航空等都走出了強趨勢行情。
再看旅游酒店,同樣因為疫情,旅游市場的低迷已經持續了兩年多,到今年春節,才恢復到2019年的70%。不過,不論是景區類的上市公司,還是酒店股,也都是走出了自己的行情。
除了航空、旅游酒店,還有一個重要板塊,也開始逐漸出現“困境反轉”的行情,這個板塊就是豬肉板塊。今天,巨星農牧、唐人神、新希望、牧原股份、天康生物,還有創業板的權重股溫氏股份,都有很不錯的表現。尤其溫氏股份,是創業板權重股中唯一一只近期創新高的個股。
那么如何去把握困境反轉中的機會?
Z哥覺得,首先我們要確定一點的是,處于困境中的行業,他們面臨的困境,一定只是暫時的,不會永遠困難下去,確定這一點,那么他們的反轉就是必然的事情。
比如航空、旅游、酒店,他們的困境,是由疫情造成的。但是,疫情不可能永遠持續下去,隨著疫苗接種滲透率的大幅提升,這種困境必然會逐漸過去。所以,這類公司未來的機會也就是必然的。
而豬肉概念股,此前是因為豬肉價格的大跌,導致行業面臨困境。但是,對豬肉的需求是剛需,而且豬肉價格也是存在周期性的,所以行業困境反轉也是存在預期的。
此前,Z哥介紹了廣發基金林英睿管理的廣發價值領先重倉了航空股,業績表現很不錯。廣發還有另外一位基金經理王明旭,他管理的廣發均衡優選混合,廣發價值優勢混合,還有廣發穩健優選六個月持有混合,也都同樣是主打“困境反轉”的航空股板塊。
困境反轉這個題材,實際上到現在,該漲的也都漲了不少了。那么,未來還有哪些領域,存在困境反轉的可能?
在Z哥看來,并不是所有面臨困境的行業,或者公司,都存在明確的困境反轉的預期。有些公司,要想實現基本面的反轉,需要進行重組,就像當年公募頂流王亞偉押寶很多ST股一樣,這些公司經過重組后,實現了困境反轉。但是,這類公司,并非我們普通投資者能夠把握的。還有一些比較專業的領域,普通人對行業和公司難以準確把握好基本面的變化。
但是,有些領域,Z哥覺得還是可以關注的。比如以騰訊為代表的網絡巨頭。過去一年多以來,騰訊、美團等因為互聯網反壟斷,還有“雙減”等政策因素,幾乎整個行業都遭遇了困境。但是,Z哥認為,這個困境也應該只是暫時的,不會永遠困難下去。而當行業出現轉暖的時候,他們也可能是最快能夠反轉出來的。所以,去年跌幅很大的中概互聯類基金,或許今年也存在機會。
除了互聯網外,還有很多領域現在都在困境之中,比如地產,家具、家電等地產鏈。地產領域的困境,實際上也是因為外部政策因素導致的困境。但我認為這個板塊能否實現反轉,還存在不確定性,因為太依賴于政策。
還有一個問題值得探討,如果參與了困境反轉的股票,應該何時賣出?
對于這個問題,投資大師彼得·林奇的答案是在公司成功轉危為安之后,所有的困難都已經得到解決,并且每個投資者都知道這家公司已經東山再起了。
最后,Z哥繼續給大家分享一下,“基金小每”的入口:
大家只需要識別這個二維碼,就能找到“基金小每”,另外,在微信公眾號“理財不二牛”的下方菜單欄,也能找到“基金小每”的入口。
“基金小每”是一個全新的投資工具,Z哥也要慢慢熟悉一下它的功能,愿今后能為我們的基金投資提供幫助。如果大家有何疑問,也可以在“基金小每”中提出來,我們一起討論。
(風險提示:權益基金屬于高風險品種,投資需謹慎。本資料不作為任何法律文件,資料中的所有信息或所表達意見不構成投資、法律、會計或稅務的最終操作建議, 本人不就資料中的內容對最終操作建議做出任何擔保。在任何情況下,本人不對任何人因使用本資料中的任何內容所引致的任何損失負任何責任。我國基金運作時間較短,不能反映股市發展的所有階段。定投過往業績不代表未來表現,投資人應當充分了解基金定期定額投資和零存整取等儲蓄方式的區別。定期定額投資是引導投資人進行長期投資、平均投資成本的一種簡單易行的投資方式。但是定期定額投資并不能規避基金投資所固有的風險,不能保證投資人獲得收益,也不是替代儲蓄的等效理財方式。
投資者在投。資基金之前,請仔細閱讀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等基金法律文件,全面認識基金的風險收益特征和產品特性,充分考慮自身的風險承受能力,在了解產品或者服務情況、聽取適當性意見的基礎上,理性判斷市場,根據自身的投資目標、期限、投資經驗、資產狀況等因素謹慎做出投資決策,獨立承擔投資風險。市場有風險,入市需謹慎。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資者基金投資的“買者自負”原則,在投資者做出投資決策后,基金運營狀況、基金份額上市交易價格波動與基金凈值變化引致的投資風險,由投資者自行負責。)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400958695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