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頭條

每經網首頁 > 頭條 > 正文

每日優鮮收購“在樓下” 無人零售能成社區零售盈利最優解嗎?

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17 11:53:07

◎線上獲客越來越難的情況下,在樓下的1萬個遍布于社區的點位,可以讓每日優鮮直接獲得更多的社區用戶,由此可以提升其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提高競爭力。

每經記者 王紫薇    每經編輯 劉雪梅    

2022年一開年,社區零售賽道風云驟變。那邊廂,有消息稱,叮咚買菜正在對核心部門進行大裁員,公司旋即辟謠;另一邊,每日優鮮便利購宣布,已全資收購北京在樓下科技有限公司。

1月14日,每日優鮮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確認,目前雙方已完成收購手續。此次收購完成后,每日優鮮便利購將在全國9城擁有超過1萬點位。

啟信寶信息顯示,在樓下是一家社區無人便利店運營商,經營范圍包含租賃自動售貨機、食品銷售等,公司成立于2017年,在此次被收購之前,在樓下已完成由IDG資本、元璟資本參與的4輪融資。

北京某小區樓下的“在樓下”售貨機 每經記者 王紫薇 攝

這一收購在一些業內人士眼中算是一種“共贏”。

零售電商行業專家、百聯咨詢創始人莊帥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對此次收購,他本人持樂觀態度。“在樓下與前置倉模式的生鮮電商會形成高效的協同效應,雙方都可以提高效率。”

每日優鮮向記者表示,收購完成后,每日優鮮便利購將整合“在樓下”的社區場景優勢,持續發力無人貨架賽道,全力構建全場景覆蓋的近場零售網。

2017年,每日優鮮便利購誕生,主要覆蓋寫字樓等場景。每日優鮮希望借力便利購覆蓋用戶全場景,與到家業務形成雙向的戰略協同效應。

該項業務隨后幾年間市場表現較為沉寂,但也不是默默無聞。據每日優鮮2021年Q2財報數據,當季每日優鮮其他收入為4040萬元,同比增長23.6%,這一增長主要得益于其便利購業務產品銷售額的增加。

去年上市當天,每日優鮮將自己定義為“社區零售電商第一股”,并在招股書中詳陳上市之后的整體業務模式:(A+B)x N。A指的是前置倉即時零售,B是智慧菜場,N則是零售云。

此次,每日優鮮便利購借在樓下深探社區。那么,收購完成后,每日優鮮能在社區零售這一賽道中講述一個怎樣的新的探索故事?市場會買賬嗎?

透過無人便利深探社區業務

深入社區,還有更好的方式嗎?

久謙中臺的一份調查顯示,不少專家認為,社區團購模式“中間層”——純前置倉存活率較低,其利潤率僅為3%~5%。

看來,“團購”不是每日優鮮在社區零售發力的好選擇。在此前已確定智慧菜場、零售云等模式之后,每日優鮮這次押注了無人零售模式。

在樓下主要布點在小區、醫院等人群較為密集的地方,銷售包括乳水飲料、速食鹵味、面包零食等在內的多種商品。

在樓下成立于2015年,后于2017-2018年無人便利發展的高峰期,密集獲得4輪融資。參與的資本包括了IDG、元璟在內的知名資本。

高峰期之后,無人零售“死傷無數”,業態迅速衰退。莊帥向記者分析,無人零售的購買習慣形成周期很長,其本身的sku及庫存數量比較小,目前還不能支持大規模購買;高頻次補貨、大存儲囤貨又會導致破損率、積壓成本、損壞成本的提升,成本必然走高。

“無人零售這一業態,必須依托已經規模化獨立發展的業態才能存活。”莊帥說。

每日優鮮為代表的生鮮前置倉玩家,或許就是莊帥口中的“可以依托的業態”之一。借前置倉沖鋒在前,以技術支撐在后,每日優鮮于2015年-2018年在生鮮玩家的“百團大戰”中殺出重圍。

每日優鮮押注無人零售模式 圖片來源:IC photo

但“灰色幽默”也隨之而來:前置倉模式讓每日優鮮活下來了,卻又反過來制約了每日優鮮的盈利,直到上市,也沒能解決這個問題。

為了解決盈利問題,每日優鮮一方面在內部進行更精細化的打磨,另一方面則是挖掘更廣闊的業務線,它看上了社區零售線上化存在的巨大增長空間。據艾瑞咨詢數據,2020年,中國社區零售的線上化滲透率是20.9%,到2025年,這一數字預計將增至45.5%,數字化社區零售的市場規模會達到7.2萬億元。這或是國內未來幾年增量最大、增速最快的一個線上化市場。

在確定進入社區零售賽道之后,每日優鮮的布局在不斷推進。收購在樓下,短期內勢必會讓財務報表不夠好看,但這是每日優鮮在社區零售試錯過程中,必須要付出的代價。

無人零售能助每日優鮮盈利嗎?

易觀流通行業分析師魏建輝向記者表示,此次收購對每日優鮮來說,有助于其加強對社區場景的布局,進一步降低履約成本,獲得新的營收增長。

作為一名行業研究分析師,莊帥同時也是每日優鮮和在樓下的重度用戶。“我使用每日優鮮6年了,在樓下也用2年,之前就一直在想,在樓下這種模式與每日優鮮這類生鮮電商聯手比較合適。”他說。

莊帥分析稱,“在樓下與前置倉模式的生鮮電商連接起來,可以提高前者的商品周轉率;在樓下的布點可以補充每日優鮮深入社區的空缺。這就會形成一個很高效的協同效應,雙方都可以提高效率。”

海豚社創始人李成東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收購在樓下之后,雙方會產生“合力價值”。

“在樓下如果一直處于虧損狀態,每日優鮮收購它會加大(自身)虧損,那么這個收購就沒有必要。既然收購已成定局,那么每日優鮮在供應鏈、數字化、周轉效率上提供支持,或許這些網點的經營效益會提升不少。”

久謙中臺的一則數據指出,2017年每日優鮮信息流獲客成本為100~130元/人,2019年獲客成本為200+元;初期,每日優鮮單一信息流渠道可帶來新客1萬~2萬人,但后來,僅能帶來2,000~3,000人。

線上獲客越來越難的情況下,在樓下的1萬個遍布于社區的點位,可以讓每日優鮮直接獲得更多的社區用戶,由此可以提升其配送效率,降低配送成本,提高競爭力。

“在這個基礎上,每日優鮮用戶的復購使用率也會提高。在樓下原有的用戶已經培養起了購物習慣,這樣也會讓每日優鮮的周轉率提升,我估計這個周轉率將遠遠高于前置倉。”莊帥向記者分析。

但也有行業人士向記者指出,無人零售只能是社區零售的一個補充,并不能被當作社區零售唯一突破口。莊帥也稱,“無人零售如果沒有別的商業模式協同,或許不得不面臨之前就已經遭遇的一切問題。”

持觀望態度的還有凌雁管理咨詢首席咨詢師林岳。他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此次,無人零售因疫情而起,會不會因疫情而衰還是未知數,生鮮社區零售也不容易做,畢竟每個社區的情況都不同且復雜,居住人群類型和喜好、經濟條件、周邊購物便利性、生鮮電商配送能力等因素,都會讓菜品種類、價格難以標準化。

“每日優鮮當下或許應該聚焦核心業務,先做盈利再擴展可能會好些,無人零售還需要時間孵化,包括消費習慣,但會是一個大的趨勢。”林岳說。

每日優鮮沒有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在社區零售的布局中,智慧菜場和零售云的業務也在步步為營。根據2021年Q3財報,截至2021年9月30日,每日優鮮已在18個城市簽約了73家菜場,其中13城中的52家智慧菜場已開始運營;在零售云方面,每日優鮮已與11家客戶簽訂了合作協議。

雖然每日優鮮的規模已經做到行業頭部,但盈利問題一直被詬病。僅2021年三季度,每日優鮮的虧損額就高達9.7億元。面對市場預測的“艾瑞預計,未來生鮮零售市場仍將保持增長態勢,到2025年中國生鮮零售市場規模將達到6.8萬億元。”,玩家們如何掘金?何時盈利?

莊帥判斷,在未來3~5年里,生鮮賽道的玩家們仍會保持較為激烈的競爭態勢;同時,巨大的市場也帶給玩家很大的上升空間。但目前,他們都還處于投入階段,還未看到盈利集中到來的確定時間。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王紫薇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一级精品在线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二区首页 | 亚洲国产精品不卡Av在线 | 色多多视频在线导航 | 日韩精品在线第一页 | 婷婷中文字幕视频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