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2-01-04 22:24:43
◎融創服務終止收購第一服務控股,當代置業方面也受到了一定限制。根據最初約定,“自終止日起至終止日后的第一個周年日,未經要約人事先同意,所有控股股東賣方將不得出售或轉讓其持有的股份”。也就是說,當代置業如果想在2022年中另尋第一服務控股的新買家,需要先征得融創服務同意。
每經記者 王佳飛 每經編輯 魏文藝
2021年12月31日是第一服務控股(02107.HK)的買賣雙方訂立正式收購合約的日子,但雙方卻沒有談攏,買方融創服務(01516.HK)稱賣方當代置業“推翻了共識”。
昨日(1月3日),融創服務和第一服務控股相繼發布公告稱,雙方的收購未能簽收正式協議,因此當代置業沒能讓6.9億元人民幣入賬,融創服務業也沒能“大幅增加融創服務集團的物業管理規模”。
值得注意的是,昨日第一服務控股短暫停牌,今日(1月4日)上午復牌,全天股價巨幅震蕩。上個交易日收盤價為1.3港元,今日第一服務控股收盤價為0.75港元,跌幅達42.31%。
對于這樁未成的買賣,融創服務在公告中用了近似控訴的語言:“控股股東賣方于2021年12月31日突然推翻雙方就交易對價及相關交易安排已達成的共識,最終導致正式協議無法于最后終止日完成簽署。”
融創服務公告截圖
第一服務控股對此則是輕描淡寫,其在公告中表示,“控股股東股份轉讓框架協議項下若干先決條件未于最后終止日或之前獲達成或(如適用)豁免。因此,控股股東股份轉讓框架協議自動終止”。
從融創服務的措辭看,責任似乎在當代置業一方,是賣方“推翻雙方就交易對價及相關交易安排已達成的共識”才導致了收購流產。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查閱了雙方在2021年11月1日的收購公告,發現了一些細節。
在當初的公告中,雙方約定了融創服務的一項“砍價”權利。根據公告,如果融創發現了第一服務控股在“應占綜合利潤”“毛利”“在管面積、綜合合約面積、住宅在管面積或住宅合約面積”減少5%或以下,或者“第一服務控股集團獲取的項目的物業管理權或特定服務協議的簽署存在合法性及/或合規性重大問題”,那么融創服務是可以借此進行“調整對價”,這也是雙方“共識”的一部分。
也就是說,融創服務可以借由數據不符而理直氣壯地要求當代置業降價,責任也在當代置業一方。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就相關問題聯系了當代置業相關負責人,對方表示“一切以公告為準”。
自2020年10月起第一服務控股在香港聯交所主板上市。公告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第一服務控股合約建筑面積約為7299.4萬平方米,在管建筑面積約為5320.2萬平方米,且大部份在管項目位于北京、西安、長沙、太原等一二線城市,管理了如北京當代MOMA、北京萬國城MOMA等眾多高端知名項目。其非住業態布局廣泛,涵蓋辦公樓、醫院、高校、產業園區等。
2021年11月1日一早,當代置業旗下物業公司第一服務控股和融創服務聯合公告稱,融創服務擬收購第一服務控股已發行股本的約32.22%,總價約6.9億元人民幣。這令外界認為,深陷流動性危機的當代置業得到了一個喘息之機。
公告顯示,第一服務出售的32.22%股份由三個部分構成:當代置業執行董事兼董事局主席張雷和當代置業執行董事兼總裁張鵬共出售約21.39%股份,對價約為4.6億元;第一服務控股管理層劉培慶和龍晗共出售約約2.18%,對價約為4689萬元;投資人鼎暉出售約8.64%,對價約為1.8億元。
融創服務公告截圖
但此后的收購過程一波三折。2021年11月22日,第一服務控股和融創物業發布聯合公告表示將“延長寄發綜合文件的時限”,把寄發綜合文件的最晚時間延長至該等股份轉讓協議完成后7日或2022年6月10日(以較早者為準)。
2021年11月30日,第一服務控股和融創服務再次聯合公告表示將“延長收購事項的最后終止日”“由于各方需要額外時間進行磋商并訂立正式協議”“將控股股東股份轉讓框架協議的最后終止日從2021年11月30日延長至2021年12月31日。”
以至于如今這場收購以未完成收場,當代置業方面也受到了一定限制。根據最初約定,“自終止日起至終止日后的第一個周年日,未經要約人事先同意,所有控股股東賣方將不得出售或轉讓其持有的股份”。也就是說,當代置業如果想在2022年中另尋第一服務控股的買家,需要先征得融創服務同意。
事實上,當代置業的流動性危機已經爆發兩個月有余,從10月11日發布債務展期公告以來,該公司的好消息并不多。
用融創服務在公告中的話來講,“當代置業發生的流動性問題,對第一服務控股來自當代置業業務的可實現性與可持續性、及對當代置業應收款項的可收回性,均直接造成了重大不確定性。”
據Wind統計,當代置業2022年2月26日還將有一筆2億美元的債務到期,利率為11.8%。目前當代置業的4只美元債正在存續中,存續金額共計10.17億美元,票息率分別為11.80%、11.50%、9.8%、11.95%,均處于行業高位。
(鎂刻地產原創,喜歡請關注微信號meikedichan)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541180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