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30 10:49:22
國海證券“以人為本”,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激發四千余名遍布全國各地的國海人的斗志與活力?國海證券首席人力資源官袁邦貴拋出了12個字:“公平公正、簡單務實、多元包容”。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編輯 吳永久
在2021年3月中國證券業協會公布的《證券行業文化建設十要素》中,人的全面發展,被提在了重要位置。
沒有高素質的人才,就沒有資本市場蓬勃發展。自中國現代證券行業1987年興起,無數證券從業者用青春和熱血書寫了中國證券業發展的華章。
總部位于廣西南寧的國海證券自成立以來,一直秉持以人為本的理念。每個歷史時期,國海證券發展布局或有所區別,但歷任黨委班子都有一個共識:員工是國海證券的寶貴財富。國海證券提供給員工的不僅是一份工作,更是成長和施展才華的舞臺,要切實做到“人盡其才,穩健發展”。這與行業文化建設所提倡的“人的全面發展”有異曲同工之妙。
國海證券總部所在地南寧,古屬百越之地,自古以來便是海陸交通要道。邕江像一條玉帶穿城而過,整個城市綠樹成蔭,一江一城,如詩如畫。
今天,南寧是中國東盟博覽會暨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的永久舉辦地,“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有機銜接的重要門戶城市。自1988年成立以來,國海證券作為廣西本土券商,三十余年見證并助力廣西經濟的騰飛,并以自身的專業和敬業,成為廣西金融的一張名片。
三十余年時間,國海證券自廣西而走向全國,逐漸成長為一家全國性上市綜合金融服務企業。截至2021年11月,公司已在21個省級區域設有25家分公司、98家證券營業部,影響力輻射全國。此外,2020年公司經營業績大幅增長——營業收入44.82億元,創五年來新高,同比增長25.89%。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凈利潤為7.25億元,同比增長48.73%。
眾人拾柴火焰高。國海證券三十余年發展史,是一代又一代國海人共同奮斗的結果。近年來,國海證券員工人數迅速增長。截至2021年11月底,公司擁有員工近4000人,男女比例為55:45,基本持平,少數民族員工占比約10%。尤其是2020年新冠疫情下,國海證券持續擴大社會就業,服務“六穩六保”,2020年全年招聘各類人才636人,接收實習生704人,為各類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就業、實習機會。
值此歲末年初,我與國海證券首席人力資源官袁邦貴聊了聊。國海證券“以人為本”,到底體現在哪些方面?如何激發四千余名遍布全國各地的國海人的斗志與活力?
他拋出了12個字:“公平公正、簡單務實、多元包容”。這是國海證券黨委班子一直努力營造的人才文化氛圍,是公司吸引人才、留住人才的關鍵。但細微之處見真章,國海證券在發揮員工價值、促進員工發展,保障員工權益、提升員工福祉方面,從頂層設計到落地執行均體現了獨具的匠心。
我的采訪放在了南寧一個冬日灑滿陽光的下午。雖說冬至將近,但廣西暖和的天氣只覺溫暖如春。
這是一個很適合采訪的天氣。尤其是和一位干練而謙和的首席人力官聊人、聊文化,更覺心情不錯。
在正式采訪前,我也做了一些功課。袁邦貴在HR行業資歷極深,特別對人與企業的關系、企業與文化的關系、如何構建有效而有溫情的組織等問題,有著自己深刻的認識。因此我和他的對話,也開篇明義,并不拐彎抹角。
我的第一個問題,是現任董事長何春梅曾許多次在公開場合說過:“一家企業最能體現文化的地方,就在于招聘什么樣的人、提拔什么樣的人、獎懲什么樣的人”,因此,首先我想了解到,對國海證券而言,人才標準是什么?
袁邦貴的回答也非常簡明扼要:國海證券的人才標準,總結起來是“價值觀為基、能力為核、業績為綱”。具體而言,價值觀為基,價值觀是公司特有的文化精神追求和基本價值,是全體員工的行為指南,國海的價值觀歸納起來十六個字:“合規誠信、專業創新、堅韌擔當、高效共贏”;能力為核,能力是人才為公司持續創造好業績和自身不斷進步的核心支撐,國海選拔任用人才,主要考察經營規劃能力、專業能力、再學習能力、高效執行能力、帶隊伍能力;業績為綱,業績是衡量人才的最重要標準,公司強調業績導向,堅持以價值創造者為榮,公司從核心機制上鼓勵價值創造。
袁邦貴補充說,在清晰的用人導向和標準下,國海證券真正做到了海納百川, “今年,我們從同業券商、金融機構、互聯網公司引進了優秀的中高級管理和骨干人員140多人,真正做到五湖四海選拔人才。”
我的第二個問題,則略顯尖銳:國海證券作為一家中型券商,凈資本排名并不能與第一梯隊的券商相比,那么公司又如何吸引優秀人才加盟呢?
“這個問題其實是一個如何找到自己的生態競爭位的問題。國海作為中等券商,不止人才,業務上如何跟第一券商去競爭也是一樣的道理,關鍵是要找準定位,聚焦資源,走特色化差異化路線。經過多年耕耘,國海已經在市場建立了良好的人才口碑,2021年12月17日,在國內知名中高端人才職業發展平臺獵聘主辦的獵聘非凡雇主評選活動中,國海證券榮獲‘獵聘2021年度非凡雇主’大獎。”
袁邦貴緊接著補充,“在人才方面,內部培養也是人才建設的重要舉措。從2006年開始,我們持續開展15屆‘海之星’應屆生專項招聘和培養計劃,500多優秀學子加入國海,目前這些學子已經陸續在業務中嶄露頭角,獨當一面,不少已經走向公司的核心職位。例如殷傳陸,2008年從武漢大學金融學研究生畢業,從投行基層做起,現在是固定收益業務總部總經理。吳鵬,2009年從廣西大學法律專業研究生畢業,現在是法律事務部的總經理。都是三十幾歲的年輕人,都是當打之年。”
我想了想,趁機提了一個近期財經媒體關注的焦點問題——時至年末,研究所成為各大券商流動的重要“戰場”。對此,國海如何應對?
“不只是分析師,證券行業整體人才流動都比較頻繁,在外界看來,員工跳槽主要是薪酬原因,其實人是有自我實現、被尊重的需求,所以國海的策略是‘事業留人、待遇留人、情感留人’ 。”袁邦貴回答:“一方面要構建好公司的業務生態,實現平臺升級、裂變,為分析師們提供裂變的可能性和第二戰場,生態內的各板塊可以承接人才。另一方面要尊重人才、平等對待員工。在不久前召開的戰略務虛會上,何春梅董事長語重心長說道,每一個高管、各級管理人員要落實人力資源管理第一責任,要尊重人才塑造人才,平常對員工也要多表揚多輔導多鼓勵,批評也要對事不對人,要做有溫度的組織。”
許多老國海人對此深有感觸。國海證券金融市場委員會做市業務部總經理李杰明2008年進入國海證券。他從五級員工逐步成長,四級三級二級一級,然后再成長到中層管理人員。
“進入公司后,我的專業知識、業務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一路走來,公司給我提供了很大的成長和發揮空間。”李杰明說,國海證券成就了他的職業生涯,也對他的為人處世產生了深遠影響。
他說,“國海證券是‘英才’的搖籃,她賦予了我‘國海人’的工匠精神。”他希望:“用我們‘國海人’的工匠精神,打造一個銳意創新、專業進取的團隊,實現與客戶的共贏、共發展,讓團隊成員有成就感和歸屬感。”
采訪的時間總是過得很快。不知不覺兩小時過去,我杯中的茶已續了幾遍。我覺得,袁總提議讓我多和一線員工聊一聊非常有價值。于是,我又花費兩天時間,對國海證券多個業務條線進行了采訪,聽到了許多感人的故事,其中24小時極速發行的故事給我的感觸最深。
2020年2月1日,中國人民銀行、證監會等五部委聯合印發《關于進一步強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出臺30條措施強化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其中一條措施為發行抗擊疫情專項債。但抗擊疫情專項債,對于國海證券固收部門來說是摸著石頭過河,對監管部門和其他單位也是新事物。
殷傳陸,即袁邦貴前面所提到的十余年時間從一名畢業生成長為企金委第五黨支部書記、固定收益業務總部總經理的年輕人,密切關注著國家政策導向。“當時國家只是出臺了支持政策,但政策怎么執行把握,從監管上來講是沒有成熟經驗可以借鑒的。”他回憶道。
2020年2月6日上午11時左右,固定收益業務總部接到深圳證券交易所電話,想盡快在市場上推出第一只抗疫專項債,形成示范引領作用。
在接到交易所電話后,業務團隊第一時間啟動“戰時狀態”,憑借過硬專業能力,克服了時間短、資金緊張、異地溝通協作等現實困難,2月7日下午5點,項目簿記完成并在深交所成功發行,這個真實故事后來還被改編成微電影和情景劇《極速發行》。崢嶸歲月方顯英雄本色,能夠在關鍵時刻頂住壓力、眾志成城,其背后是員工對國海證券文化價值觀的深刻認同。
這僅僅是國海證券整體的協同能力和拼搏精神的冰山一角,這些故事還有很多。最重要的是,這種專業、敬業的精神,也讓國海的客戶們受到了感染。
國海人的故事還有很多。篇幅有限不能一一道來。采訪中我了解到,按照現有的戰略規劃,國海證券還將在未來繼續吸納有志于服務資本市場、服務實體經濟的各方英才加入。“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正是國海證券現任黨委班子心境的寫照。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56228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