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15 13:25:36
每經記者 包晶晶 每經編輯 陳夢妤
“房地產業不但要看眼前,更要看將來,不但要看到短期經濟波動,更加要看到中國中長期未來發展的大趨勢。下一步要依然堅持去杠桿的政策,防止由于過渡投資導致的效率持續下行。”日前,上海交通大學安泰經濟與管理學院教授黃少卿在第六屆中國不動產資產管理峰會表示。
對于近期頗受關注的“毛大慶包子鋪”,優客工場、共享際創始人毛大慶表示,“包子鋪是北京國貿一個廢棄商業更新中的孵化產品之一。如果沒有新消費的支撐,任何的城市更新都變成建筑師的夢想和圖紙。”
“今天做每一個新的城市更新項目,首先是運營的定位、內容的設計策劃、業態的規劃,然后是建筑和空間的改造設計。在這之后通過招商的辦法裝入成熟品牌,用收益覆蓋前期投資。“毛大慶表示。
睿和智庫發布的《房地產企業不動產資管轉型范式研究白皮書2020-2021》顯示,購物中心仍是商業地產第一賽道,并且輕資產運營比例正在加大。
愛琴海集團副總裁周宇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租金只是運營的結果,資產運營的實質是內容和流量。輕資產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家要過苦日子,最終收益是一點一點掙出來的。”
木棉中國董事長閔杰對記者表示:“產業園區的精細化意味著顆粒感要比別人細膩,需要花更多時間去微創新,不斷沉淀之后才能實現精細化管理。輕資產運營的本質上就是不斷微創新,對遇到的問題全部找到解決方法,服務顆粒越來越細,最終實現盈利。”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622916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