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深度

每經網首頁 > 深度 > 正文

城市品牌觀 | “潼關肉夾饃”是一個品牌嗎

每日經濟新聞 2021-12-08 11:11:26

“維權者”在致歉信中用到“潼關肉夾饃品牌”這個概念,此類品牌應該誰擁有、誰使用?作為一個“集體商標”,與“地理標志”和品牌的關系究竟是什么?這些問題都須認真厘清。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賀娟娟 攝

作者:眭謙,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城市品牌研究室執行主任

近日,“潼關肉夾饃”商標維權事件,引發“誰的潼關誰的饃”的疑問。國家知識產權局隨后指出商標所有人的錯誤行為,“維權者”也發出致歉信。此事有復雜的社會成因,其中有一個很重要也是廣泛存在的因素,就是對品牌概念的認知缺失。

“維權者”在致歉信中用到“潼關肉夾饃品牌”這個概念,那么此類品牌應該誰擁有、誰使用?作為一個“集體商標”,與“地理標志”和品牌的關系究竟是什么?這些問題都須認真厘清。

原產地效應

品牌專家認為,品牌是“當代經濟生活的核心特征”,它滲透到當代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品牌化產品和品牌化過程,總是發生在某個“地方”,并隨著時間逐步積累品牌自身的歷史,形成自己社會性和空間性的特點。

也就是說,空間和地方特征深入到品牌化產品和品牌化實踐之中,并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價值評判和他們的購買意愿。這就是市場營銷通常說的“原產地效應”。

“原產地效應”產生的原因,從認知心理學看,主要是由于地方形象對消費者的心理作用。地方形象是復雜的心理圖式,常常表現出一種“刻板印象”的特點,這種印象會隨著時間而固化。

當人們進入市場進行購買選擇時,心智中有關“地方”的線索或印記就會被激活,并將其作為購買決策的一種提示,將產品產地或發源地作為評價產品質量的重要標準。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

地方體驗和認同

人類很早就注意到產品和地方的關系。如《左傳·僖公二年》云:“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屈產之乘”、“垂棘之璧”都包含著原始的“原產地”概念。

在人類生產實踐中,地理名稱也很早就用于產品分類。“原產地”可以理解為一種地方文化、產品、人民的象征符號和精神代表。

地方美食,屬于獨特的一類地方產品。由于加工原材料和加工方法,與地方文化、氣候、自然物產以及歷史存在密切關系,因此地方美食也是地方認同的重要元素。

地方美食能夠建立本地居民與地方的親切體驗。這種個人化的親切體驗,難于言表,是一種能夠得到地方人民廣泛認同的文化象征,具有一定的永恒意義。

通過獨特的美食建立起來的地方親切感,可以傳播到其它地方,傳播給其他人,形成某種特定的形象和地方品牌。

地方品牌化的他山之石

西方將地方美食作為地方品牌化方式的實踐,至少有一百多年歷史。自20世紀70年代初,歐盟開始通過打造人們對地方的特殊體驗,來形成促進經濟增長的創新創業項目,推動各成員國落后地區的經濟和農村發展。

通過保護法的形式來關注食品原產地,出版烹飪文化書籍,發展鄉村生活美學,是其中一種重要方式。

2006年,北歐理事會也開始推行“新北歐食品”項目,希望借此影響北歐國家人民對于本土食品和文化的態度,使他們為北歐的起源和自己的身份感到自豪,同時也促進人口稀少地區和經濟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2008年,瑞典政府也提出打造“比法國更知名的美食國度”的愿景目標。

這些區域品牌化策略,都鼓勵小規模企業在提供食品和旅游服務時,充分利用相應的品牌化表達。這種做法不僅有力幫助小型經濟實體發展,而且還推廣了新的地方認同,構建起新的文化基礎,讓當地居民對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到驕傲。

地方美食符號也搭建起原產地與營銷之間的橋梁,建立起食品和地方的聯系,形成外部受眾體驗的基礎,促進了地方品牌的傳播。

誤把商標當品牌

回到“潼關肉夾饃”話題,我認為“潼關肉夾饃”只是一個集體注冊商標,還遠不是一個品牌。

“維權者”并不清楚商標、地理標志和品牌的區別和聯系,也不理解集體商標的共有屬性。基于自己的認知誤區,在尚未做太多品牌推廣和傳播的情況下,卻試圖套用商業品牌加盟店的做法,收取品牌加盟費(主要是品牌授權費)。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

當前仍然有不少城市的職能部門、機構、企業和個人,誤認為商標就是品牌,地理標志就是品牌,產品質量好就是品牌,甚至認為市場規模大就是品牌。

一些國內品牌評選機構在品牌評估標準中,更多列入可量化的市場份額、營業收入、企業規模等經濟指標,對品牌包含的復雜的社會關系缺乏嚴肅的考量,這種導向也有失偏頗。衡量品牌價值的重要指標是品牌權益創造的溢價,而不僅僅是常規經濟統計數據。

2018年,上海提出打造 “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其后引發不少城市紛紛效仿,也提出一些雷同近似、分門別類的品牌行動計劃。

此前在2017年,農業部也提出“區域公用品牌”的概念。其后幾年至今,各地商務部門紛紛推出本地的“區域公共品牌”。一時全國涌現出成百上千與“地方”背書相關的各種品牌,數量之大,不勝枚舉。

但總體來說,乏善可陳。其中 “泛用”“濫用”品牌概念的問題,也引起媒體和業界關注。

地方品牌不能缺位

上述品牌的共性,也是與常見的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服務品牌的主要區別,在于它們都是嘗試通過地方性特征構建品牌的差異化形象,借助“原產地效應”來形成競爭優勢。

而與一般所說的“城市品牌”“地方品牌”的不同點在于,它們的指向更加明確地直接指向消費與投資,更加接近市場營銷。

既然要借助地方形象優勢來推廣本地的產品和服務,那么塑造和傳播“城市品牌”(即“地方品牌”)是無法缺位的。在代表地方整體形象的“城市品牌”尚未構建或尚未傳播好的情況下,“原產地效應”尚闕如,先行推廣“服務”“制造”“購物”“文化”等子品牌,或打造其他區域特色產品品牌,這種做法其實是本末倒置。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同理,無論是地方美食品牌,還是“區域公用品牌”“區域公共品牌”,如果要想成為真正的品牌,就必須將自己的品牌推廣與地方形象傳播緊密結合起來,建立產品與地方認同和地方文化的情感聯系,而不是止步于商標注冊、地理標志申報、視覺標識設計、質量追溯體系建立等基礎性工作。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賀娟娟攝 作者:眭謙,清華大學國家形象傳播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清華大學城市品牌研究室執行主任 近日,“潼關肉夾饃”商標維權事件,引發“誰的潼關誰的饃”的疑問。國家知識產權局隨后指出商標所有人的錯誤行為,“維權者”也發出致歉信。此事有復雜的社會成因,其中有一個很重要也是廣泛存在的因素,就是對品牌概念的認知缺失。 “維權者”在致歉信中用到“潼關肉夾饃品牌”這個概念,那么此類品牌應該誰擁有、誰使用?作為一個“集體商標”,與“地理標志”和品牌的關系究竟是什么?這些問題都須認真厘清。 原產地效應 品牌專家認為,品牌是“當代經濟生活的核心特征”,它滲透到當代經濟、社會、文化和政治生活的各個方面。品牌化產品和品牌化過程,總是發生在某個“地方”,并隨著時間逐步積累品牌自身的歷史,形成自己社會性和空間性的特點。 也就是說,空間和地方特征深入到品牌化產品和品牌化實踐之中,并影響消費者對產品的價值評判和他們的購買意愿。這就是市場營銷通常說的“原產地效應”。 “原產地效應”產生的原因,從認知心理學看,主要是由于地方形象對消費者的心理作用。地方形象是復雜的心理圖式,常常表現出一種“刻板印象”的特點,這種印象會隨著時間而固化。 當人們進入市場進行購買選擇時,心智中有關“地方”的線索或印記就會被激活,并將其作為購買決策的一種提示,將產品產地或發源地作為評價產品質量的重要標準。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 地方體驗和認同 人類很早就注意到產品和地方的關系。如《左傳·僖公二年》云:“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與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屈產之乘”、“垂棘之璧”都包含著原始的“原產地”概念。 在人類生產實踐中,地理名稱也很早就用于產品分類。“原產地”可以理解為一種地方文化、產品、人民的象征符號和精神代表。 地方美食,屬于獨特的一類地方產品。由于加工原材料和加工方法,與地方文化、氣候、自然物產以及歷史存在密切關系,因此地方美食也是地方認同的重要元素。 地方美食能夠建立本地居民與地方的親切體驗。這種個人化的親切體驗,難于言表,是一種能夠得到地方人民廣泛認同的文化象征,具有一定的永恒意義。 通過獨特的美食建立起來的地方親切感,可以傳播到其它地方,傳播給其他人,形成某種特定的形象和地方品牌。 地方品牌化的他山之石 西方將地方美食作為地方品牌化方式的實踐,至少有一百多年歷史。自20世紀70年代初,歐盟開始通過打造人們對地方的特殊體驗,來形成促進經濟增長的創新創業項目,推動各成員國落后地區的經濟和農村發展。 通過保護法的形式來關注食品原產地,出版烹飪文化書籍,發展鄉村生活美學,是其中一種重要方式。 2006年,北歐理事會也開始推行“新北歐食品”項目,希望借此影響北歐國家人民對于本土食品和文化的態度,使他們為北歐的起源和自己的身份感到自豪,同時也促進人口稀少地區和經濟落后地區的經濟發展。2008年,瑞典政府也提出打造“比法國更知名的美食國度”的愿景目標。 這些區域品牌化策略,都鼓勵小規模企業在提供食品和旅游服務時,充分利用相應的品牌化表達。這種做法不僅有力幫助小型經濟實體發展,而且還推廣了新的地方認同,構建起新的文化基礎,讓當地居民對自己生活的地方感到驕傲。 地方美食符號也搭建起原產地與營銷之間的橋梁,建立起食品和地方的聯系,形成外部受眾體驗的基礎,促進了地方品牌的傳播。 誤把商標當品牌 回到“潼關肉夾饃”話題,我認為“潼關肉夾饃”只是一個集體注冊商標,還遠不是一個品牌。 “維權者”并不清楚商標、地理標志和品牌的區別和聯系,也不理解集體商標的共有屬性。基于自己的認知誤區,在尚未做太多品牌推廣和傳播的情況下,卻試圖套用商業品牌加盟店的做法,收取品牌加盟費(主要是品牌授權費)。 圖片來源:央視財經 當前仍然有不少城市的職能部門、機構、企業和個人,誤認為商標就是品牌,地理標志就是品牌,產品質量好就是品牌,甚至認為市場規模大就是品牌。 一些國內品牌評選機構在品牌評估標準中,更多列入可量化的市場份額、營業收入、企業規模等經濟指標,對品牌包含的復雜的社會關系缺乏嚴肅的考量,這種導向也有失偏頗。衡量品牌價值的重要指標是品牌權益創造的溢價,而不僅僅是常規經濟統計數據。 2018年,上海提出打造“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其后引發不少城市紛紛效仿,也提出一些雷同近似、分門別類的品牌行動計劃。 此前在2017年,農業部也提出“區域公用品牌”的概念。其后幾年至今,各地商務部門紛紛推出本地的“區域公共品牌”。一時全國涌現出成百上千與“地方”背書相關的各種品牌,數量之大,不勝枚舉。 但總體來說,乏善可陳。其中“泛用”“濫用”品牌概念的問題,也引起媒體和業界關注。 地方品牌不能缺位 上述品牌的共性,也是與常見的企業品牌、產品品牌、服務品牌的主要區別,在于它們都是嘗試通過地方性特征構建品牌的差異化形象,借助“原產地效應”來形成競爭優勢。 而與一般所說的“城市品牌”“地方品牌”的不同點在于,它們的指向更加明確地直接指向消費與投資,更加接近市場營銷。 既然要借助地方形象優勢來推廣本地的產品和服務,那么塑造和傳播“城市品牌”(即“地方品牌”)是無法缺位的。在代表地方整體形象的“城市品牌”尚未構建或尚未傳播好的情況下,“原產地效應”尚闕如,先行推廣“服務”“制造”“購物”“文化”等子品牌,或打造其他區域特色產品品牌,這種做法其實是本末倒置。皮之不存,毛將焉附? 同理,無論是地方美食品牌,還是“區域公用品牌”“區域公共品牌”,如果要想成為真正的品牌,就必須將自己的品牌推廣與地方形象傳播緊密結合起來,建立產品與地方認同和地方文化的情感聯系,而不是止步于商標注冊、地理標志申報、視覺標識設計、質量追溯體系建立等基礎性工作。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尤物无毒不卡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日韩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 午夜性爱大全在线视频播放 | 日韩在线精品视频 | 伊久线香蕉观新在线视频 | 亚洲综合国产偷自区第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