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12-01 16:10:01
“強棒少年志在遠方,不怕跌倒挺起胸膛,賽場我最強,前方我闖;強棒少年何懼風浪,相信自己定會成長。”11月29日,質樸純凈的歌聲在宜信博誠十周年慶典的會場飄蕩,詞曲簡潔明快,對于夢想的赤誠熱愛散發著滾燙的溫度,這是強棒天使棒球基地“棒少年”們的隊歌第一次公開亮相,也是宜信博誠“博愛相守,誠就未來”公益行動正式對外發布。
這項公益行動將齊聚宜信博誠人與客戶、合作伙伴之力,共同幫助自強不息的棒球少年。強棒天使棒球基地創始人孫嶺峰和“棒少年”代表馬虎、阿余女子應邀來到現場,與宜信公司高級副總裁、宜信保險業務總裁王巍,宜信公司高級副總裁、北京宜信公益基金會秘書長徐秀玲,共同開啟宜信博誠以熱愛助力公益的新十年。在“博愛相守,誠就未來”公益行動發布現場,開門紅期間保單件數排名前十的宜信博誠人被授予成為首批公益慈善大使,同時,開門紅期間每承保一張1000元標保以上的保單,宜信博誠都將捐出5元。
“博愛相守,誠就未來”公益行動發布現場,“棒少年”隊歌第一次公開亮相
此次宜信博誠與北京宜信公益基金會共同攜手強棒天使棒球基地,期待以“共愛、共享、共成長(互相解決問題及teamwork)”的團隊精神,將愛與關懷融入公益行動,將宜信博誠打造成保險中介領域頂尖人才綻放青春、擁有未來的平臺、舞臺和陣地,奉獻擔當、回饋社會。
孫嶺峰是個徹頭徹尾的棒球人,棒球是他一生的事業。7歲結識棒球,與棒球相伴35年,做了16年的職業棒球手。曾任國家棒球隊隊長、當家中外野手,多次獲得亞洲盜壘王稱號;2010年正式退役,出任江蘇棒球隊主教練;2014年帶領團隊重啟停擺了2年的中國棒球聯賽,并擔任北京棒球協會副會長。
2016年孫嶺峰發起成立“強棒天使項目”,自籌資金建設“強棒天使棒球基地”,專門向7-9歲的困境兒童提供資助培訓,用棒球,更用公益和熱愛,幫助更多人實現自己的夢想。去年夏天上映的黑馬紀錄片《棒!少年》讓強棒天使棒球基地走入公眾的視野,基地致力于幫助貧困兒童通過專業的棒球技能獲得職業發展方向和未來就業機會,已累計資助80名來自全國9個省市、涵蓋5個少數民族的困境兒童。
孫嶺峰說,“棒球改變了我,我也堅信棒球能改變更多困境兒童的命運,我想要打造這樣的一個‘家’,一個能給困境兒童溫暖的家,一個能讓他們茁壯成長的家,一個能讓他們改變命運、重燃希望的家。我想把所有的有愛心的人聚集起來,一起用愛心點亮孩子們的夢想,讓他們有一個選擇未來的機會,同時為中國棒球的崛起和騰飛輸送更多高水平的專業人才。我要帶領他們去征戰世界,站在世界棒球的頂峰。”
強棒天使棒球基地創始人孫嶺峰現場分享
對于與宜信博誠共同發起的“博愛相守,誠就未來”公益行動,孫嶺峰表示,“孩子們在國內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包括20多次的全國冠軍、1次亞洲冠軍、1次世界第七。我們期待孩子們能在宜信博誠的幫助下共同成長,共同創造歷史,向中國、向整個世界證明我們是最棒的。未來我們希望做正確的事,真正向社會去展示我們的力量,和宜信博誠人一起,共同為我們的社會創造一些更美好的事情。”
在3500位宜信博誠人心里,保險是一生的事業。成立十年,宜信博誠目前已在全國設立30多個分公司,合作的保險公司及機構達80余家,可售保險產品超過1000款,并可根據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定制保險產品。多年來宜信博誠為高凈值客戶提供了重疾年金、終身壽險等多險種保險規劃,為客戶提供了保障、理財、傳承等方面的全方位、優質服務。宜信博誠在保險科技方面持續創新并獲得專業機構和媒體的高度認可,智能保險、全球保單管家、合伙人App等成果在行業內享有盛譽并獲得諸多獎項。
宜信博誠十周年慶典現場
宜信公司創始人、CEO唐寧在會上指出,在所有宜信博誠同事伙伴面前有三個無比巨大的機遇,一是客戶的迫切需求,二是政策的大力支持,三是與公司核心戰略吻合。宜信公司高級副總裁、宜信保險業務總裁王巍表示,未來宜信保險事業群將致力于成為專業化、國際化、數字化、綜合多元、線上線下相融合的保險中介集群,宜信博誠將繼續聚焦to A賽道,打造專業專職、高素質、高績效、高學歷的績優經紀人團隊,建立新的核心競爭力,實現轉型升級。
專業能力之外,保險更是愛與關懷的象征。宜信公司2014年即發起品牌活動“保”貝計劃,以保險作為金融工具,緩解農村地區家庭因孩子發生意外、大病帶來的沖擊和痛苦,截至目前已覆蓋近4萬名鄉村兒童,總保額超過11億元,覆蓋寧夏、貴州、云南、青海、內蒙古等16個地區的農村地區,為鄉村兒童的成長保駕護航。2020年3月,北京宜信公益基金會正式成立,開創性地倡議高凈值客戶將1%的資產用于公益事業。
展望新十年,宜信博誠將秉持愛與關懷之心,踐行“科技讓金融更美好,保險讓生活更美好”的理念,以客戶的未來需求為中心,為客戶提供高品質、全方位、一站式的金融保險服務。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