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10 19:50:14
◎從今年雙11的物流公司減碳角逐來看,綠色已經成為成交量、配送量之外衡量物流、電商平臺更重要的標準,而全行業的綠色減碳也需要全行業各個鏈條的協調發展。這是第13個雙11開啟的新“長期主義”。
每經記者 趙雯琪 每經編輯 劉雪梅
當第13個雙11遇上“碳中和”元年,今年的購物狂歡節不僅在寒冷的初冬掀起了一波消費熱潮,也在電商物流全鏈條中刮起一場“綠色旋風”。
與往年不一樣的是,今年的雙11,“低碳”和“綠色”相比“競爭”成為更高頻的詞匯。天貓在今年雙11首次設立專門的綠色會場,并且一口氣上新了超過50萬件綠色商品;而在京東今年雙11的所有商品中,“綠色消費”商品種類已經超過1.5億種,同時,京東還打造“綠色基礎設施+減碳技術創新”模式,在“倉儲、運算、包裝、運輸”等環節釋放減碳效能。
京東物流正式發布的第五代車智能快遞車在今年雙11投入運營。企業供圖
在“綠色消費”的背景下,快遞物流行業也開啟了綠色減碳的角逐。當“分鐘級”配送成為行業標配,雙11的“極速送達”不再是一個奢侈的追求時,海量的快遞包裹背后卻是快遞包裝廢棄物的持續增加,在雙11包裹的集中轟炸之下,快遞物流企業也在保速保質的行業普遍標準下,最大程度地低碳減排。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作為包裹運輸主力的快遞公司們,今年特意將綠色回收放置在最明顯的位置,綠色包裝和回收率也成為不少快遞網點的考核標準之一。“通達系”、順豐、京東物流等紛紛進行包裹“瘦身”,并在全國投入循環快遞包裝箱,加速物流行業的綠色轉型。
除此之外,科技升級和整個數字化水平的提升,也正在賦能物流行業的綠色減排。今年雙11,菜鳥通過智能合單技術預計能減少近2000萬次末端配送;通過全自動分揀設備與智能分撥系統,預計可以使包裹分揀成本下降50%以上。而在快遞運輸途中,京東物流利用大數據進行實時最優路徑規劃,在訂單、車輛軌跡、后續賬單等環節進行全流程管理,實現高效便捷調配車輛,減少在途車輛以及車輛等待時間,降低能耗。
相比過去12年,今年雙11呈現出一個全新的趨勢:在“唯快不破”的電商物流領域,低耗高效、節能環保正成為各大企業角逐“減碳試驗場”的發力目標。
在今年雙11各家電商平臺發布的榜單中,“綠色消費”和“綠色商品”引人關注。
11月5日,天貓首次發布雙11綠色商品榜單,榜單涵蓋綠色家電、綠色食品、節水商品、新能源汽車四大品類,其中新能源汽車成為增長最快的“綠馬”,成為新的消費熱點。
而據天貓方面透露,在11月1日0點開售的首個小時內,消費者買走25000多個節水馬桶,粗略計算一天可節省約225噸水。開售后9小時內,超12萬件綠色家電被買走。從減碳貢獻值來看,綠色會場內,售出的洗衣機預計減碳345噸,空調預計減碳260噸,冰箱預計減碳194噸。
同樣的消費趨勢也呈現在京東平臺上。京東方面表示,雙11購物節以來,京東平臺上已經有350多萬件節能產品、40萬件節水產品被消費者買走。在這些節能和節水產品中,包括210萬件家用電器、140多萬件家裝建材產品和近4萬件的廚具。而在節能產品中,最受消費者青睞的分別是節能熱水器、節能取暖器、節能LED燈、節能空調和節能冰箱;在節水產品中,最受消費者青睞的分別是節水坐便器、節水洗衣機和節水龍頭/花灑。
除了京東、天貓之外,蘇寧易購發布11.11“低碳人”消費行為報告顯示,今年雙11,蘇寧易購全渠道以舊換新人數增長74%,新一級能效空調銷售增長69%,智能家居產品銷售增長68%。“以換代棄”“嚴控電費”“極簡包裝”成為“低碳人”典型的三大消費行為。
線下百貨也在追求更加“綠色”。今年雙11期間,銀泰百貨首個綠色消費節正式推出,通過綠色會場、電子小票等一系列逛街消費綠色場景,號召市民低碳環保。
僅11月1~3日3天,銀泰百貨就通過這項商場運營的無紙化行動,節省下了112萬張發票、小票用紙。此外,銀泰百貨還推出化妝品空瓶回收得購物券、自帶購物袋不要紙質袋、就餐自帶杯自帶筷、線下購物選擇電子小票等多維度綠色消費活動。
業內人士表示,雙11迎來綠色消費高峰,背后其實是消費者整體綠色低碳消費意識的覺醒,相比往年雙11平臺對成交量的追求,綠色經濟和循環經濟將成為未來雙11等購物節的主旋律。
隨著第一筆訂單付款的完成,快遞物流業正式迎來今年雙11的年度高峰。相比之下,今年的快遞公司顯得從容不少:首單配送分鐘級、“預售極速達”覆蓋100%,再加上提前幾個月升級的轉運中心和自動化設備,全國超過300個城市都能實現11月1日下單當天包裹送達。
雙11,京東鄭州亞洲一號倉儲中心,分發貨物的車輛排起長隊。圖片來源:IC photo-1332996413865590881
申通9分鐘、順豐16分鐘、德邦6分鐘,中通10分鐘……隨著雙11的到來,電商網絡訂單再次迎來上升高峰,而今年的快遞公司物流配送速度還在刷新。
中通快遞甚至在11月1日13:45分就宣布訂單量突破一億單,比去年提前3小時2分鐘。也有不少消費者感嘆,11月1日支付尾款后,不用熬夜就已經陸續收到“雙11”包裹。
這一方面來自各個商家面向預售商品推出的極速物流服務。消費者支付訂金的預售商品,會被提前前置到離消費者最近的快遞站點,消費者一旦支付尾款,預售商品就近發貨,最快分鐘級送達。另一方面則來自于物流公司通過數字和技術升級后的效率產能進一步提升,早在幾個月前,包括通達系、德邦等快遞公司就開始對轉運中心進行數字化升級。
申通快遞項目負責人表示,相較去年,今年雙11期間,申通快遞全網“預售極速達”服務的包裹數量增長項目近100%,服務覆蓋城市數量也從去年的162個增至今年的近300個。
中通各地網點在雙11前就開始持續加大基礎設施能力建設,在上海、福建、江蘇、湖北等地的20余家一線網點紛紛增設自動化分揀設備,積極迎戰旺季高峰,以保障快遞效率。圓通快遞在雙11前,浙、魯、蘇、豫等地300多家分公司將上線自動化分揀設備,大幅提升快件操作的智能化水平。
德邦快遞方面表示,其在雙11前提升車輛發車次數,提高短途統調車輛數,推動干線、支線車輛靈活調配。同時在雙11期間推行線上約車,減少各營業點部約車申請環節并提高司機相應速度,實現車輛實時到位。
除了提速,菜鳥也將快遞送貨上門作為服務重點。數據顯示,截至11月1日14點,菜鳥直送在283個城市實現了送貨上門。雙11期間,菜鳥直送聯合天貓超市繼續推行“送貨上門、不送必賠”配送服務。承諾非特殊原因,天貓超市商品一律送貨上門,若無法達成,消費者可獲得賠付。
而在下沉市場,京東物流發布的今年最新物流下沉數據顯示,截至11月8日,京東小哥送貨范圍覆蓋了全國幾乎所有的城鎮和鄉村,而且在全國93%的區縣和84%的鄉鎮實現了當日達和次日達,環比今年618期間明顯增長。
可以看到,“快”已經是行業的平均水平線,如今,在“雙碳”目標推動下,物流企業加強綠色運營技術創新,物流業正在向低污染、低消耗、低排放、高效能、高效率、高效益的綠色物流轉變。隨著“雙碳”目標的提出,綠色發展已成為物流企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
京東大興營業部負責人表示,今年“雙11”最大的變化就是快遞“綠色化”。從8月開始,營業網點每周自填綠色網點評價表,從培訓、日常管理到膠帶、電子面單、包裝等具體使用情況進行詳細量化考核,如果考核不達標將影響網點評級。此外,雙11期間,京東通過使用減量化包裝、循環包裝以及回收材料等舉措,每個包裹平均可節約210克的紙類包裝材料、11克一次性塑料和25厘米膠帶。
在踐行綠色減碳方面,菜鳥綠色物流也在雙11期間面向消費者提出激勵措施。為號召消費者參與快遞包裝回收,菜鳥聯合天貓再新鋪設1.3萬個綠色回收箱,11月1日~15日期間每天還準備了50萬枚新鮮雞蛋,送給回收快遞箱的環保人群。此外,全國20個城市1萬家菜鳥驛站還將試行“舊包裝循環寄件”,跑通循環寄件閉環。“預計活動期間,能循環復用的快遞包裝物循環使用量會超過660萬件。”菜鳥雙11活動負責人表示。
菜鳥綠色物流雙11期間面向消費者提出激勵措施 企業供圖
在快遞公司中,包裝瘦身和快遞箱循環成為了主要的減碳措施。《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申通方面了解到,今年雙11是申通快遞全面推行“綠色快遞盒回收”行動的第3年,在全國各個省份都有不少的“綠色回收箱”放置點,用來回收大家使用過的快遞盒,同時,快遞網點還結合本地特色開展多樣的回收活動,回收紙箱換取免費寄遞、紙箱回收兌換積分等。
僅僅到11月4日,圓通快遞就已經投入全網環保袋總量近1500萬條,使用量同比增長達130%;雙11前夕,圓通在新疆、青海新投放了可循環快遞箱,今年雙11期間,圓通可循環快遞箱(盒)全網投放總數近1萬個。順豐速運方面表示,除在全國投入循環快遞包裝箱之外,順豐也在研發可降解材料塑料袋。目前順豐已經投入了一部分可降解的包裝用塑料袋。
這兩年來,隨著家電、家具等大件商品在雙11的銷量增長迅速,大件快遞也成為雙11快遞包裹中不可忽視的一部分,相比之下,大件快遞產生的包裝污染要多于普通小件。
德邦快遞方面表示,本次雙11期間,德邦進一步加強了包裝瘦身和包裝循環的行動力度,希望身體力行地把綠色環保的理念傳遞給更多的消費者,并推動行業綠色轉型。
據透露,德邦快遞自2018年成立包裝研發部門以來,一直積極推進電子面單、循環纖袋、循環圍板箱、小型聚丙烯中空箱等綠色包裝材料,努力倡導綠色物流可持續發展新趨勢。截至2021年1月,德邦快遞已投放循環中轉袋10多萬個,主要以場內循環為主,覆蓋多個外場和千條線路,累計使用500多萬次,單袋最高循環次數147次。
快遞專家趙小敏表示,使用綠色快遞包裝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提升其碳效率。低碳物流是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通過科技手段來提高碳效率將成為物流企業的主要選擇。
除了包裝瘦身和包裝回收之外,整個物流行業的減碳也不能局限于末端和包裝上,需要全流程的綠色升級。很多年前,電商、物流平臺的數字化升級大部分以產能和效率升級為目標,如今在實現低碳的目標上,黑科技和數字化技術也提供了全新的生產力。
在保證海量快遞加速向消費者送達的同時,菜鳥數智化物流技術也在改變快遞的每一個環節,從打包發貨、中轉分揀再到運輸送達,一條綠色物流全鏈路已經形成。據碳管理機構測算,如果一個包裹能歷經完整的菜鳥綠色物流全鏈路可減碳超過1000g,這其中也少不了綠色物流技術的功勞。過去一年,基于菜鳥綠色物流全鏈路已產生194億次綠色物流行為,共減碳超25萬噸。
菜鳥物流方面介紹,RFID(射頻識別)作為物聯網核心技術之一進入物流領域,已逐步替代商品條形碼,對現有物流流程帶來全新技術應用。菜鳥服務的上海嘉定貓倉已大范圍推出基于RFID(射頻識別)技術的物流循環周轉箱信息化管理解決方案,據倉內管理人員介紹,雙11期間,單倉每日循環箱使用量超過5萬個,已替代過去每天超過20萬的紙箱和塑料包材。
而京東的物流產業園區也在今年雙11前就實現了“全綠色運轉”。據京東物流透露,京東已經完成第一批12座智能產業園的光伏發電系統安裝。在已經投入運轉的上海嘉定“亞洲一號”智能產業園光伏發電機組,由8600塊單晶組件構成,一年發電量達311萬度,這些綠色電力白天可供園區的辦公照明使用,夜間可以通過“汽車+車棚+充電樁+光伏”的項目試點,為電動新能源車充電。
根據測算,預計至2021年底京東的分布式光伏發電能力可建成100兆瓦,年發電量可供5萬戶普通家庭一年的用電量。預計用3年的時間,搭建起1000兆瓦的光伏發電能力,能夠為85%的京東智能產業園提供綠色能源。
而在消費者下單到快遞包裹配送的過程中,京東物流方面表示,其數據后臺通過計算得出距離消費者最近的存貨和送達路徑,這背后需要強大的算力作為支撐。京東云新一代綠色數據中心,通過技術架構與產品創新,綠色能源發電,高性能服務器,領先的液冷及熱回收技術、AI智能控溫,機器人巡檢等自研技術,實現了綠色高效計算。通過IT與基礎設施架構創新,已規模投入2021年京東11.11服務的數據中心,借助液冷技術可以實現全年運行PUE(評價數據中心能源效率的指標)低于1.1,基礎設施能耗節省30%,碳排放總量減少10%。
在配送車輛環節,物流平臺也在加速新能源車的使用規模。目前,京東物流在全國50多個城市投放新能源車近1.2萬輛,規模化新能源車隊覆蓋多種業務場景,同時在全國建設及引入充電終端數量1600多個。
菜鳥方面,2021年雙11期間,全國70城市200余所高校將落地350輛菜鳥無人車小蠻驢送貨。相較于傳統燃油車,菜鳥無人車小蠻驢采用電能,充4度電可跑100公里,菜鳥物流路徑規劃算法還可在配送中選擇最優的配送路線,有效減少碳排放。京東則在雙11期間共投用近400輛智能快遞車,分布在全國超25個城市,與去年同期相比送達單量大增超200%。
綠色運輸不止于此,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車輛管理運行效率也是重要方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目前,京東物流等公司已專門上線運輸系統平臺,利用大數據進行實時最優路徑規劃,在訂單、車輛軌跡、后續賬單等環節進行全流程管理,實現高效便捷調配車輛,減少在途車輛以及車輛等待時間,降低能耗。
當國內物流運轉向低碳減排的目標無限靠近時,菜鳥在跨境電商的運輸路徑上也加速技術升級,菜鳥提供的數據顯示,今年雙11期間,菜鳥全球包裹網絡通過智能合單技術預計能減少近2000萬次末端配送,以德國地區為例,如果消費者5個包裹能完成合單,相較單個包裹的逐一配送可減少末端配送中約80%碳排放。
可以看到,這個雙11,無論是消費者還是快遞員可以切身體會到,電商和物流公司對綠色的追求不再只是口號。從算法匹配消費,到算法匹配節能,這個雙11,成交數字和包裹運輸量已不再是電商平臺和物流公司追求的唯一目標,綠色減排也成為快遞物流企業的首要目標。
菜鳥包裹的全鏈路綠色化流程 企業供圖
不過從行業現狀來看,電商物流平臺的減碳措施依然只是走出了一小步。
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曾表示,快遞包裝還要繼續在“減量”和“循環”上加大力度。這需要加強與生產制造、電子商務等上游產業的協同協作,推進產品包裝、銷售包裝和快遞包裝的一體化,大幅減少二次包裝;在監管和創新上也要加大力度,將快遞包裝違法違規情況納入行業信用管理,推進產學研用有機銜接,促進快遞包裝產品、技術、模式的創新等。
國家生態環境保護部環境認證中心(英文簡稱:CEC)氣候事業部副部長薛靖華在公開場合表示,從宏觀層面看,應該給予物流企業一定的政策支持,利用金融手段支持物流企業對物流設施開展智能化改造和升級,建設智能儲物柜、智慧回收站等末端設施;完善相關回收體系,支持物流企業參與可再生資源交易,打通包裝材料等低價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體系。
從行業層面看,物流的主要構成包括基建、運輸、包裝材料等三大要素;基建方面,建議進一步提升能源綠色化,結合國家“雙碳”目標中對于可再生能源的規劃,充分利用物流倉儲的基礎設施,持續推進物流行業總體供應鏈改善,提高基礎設施的能源綠色度。
此外,物流行業尤其是境內物流,仍主要依賴于地面交通工具,應緊跟國家“交通運輸碳達峰”方面的規劃,推動交通運輸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包裝材料方面,進一步推動電商、快遞運輸企業的包裝材料綠色化。
快遞100 CEO雷中南曾在媒體采訪時表示,快遞垃圾問題不能只看快遞物流企業,而應該結合包裝生產企業、電商平臺及商家“三位一體”協同發力,才能真正做到快遞包裝的優化升級、減量和回收再利用。比如快遞包裝供應商應發揮創造力,生產可循環、更環保的包裝材料;占據快遞業務量最大的電商平臺及商家,應在保障商品安全的前提下,盡可能避免二次包裝,避免不必要的浪費。””
不過,從今年雙11的物流公司減碳角逐來看,綠色已經成為成交量、配送量之外衡量物流、電商平臺更重要的標準,而全行業的綠色減碳也需要全行業各個鏈條的協調發展。這是第13個雙11開啟的新“長期主義”。
封面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