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08 22:10:47
◎“未來我們在責任投資領域將進行更多探索,例如共建ESG生態圈、推動ESG投融資、研究ESG標準與指南、ESG數字化管理工具應用、探索低碳合作機制等等。”姜燕總結道。
每經記者 李蕾 每經編輯 何劍嶺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482630
ESG投資是指在財務回報考量之外,將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簡稱ESG)等因素納入投資全流程,以期能夠更好地識別風險與機遇,綜合評估企業運營的可持續性,創造穩定的長期價值。
近幾年隨著綠色金融的興起,尤其是隨著國家層面“碳達峰、碳中和”“3060”戰略目標的提出,越來越多的投資機構將企業運營是否符合ESG標準作為投資決策的重要依據,也倒逼企業逐漸接受并把ESG相關因素應用到日常生產經營過程中。如果說此前機構踐行責任投資理念的首要因素是風險管理,那么到了2021年,價值創造已經取而代之,成為了推動PE機構開展責任投資活動的首要驅動力。在這樣的背景下,構建綠色生產、生活、消費方式,實現碳普惠,私募股權行業大有可為。同時,對綠色技術、綠色產業的投資也進一步推動私募股權投資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
11月8日,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21中國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峰會”在深圳舉行。在上午舉行的“中國創投行業ESG投資高峰論壇”上,盛世投資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合伙人姜燕帶來了題為《“碳中和”推動私募股權投資回歸服務實體經濟本源》的精彩演講,不僅探討了“雙碳”目標下PE、VC機構的產業與投資機遇,同時也分享了盛世投資在ESG投資和綠色投資方面的大量實踐與經驗。
“加速綠色轉型”,以科技創新驅動推動經濟社會綠色發展,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在姜燕看來,這其中蘊含著大量的產業與投資機遇。
今年十月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出,大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加快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以及航空航天、海洋裝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建設綠色制造體系,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5G等新興技術與綠色低碳產業深度融合。在完善政策機制方面,意見強調,完善投資政策,充分發揮政府投資引導作用,構建與碳達峰、碳中和相適應的投融資體系。完善支持社會資本參與政策,激發市場主體綠色低碳投資活力。積極發展綠色金融,有序推進綠色低碳金融產品和服務開發。鼓勵開發性政策性金融機構按照市場化法治化原則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提供長期穩定融資支持。鼓勵社會資本設立綠色低碳產業投資基金,建立健全綠色金融標準體系等等。
“電力、交通、工業、建筑、農業等重點行業的脫碳,會催生顛覆性與突破性的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研發及應用,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也將與綠色低碳深度融合。構建綠色生產、生活、消費方式,實現碳普惠,私募股權行業大有可為。”姜燕指出。
近年來,一級市場投資機構踐行ESG理念的意愿與比例也在大幅提升。來自中國證券投資基金業協會的一項問卷調研顯示,受訪管理人關注ESG的比例近年逐步上升,機構有望把握新能源、碳中和轉型機遇,落實ESG責任投資理念,積極布局環境友好型和社會友好型的綠色產業。
作為國內首家加入聯合國負責任投資原則(UNPRI)的政府引導基金管理機構,也是最早提出ESG概念并開啟前瞻性探索實踐的股權投資機構之一,盛世投資近年來一直在積極踐行ESG投資和綠色投資。
姜燕介紹,盛世投資自上而下在集團層面設立了獨立的責任投資委員會,負責ESG戰略規劃與決策,并打造了“內外兼修”的ESG體系,設立ESG管理部、ESG工作組以及應對氣候變化工作小組。
今年3月,盛世投資發布股權投資行業首份碳中和戰略聲明——《盛世投資碳中和戰略聲明》,承諾在2025年前實現自身運營活動的碳中和(包含范圍一、范圍二,以及范圍三中涉及差旅的碳排放)。在投資策略與風險管理方面,建立主動的氣候投融資策略和更具韌性的風險管理與評估機制,并推動基金和投資組合碳減排。氣候變化專項工作小組負責執行碳中和戰略。
對內,盛世投資將ESG因素融入到經營管理和公司治理過程中,不斷加強風控、投后、人力資源等體系建設,優化組織結構和業務流程,促進公司合規運營。同時培養員工ESG意識,鼓勵員工開展ESG行動,在日常節能減排、公益活動等方面進行積極引導。
對外,這家機構將ESG因素融入到募投管退全流程中,以股權投資為核心工具,采用多元化的組合投資策略,發揮資本的力量優化資源配置,改善資本運用機制和流向,優化投資組合,降低風險。引導GP投向可持續發展企業,促進企業轉變價值增長方式,推動科技創新和進步,引導產業升級和綠色低碳轉型,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為經濟、社會和環境可持續發展貢獻力量。
“未來我們在責任投資領域將進行更多探索,例如共建ESG生態圈、推動ESG投融資、研究ESG標準與指南、ESG數字化管理工具應用、探索低碳合作機制等等。”姜燕總結道。
長按識別二維碼,前往“場景匯”APP
免責聲明:每經路演·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臺,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項目,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于公開資料和采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