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06 13:28:37
◎這個周末,前沿生物(688221,SH)和科翔股份(300903,SZ)的合計3.6萬名股東估計會欲哭無淚——股價一直跌跌跌,跌到歷史低位就算了,大股東“閃電式”清倉減持的殺傷力簡直是滿級爆發!
每經記者 何劍嶺 每經編輯 吳永久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996360
近期大盤行情不好,相信不少股民們都有點垂頭喪氣。
不過,牛眼君(每經牛眼:njcjnews)覺得,炒股還是要稍微“超脫”一點,保持平常心。行情好的時候不要太飄,行情不好的時候也不妨有點阿Q精神。畢竟炒股只是生活的一小部分,影響到自己的心情和家庭生活就不值得了。
所以,當你覺得自己沒有賺到錢或是很虧的時候,不妨看看股市中那些處境更為慘淡的散戶們,同情之余多少還是能尋得一些心理上的平衡。
這個周末,前沿生物(688221,SH)和科翔股份(300903,SZ)的合計3.6萬名股東估計會欲哭無淚——股價一直跌跌跌,跌到歷史低位就算了,大股東“閃電式”清倉減持的殺傷力簡直是滿級爆發!
前沿生物上市以來日K線圖
前沿生物(688221,SH)昨日震蕩平收,再度收出一顆十字星,收盤價僅比5月12日創出的上市以來歷史低點高那么一點點。
從去年10月28日上市交易以來,當天的盤中最高點35.53元/股就成為了再無法超越的高點,除了今年5、6月間有過一次拉升,就再無明顯的行情。
牛眼君(每經牛眼:njcjnews)注意到,前沿生物的發行價格為20.5元/股,上市不到2個月就告破發。如今,股價仍然低于發行價,持有的近1.6萬名股民基本上全部被套。
被套就算了,前沿生物的股民們又迎來了大股東的“清倉式”減持!
圖片來源:前沿生物公告
昨日收盤后,前沿生物公告稱,公司持有股份5.51%的股東南京晟功,擬通過集中競價方式及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公司股份數量不超過19,829,388 股,即不超過公司股份總數的5.51%。按照昨日收盤價14.88元/股來計算,合計將減持近3億元,而昨日前沿生物的總市值才53.53億元。
公司3季報顯示,南京晟功系公司第4大股東。此外,牛眼君(每經牛眼:njcjnews)注意到,公司10月20日晚間發布公告稱,1億股限售股于10月28日上市流通。解禁后不到10天,讓股民們擔心的大股東果然“出手”了。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股吧
對此,股民們只有無奈地表示:“周末又過不好了”。
Wind數據顯示,前沿生物是創新型生物醫藥企業,致力于研究、開發、生產及銷售針對未滿足的重大臨床需求的創新藥,是中國艾滋病新藥的領軍企業。
不過,公司目前仍然處于虧損狀態。3季報顯示,3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虧損約8400萬元,同比下滑34%;前3季度歸母凈利潤虧損1.77億元,同比下滑8.38%。或許這才是股價破發并且連續下滑的原因吧。
與前沿生物大股東解禁后間隔10天“才”發布減持計劃相比,科翔股份(300903,SZ)的大股東的動作顯然“敏捷”多了。
科翔股份上市以來日K線圖
科翔股份昨日一度大漲逾5%,最終沖高回落收漲0.99%。不過,在10月29日,科翔股份剛剛創出了去年11月5日上市以來的歷史低點25元/股,其間沒有明顯的反彈,比前沿生物還要弱一些。目前持有的近2萬名股民也基本“顆粒無收”。
但比前沿生物好些的是,科翔股份的發行價是13.06元/股,目前離破發還遠,似乎還可以高枕無憂。不過,這一波大股東的“閃電式”清倉減持計劃出來之后,就很難說了。
圖片來源:科翔股份公告
昨日收盤后,科翔股份接連發布了2份股東減持計劃公告,1份是持股比例5.26%的第4大股東張新華,計劃“清倉式”減持9072206股,按照昨日收盤價26.46元/股計算,擬減持金額約2.4億元;另1份是持股比例1.91%的特定股東神之華,計劃“清倉式”減持3298984股,擬減持金額約8700萬元。兩者合計擬減持金額近3.3億元,對于昨日總市值45.6億元的科翔股份來說,也是壓力山大。
牛眼君(每經牛眼:njcjnews)注意到,科翔股份剛剛在11月2日發布公告稱,公司限售股份約5338.71萬股將于11月5日解禁并上市流通,占公司總股本比例約為30.98%。昨日剛剛解禁,兩位大股東當天就立馬發布減持計劃,看來那顆沖動的心是早已按捺不住了啊!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網股吧
對于這樣“閃電俠”般的反應能力,股民們也表示“太難看了”。
Wind數據顯示,科翔股份是一家從事高密度印制電路板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產品終端應用于消費電子、通訊設備、工業控制、汽車電子、計算機等領域。
而從公司3季報來看,業績并不樂觀。3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高達57%;前3季度歸母凈利潤也同比下滑超過18%。
看到這里,牛眼君(每經牛眼:njcjnews)不禁深深地嘆了一口氣: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股價在歷史低位已經夠慘的了,如今又遭到“清倉式”減持的重捶。這樣一搞,股價繼續再創新低的可能性又大大增加,小散們恐怕要被套得更緊了!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依據,入市風險自擔。)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