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05 22:19:13
企業名稱:擎朗智能
成立時間:2010年
所屬行業:機器人
融資情況:2021年9月,擎朗智能宣布完成2億美元D輪融資,由軟銀愿景基金領投,中金甲子和Prosperity7 Ventures(沙特阿美多元化風投基金)跟投。
企業介紹:擎朗智能是一家致力于為全球企業提供智慧無人配送解決方案的人工智能企業,其智能配送機器人已覆蓋餐飲、醫療、酒店、商務辦公、社區養老等場景,并先后進入美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韓國等多個海外國家與地區。
每經記者 姚亞楠 每經編輯 葉峰
作為人類進入智能社會的最生動標志,機器人近兩年來正在我們的生活中加速普及,無論是在餐廳里傳送菜肴,還是在倉庫中分揀裝卸,尤其是疫情期間,大量的“無接觸”需求為機器人提供了更為廣闊的應用空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接觸到的“擎朗智能”是一家為全球企業提供智慧無人配送解決方案的人工智能企業,其智能配送機器人已在餐飲、醫療、酒店等場景落地。
受訪者供圖
在近日的專訪中,公司創始人、CEO李通向記者表示,服務機器人大規模走進人類生活,這個關鍵節點已經到來,在這一輪國際競爭中,中國企業異軍突起,正在引領全球服務機器人的發展。
服務機器人快速規模化普及 中國企業引領世界創新
據中國電子學會發布的《中國機器人產業發展報告(2021年)》數據顯示,2021年全球機器人市場規模預計達到335.8億美元,2016-2021年的平均增長率約為11.5%,全球市場保持增長,服務機器人成為重要支撐力量,其市場規模預計達125.2億美元。
事實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大、增長最快的機器人市場,“服務機器人大規模走進人類生活,這個關鍵節點已經到來。”“擎朗智能”創始人、CEO李通向記者介紹道,“近兩年各個賽道上服務機器人都在快速規模化普及,在這一輪國際競爭中,中國企業異軍突起,在產品、產能上均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中國正在引領全球服務機器人的發展。”
2010年“擎朗智能”成立,致力于為全球企業提供智慧無人配送解決方案,如今其智能配送機器人已在餐飲、酒店、醫療等場景實現落地,并先后進入美國、德國、加拿大、意大利、韓國等多個海外國家與地區,產品出貨量超2萬臺。今年9月,擎朗智能宣布完成2億美元D輪融資,由軟銀愿景基金領投,中金甲子和Prosperity7 Ventures(沙特阿美多元化風投基金)跟投,打破了中國商用服務機器人領域融資金額紀錄。隨后,“擎朗智能”宣布與軟銀機器人集團聯手,建立全球戰略伙伴關系,推動機器人系統在服務行業的使用。
李通認為,我國服務機器人的領先源自諸多利好因素的加持:首先,我國應用場景多,數據量足夠大,算法更迭快,在技術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其次,服務機器人的商業化落地依賴于非標供應鏈的完善,作為全球制造大國,我國制造業門類齊全、體系完善,供應鏈優勢非常明顯;更重要的是,科技自立自強已成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國家對硬科技發展鼎力支持,大量的政策扶持和制度創新使得這一領域資金充沛、人才匯聚,這些都為服務機器人產業的發展按下了加速鍵。
產業鏈條長 頭部企業先發優勢明顯
記者注意到,餐飲是服務機器人率先實現規模化應用的主要場景之一,據李通介紹,餐飲是本地生活行業最大的基本盤,服務員崗位的技術含量低、工作內容枯燥,加之人力成本不斷攀升、招工難、人員流失率高等原因,引用機器人已是必然,因此,餐飲領域也成為服務機器人各玩家的必爭之地。
事實上,餐飲是服務機器人最難攻克的場景之一,因為餐廳人員密集、流動性大,每個餐廳的動線及通道情況不盡相同,配送機器人移動復雜度高,面臨的挑戰遠高于無人的工廠環境。“對于餐飲企業來說,無論是運營效率還是運營時間,現階段機器換人都是一筆劃算賬,我們給現在的機器人打70分,畢竟落地時間還很短,未來隨著技術的不斷迭代、運營能力的持續提升,服務機器人的性能會越來越好,實用性也會更強。”李通表示。
除了餐飲,酒店、醫院也是當前服務機器人正在快速落地的主要場景,尤其是疫情期間,服務機器人在醫院清潔、消毒和配送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Strategy Analytics報告顯示,2020年專業機器人細分市場迅速增長,尤其是在清潔和消毒領域,其出貨量年猛增165%。“醫院是服務機器人落地非常有潛力的一個場景,培養一位專業醫療人才時間長、成本高,醫院內重復性、機械性的簡單工作完全可以交由機器人完成,將醫生、護士解放出來,把更多的時間留給病人。不過醫療領域更加嚴肅,決策周期長、服務機器人的大規模入駐尚需一定時間。”李通表示。
隨著機器人增長的潛力快速釋放,越來越多的玩家入局其中,據泰合資本統計,截至今年9月,機器人賽道總計已完成174輪次融資,單筆金額在億元以上的便有57起,合計超150億元。在李通看來,服務機器人產業鏈條很長,更早掌握技術、建立起本地運營網絡的企業已經具備較強的先發優勢,“質變已經完成,現階段更多的是量變,如何落地更多場景,讓機器人更好用,對于各企業而言,當下的競爭是全方位的,比拼不僅是更好的技術、更強的算法,還有對供應鏈把控管理以及高效搭建本地服務運營網絡的能力。”
長按識別二維碼,前往“場景匯”APP
免責聲明:每經路演·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臺,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項目,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于公開資料和采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566548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