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05 20:08:13
◎九成以上“兩病”患者使用目錄藥品,費用覆蓋超七成,得到了較全面的保障。
每經記者 李彪 實習記者 李明明 北京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陳星
中國藥學會和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于近日在北京聯合召開“‘六升四降一保障’——醫保藥品管理改革進展與成效藍皮書新聞發布會”。
會上,中國藥學會科技開發中心介紹了《醫保藥品管理改革進展與成效藍皮書》。通過跟蹤分析國內31個省份804家醫院(含596家三級醫院、208家二級及以下醫院)用藥情況,并結合全國面上數據發現,醫保目錄內藥品使用持續增加,醫療機構用藥結構更加合理;重大疾病治療和特殊人群用藥保障水平明顯提高;集采和國談藥品價格下降、用量增加,患者用藥質量水平提升;創新藥進入醫保速度加快,提高了藥物可及性、降低了患者負擔。
中國醫療保險研究會對國家醫保局成立以來的醫保用藥管理成效及政策進行了解讀,尤其是醫保藥品目錄調整、藥品集中帶量采購等政策。通過數據和政策的相互比對,發現在醫保持續改革下,醫院臨床用藥呈現“六升四降一保障”的變化。
具體來看:醫保目錄內藥品金額、用量占比不斷上升,動態調整初見成效;醫保談判藥品金額、用量快速攀升,抗癌藥等救命新藥可及性顯著提高;藥品集中采購藥品使用人次大幅增長,更多患者用得上用得起好藥;集采中選仿制藥市場份額迅速上升,有力推動仿制藥替代;用藥質量水平大幅提升,未過評藥品市場份額驟減;“兩病”(糖尿病和高血壓)門診藥品基金支付比例提高,緩解居民用藥負擔。
醫院藥品費用占比連續下降,醫院內部收入結構逐步優化;集采藥品費用占比顯著下降,實現了醫保基金高效率置換;藥品集采顯著降低群眾人均藥品費用,促使通用名和劑型下其他品牌降價;重點監控品種使用情況顯著下降,用量跌至原來兩成。
九成以上“兩病”患者使用目錄藥品,費用覆蓋超七成,得到了較全面的保障。
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醫療保險服務處處長冷家驊認為,隨著醫保藥品目錄動態調整機制的建立和逐漸完善,腫瘤診療所需創新藥物價格昂貴、使用途徑不規范、市場供應有限的問題得到極大改善,救急救命的好藥大量引入,優化了目錄結構,改善了醫療生態。
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主任張蘭根據真實世界研究得出,“4+7”帶量采購中標藥品中,14個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與原研藥在臨床上具有等效性,能夠保障人民群眾享受優質、價宜的藥品。
來自藥品企業的代表也表示,醫保藥品管理改革一方面加速了創新藥納入醫保的進程,企業也可以更快從創新投入中得到回報,另一方面產品放量效應為公司提供了穩定、清晰的市場預期,增加企業大力進行科技創新的信心和研發投入的決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