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推薦

每經網首頁 > 推薦 > 正文

基因治療企業和元生物今日上會 與未成立公司簽訂重大合同?

每日經濟新聞 2021-11-04 16:19:12

◎去年和元生物扭虧為盈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公司在去年相繼與康緣藥業和康華生物等公司簽訂了多個價值在1500萬元以上的重大合同,公司業務體量上去了。另一方面,主要還是靠 “財技”。

◎和元生物與南京吉邁生物簽訂重大合同時,后者尚未成立。那么問題來了,和元生物是如何在南京吉邁生物尚未成立,公章都沒有的情況下與之簽訂重大合同的呢?

每經記者 朱萬平    每經編輯 陳俊杰    

在今年8月吉凱基因上會被否后,又一家基因領域的生物醫藥類企業擬上會。根據上交所公告,今日(11月4日),和元生物技術(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和元生物)接受科創板上市委的審議。

從財報上看,和元生物似乎不錯。2018年~2020年,和元生物實現營業收入年均復合增長79.70%,去年公司還成功扭虧為盈。而去年扭虧為盈背后,離不開當年公司簽訂多個重大合同。

不過,《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上述部分重大合同存在異常。具體而言,部分合同簽訂時,相關的服務客戶尚未成立。這無疑需要和元生物對外給出一個解釋。此外,和元生物還存在突擊集中申請發明專利,公司銷售費用率也遠超同行水平。

去年扭虧為盈背后:主要靠資產“騰挪”

和元生物成立于2013年,是一家聚焦基因治療領域的生物科技公司。目前,公司主要有三大塊的業務,分別是基因治療CDMO(合同研發生產組織)、基因治療CRO(合同生產組織)和生物制劑等業務。

去年和元生物的營收主要來自于基因治療CDMO業務,占比達到71.47%;其次為基因治療CRO業務,營收占比為25.78%;生物制劑、試劑及其他業務的營收占比相對較小。

和元生物曾掛牌新三板,相關財報顯示,從2014年~2019年和元生物曾連續虧損超過6年,且虧損幅度基本呈現上升態勢,到2019年公司虧損額超過3600萬元。到了去年,和元生物一舉扭虧為盈,歸母凈利潤超過9100多萬元。

去年和元生物扭虧為盈主要有兩方面原因。一方面,公司在去年相繼與康緣藥業(600557.SH)和康華生物(300841.SZ)等公司簽訂了多個價值在1500萬元以上的重大合同,公司業務體量上去了。

另一方面,主要還是靠 “財技”。去年,和元生物將原控股子公司——煙臺市和元艾迪斯生物醫藥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艾迪斯生物)39.93%股權轉讓給實控人潘謳東控制的持股平臺。

而通過“左手倒右手”的操作,和元生物成功確認了投資收益達7200多萬元,這部分收益成為去年和元生物盈利的“大頭”。實際上,如果扣除這部分非經常性損益后,2020年和元生物的扣非后凈利潤只有2600多萬。

簽訂重大合同時對應客戶尚未成立

雖然去年和元生物扭虧為盈最主要的功勞是靠“左手倒右手”;但不可否認是去年公司也拿下了不少大的訂單。

招股書披露,2020年和元生物與南京吉邁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京吉邁生物)、康緣藥業(600557.SH)和康華生物(300841.SZ)等多家公司簽訂了9份重大合同,這些合同的金額都在1500萬元以上。

不過,在上述9份重大合同中,記者發現,和元生物與南京吉邁生物簽訂的合同存在讓人疑惑之處。具體而言,根據招股書披露,和元生物與南京吉邁生物簽訂重大合同的時間是在2020年3月。然而,工商信息卻顯示,南京吉邁生物成立于2020年7月。

根據以上信息可知,和元生物與南京吉邁生物簽訂重大合同時,后者尚未成立。那么問題來了,和元生物是如何在南京吉邁生物尚未成立,公章都沒有的情況下與之簽訂重大合同的呢?

除了合同“懸疑”外,《每日經濟新聞》注意到,和元生物還存在“突擊”申請發明專利的情況。招股書顯示,截至招股書簽署日,和元生物共擁有12 項為發明專利。其中有9項專利都是在2020年7月~10月取得的。

這意味著,在上述9項專利獲批前,和元生物只有3項發明專利,而這不符合“科創屬性評價標準一”。該標準要求:擬登陸科創板公司要有形成主營業務收入的發明專利大于5項。那么,和元生物“突擊”申請發明專利具體是什么情況呢?

值得一提的是,和元生物的銷售費用率也遠超同行水平。招股書顯示,2018年~2020年,和元生物的銷售費用率分別高達22.67%、21.98%和11.67%;相比之下,同期,國內CRO/CDMO龍頭——藥明康德的銷售費用率只有3.41%~3.56%;而藥明生物的銷售費用率更低,只有1.67%~1.93%;行業的平均水平也只有5.7%~7.82%。

對于公司銷售費用率遠高于同行,和元生物稱,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和元生物高銷售費用率的基因治療CRO業務,在公司收入結構中仍占據不小的比重;另一方面,與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 CDMO 服務相比,和元生物基因治療 CDMO業務規模仍相對小,規模效益存在差異。

針對和元生物上述合同“懸疑”以及公司IPO相關問題,11月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致電和元生物,并發送采訪函。截至發稿未獲得回應。11月4日,記者再度致電和元生物,相關人士表示,公司正忙于IPO事宜,暫時無法回復。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569673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38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亚洲性爱之国产精品 | 日本理论午夜精品中文字幕 | 日韩AV变态在线观看 | 亚洲精品首页在线播放 | 亚洲中文字幕在线资源第1页 | 日本香港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