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23 12:05:08
◎根據2021年10月第2周搜集到的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共有36家上市公司在近期暴露了環境風險,主要分布在北京、廣東、江蘇。
◎10月第2周收錄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公司、參股公司共有9個項目最終獲得環評審批公示。
每經記者 宋可嘉 每經編輯 張海妮
防護手套龍頭藍帆醫療收環境罰單、馬鋼股份聯營企業運維人員偽造數據被罰……2021年10月第2周,哪些上市公司的環境保護與信披責任亮起了紅燈?又有哪些企業項目獲得環評綠燈?且看A股綠色周報第50期。
每日經濟新聞聯合環保領域知名NGO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自2020年9月起,基于31個省市區、337個地級市政府發布的環境質量、環境排放和污染源監管記錄等權威數據來源,每周收集剖析中國數千家上市公司及其旗下數萬家公司(包括分公司、參股公司和控股公司)的環境信息數據,發布“A股綠色周報”,旨在借助環境數據庫及專業解析、傳播能力,讓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環境信息更加陽光透明。
根據2021年10月第2周搜集到的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共有36家上市公司在近期暴露了環境風險,主要分布在北京、廣東、江蘇。其中,16家屬于國資控制企業,5家為千億市值企業。在環境風險之外,2021年10月第2周,A股上市公司及旗下公司共有9個項目進入環評審批公示狀態。
在企業管理能力、財務狀況、行業競爭等因素之外,環境風險日漸成為上市公司重要的經營風險之一。環境風險關乎企業發展,也關乎企業形象。
環境風險榜涉及上市公司分布情況(10月第2周)
總體來看,在2021年10月第2周環境風險榜上,超標、違法、事故等負面信息共關聯到36家上市公司,股權關系經過啟信寶數據核查。其中,36家上市公司涉及環境違法違規。從企業分布區域來看,北京排名第一,廣東位列第二,江蘇第三。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梳理發現,2021年10月第2周登榜的36家上市公司背后有多達442.63萬戶的股東。此外,截至2021年二季度末,這些上市公司有至多5417家機構持股,投資標的登上環境風險榜,將可能使他們面臨投資風險和環境責任風險。
譬如,本期又出現了知名上市公司新登環境風險榜——國內防護手套龍頭藍帆醫療因自身的環境違法行為,收到了環保罰單。
2021年6月25日,生態環境部強化督察組對藍帆醫療進行現場檢查時發現,其六車間無組織廢氣收集管道存在三通,閥門處于關閉狀態,但未關嚴,部分廢氣通過軟管進入靜電除塵器,產生含揮發性有機物廢氣的生產活動,未按照規定安裝、使用污染防治設施。藍帆醫療由此被處以了8.8萬元的罰款。
環境風險暴露之下,藍帆醫療近期發布的2021年前三季度業績預告,也并不明朗。藍帆醫療在預告中稱,前三季度預計盈利,但第三季度預計虧損。
對于第三季度業績變動原因,藍帆醫療稱,2021年第三季度,防護手套價格較2020年第三季度有較大幅度的下降,防護事業部盈利情況較去年同期有較大程度下降。而防護手套為藍帆醫療的主營產品。藍帆醫療護理事業部則因受國內外疫情訂單減少影響,盈利情況較去年同期有較大幅度下降。
另一方面,隨著綠色環保理念受到資本市場重視,更加嚴格的強制性環境信息披露要求正加速落地,從而督促上市公司切實履行信息披露義務,引導上市公司在落實環境保護責任中發揮示范引領作用。值得注意的是,本期涉及環境違法行為的上市公司,均未于近期在公告中提及此次收錄的環境處罰情況。
2021年10月第2周,數據庫搜集到45家關聯企業收到環保部門的行政處罰決定或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涉及36家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企業因環境違規違法被罰款金額前十
本期,錄得最高處罰金額的公司,為農藥上市公司海利爾旗下的山東海利爾化工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山東海利爾”)。
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山東海利爾已不是第一次出現在收錄的環境風險數據中。此次,山東海利爾又因被發現項目未經環保驗收即投入生產,而被處以了77.5萬元的罰款。
具體而言,2021年7月17日,濰坊市生態環境局濱海分局執法人員現場檢查發現,山東海利爾2500噸2-氯-5-氯甲基吡啶項目、年產2500噸吡蟲啉項目、1200噸啶蟲脒項目擅自提高了設備的自動化控制程度,導致產能規模增加發生重大變動,未經環保驗收即投入生產。
山東海利爾主要從事農藥原藥的研發、生產與銷售,是海利爾的主要子公司,海利爾曾在公告中指出,山東海利爾是國內僅有的兩家于2018年年底拿到了丙硫菌唑原藥國內登記證的公司之一,而丙硫菌唑具有良好的殺菌效果,市場前景廣闊。
市場廣闊前景背后,山東海利爾今年環境風險頻頻暴露。
海利爾2021年半年報披露,今年上半年山東海利爾已累積3筆環境行政處罰,從存在明顯惡臭氣味到有機廢氣無組織揮發再到新增排氣筒,與排污許可證中核定的數量不符,山東海利爾環境問題連連出現。
需要說明的是,近年隨著ESG(環境、社會責任及管治)投資理念逐步升溫,投資者越來越注重企業的可持續發展能力。上市公司財務投資和戰略投資的環境責任也應受到重視,因此直接或間接參股企業環境數據被納入A股綠色報告項目數據庫。
本期,馬鋼股份就因其聯營企業飛馬智科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飛馬智科” )環境違法而登上環境風險榜。值得注意的是,此次飛馬智科被發現的問題也與馬鋼股份有關。
行政處罰決定書指出,2021年8月11日,執法人員發現飛馬智科運維工汪**通過修改粉塵、流速量程上下限方式,偽造了馬鞍山鋼鐵股份有限公司煉焦北7#焦爐排口煙氣自動監控設備粉塵儀、流速儀2020年12月23日的校準數據。而后,汪**因擔心2020年12月23日修改參數會有記錄,在和同事王**商議后,通過電話咨詢設備廠家技術人員黃*,并在其指導下由王**操作刪除了自動監控設備工控機數據庫參數修改記錄表中的2020年12月23日修改參數記錄。
因這一行為,飛馬智科被責令加強對運維人員的管理,建立健全自動監控運維管理制度,嚴格按照法律法規和技術規范要求開展運維工作,并被處以了30萬元的罰款。
馬鋼股份相關公告則顯示,飛馬智科為馬鋼股份于2019年通過其子公司馬鋼(合肥)鋼鐵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馬鋼合肥鋼鐵”)持有了飛馬智科18.194%的股權。馬鋼股份2021年半年報則指出,雖然馬鋼合肥鋼鐵對飛馬智科持股比例不足20%,但是按照飛馬智科公司章程規定,馬鋼合肥鋼鐵對飛馬智科派出董事一名,且該董事經提名擔任飛馬智科審核委員會委員,因此馬鋼股份認為對飛馬智科可以實施重大影響,故作為聯營公司核算。
項目環評即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是大多數項目開工建設的前置條件,也是項目建設或投產后的環保依據。對上市公司來說,要投資建設新項目,環評審批也是必須經歷的考驗。
10月第2周收錄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公司、參股公司共有9個項目最終獲得環評審批公示。
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項目環評獲通過
本期,康達新材旗下唐山豐南區康達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3萬噸/年膠黏劑及上下游新材料項目邁過環評關。
項目批復文件顯示,唐山豐南區康達化工新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南康達”)擬投資50569.83萬元,選址位于河北豐南經濟開發區化工產業區,占地76632平方米。項目建成達產后具備年產3萬噸化工膠黏劑及上下游新材料的生產能力,包括改性橡膠樹脂溶劑膠、高性能丙烯酸酯結構膠、溶劑復膜膠(改性型溶劑聚氨酯復膜膠)、環氧樹脂膠、無溶劑復膜膠及硅膠。
康達新材也在公告中披露這一項目邁過環評關。此外,康達新材還在10月19日晚間,公告擬定增不超過7.5億元,其中部分募集資金便用于豐南康達3萬噸/年膠黏劑及上下游新材料項目。
定增預案公告顯示,該項目經測算,正常生產年銷售收入為63304.68萬元(不含稅),年凈利潤為5121.19萬元,權益投資內部收益率34.50%,項目預期效益良好。
康達新材也才因信披違規,引來深交所下發監管函。信披違規情況也與豐南康達相關。深交所監管函顯示,康達新材今年3月26日至2021年6月30日期間累計向豐南康達提供財務資助6300萬元,但康達新材未就相關財務資助事項及時履行審議程序和信息披露義務,直至2021年8月25日才召開董事會進行補充審議并披露。
除上述項目外,10月第2周,凱普生物、威孚高科、京運通等多家上市公司或子公司的項目均取得了審批結果為同意(或告知承諾制通過)的環評批復,這意味這些投資項目將很快進入建設階段。
需要說明的是,環境信息數據的公開均有賴于環境監管信息公開水平的不斷提升。從2008年《環境信息公開辦法(試行)》到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第五章專章確立“信息公開與公眾參與”,信息公開從制度建設上得到保障。
相關法律法規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各級人民政府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和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應當依法公開環境信息、完善公眾參與程序,為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提供便利。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及自然資源保護協會(NRDC)編寫的《2018-2019年度120城市污染源監管信息公開指數(PITI)報告》也指出,環境信息以“公開為常態、不公開為例外”逐漸成為政府和社會公眾公認的原則。
如對本項目環境數據存在疑問,或需就榜單涉及環境問題進行溝通反饋,請聯系蔚藍地圖。
(實習生高淼森、牛盈博對本文亦有貢獻,本期部分制圖工具為鏑數圖表)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