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20 19:12:57
量化助攻A股成交破萬億的情形似乎又在今日上演,但投資界卻開始討論量化投資“降溫”的話題,而多家基金公司已開始調低旗下部分量化產品的特定渠道申購費率。
每經記者 任飛 每經編輯 葉峰
量化助攻A股成交破萬億的情形似乎又在今日上演,但投資界卻開始討論量化投資“降溫”的話題,雖然符合部分投資者的愿望,但對量化基金來說,多數公募產品在近期回撤明顯也是不爭的事實,多家公司已開始調低旗下部分量化產品的特定渠道申購費率。
有分析指出,讓利運營可以刺激增加量化產品的市場份額,但仍需對量化交易模型的風險有所認知,一些業績優異的主動權益類產品和創新型產品依然可以長期關注。
熟悉的量化投資回來了?
“一直都存在,但趨勢向下很快回歸輕倉也是事實。”有業內人士在同記者交流時表示,順應趨勢的變化,公募、私募的量化投資會倚重重倉板塊“追漲殺跌”,但在下殺過程中總體倉位也會快速回落。
因此,對于A股兩市連續破萬億成交的助攻因素中,業內不排除有量化投資的深度參與,部分觀點認為至少可貢獻20%-30%的成交額,但隨著相關板塊的回調,一些量化基金的投資動作也將“適可而止”。
當然,這對于今天(10月20日)的兩市成交也帶來一個思考的維度,再次破萬億的兩市成交額(10202億)是否意味著量化投資卷土重來,答案難定,但跟隨趨勢向上的系統性機遇進行集體反撲顯然時機未到。
特別是在10月19日滬指出現縮量上漲之后,有業內人士分析稱,縮量意味著沒有增量資金,說明此時并非行情大幅啟動的點,但是場內的資金也沒有進一步調倉,“如果場內資金在做結構切換,成交量是會放大的,近期白酒板塊是有明顯下跌的,如果量化基金還是市場主力的話,類似的‘殺跌’很難不繼續進行,而昨天(10月19日)白酒板塊又出現上漲,說明量化投資在整個市場的參與度和影響力是有被抑制的。”
其實,隨著國慶假期后A股出現明顯的交易量萎縮,連續數十個交易日破萬億的盛景也在節后陸續降溫。也是不少投資人,包括機構投資者希望出現的情況。有投資者告訴記者,量化交易“追漲殺跌”的節奏難以捉摸,且容易在下跌過程中形成踩踏,對投資組合的穩健及信心影響很大。
當然,目前監管層面并未對量化交易的尺度和規則做出明確限制,因此,業界所謂的量化投資“降溫”或許還停留在體感溫度,是否會在今后卷土重來仍需觀察。
量化基金多現打折促銷
但與量化投資緊密相關的基金卻被波及,總體來看,量化基金近期的業績出現波動下滑,本月回撤最大的有超過5%。分析人士指出,一方面來自于輿情影響,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此類投資工具的特點,趨勢向下時“殺跌”嚴重。
Wind統計顯示,10月以來,在量化基金板塊收錄的超600只公募基金中(統計所有份額),已有152只出現不同程度的回撤。截至10月19日,東吳智慧醫療量化策略C凈值增長率為-5.18%、萬家宏觀擇時多策略回撤4.10%、國都量化精選回撤1.98%。
量化投資遇到坎坷,投資者也開始對量化基金報以謹慎態度,有投資者公開在社交媒體表示,現在的量化模型缺乏差異化,而前述趨勢化動量策略的主流顯然在當前不合時宜。也有投資者表示對此類產品觀望之,申購意愿大不如前。
與此同時,記者發現基金公司也開始應對市場情緒進行銷售策略調整,已有多家公募基金公司就旗下量化基金的申購費率予以調低,部分公告明確其在特定渠道申購時,申購費率不設折扣限制。國海證券量化優選一年就公告稱,自10月21日起,投資者通過京東肯特瑞申購本集合計劃(限前端收費模式),申購費率不設折扣限制。據記者結合Wind公告的不完全統計,10月以來,已有近70只公募量化基金發布了相關申購費率優惠公告。
有分析指出,讓利運營可以刺激增加量化產品的市場份額,但仍需對量化交易模型的風險有所認知,一些業績優異的主動權益類產品和創新型產品依然可以長期關注。如上半年混合型基金冠軍金鷹民族新興,在三季度出現排名更迭之后,近期再次領銜混基排行榜,基金經理韓廣哲近期表示,A股估值切換的演繹仍未停止,看好前期調整較多的品種,關注醫美、新能源上游資源、消費及光伏投資機遇。
創新產品中,首批MSCI中國A50互聯互通ETF備受業界關注。易方達基金指數投資部總經理林偉斌公開表示稱,ETF具有簡單、低成本、透明等特點,作為普惠型的金融工具,ETF為投資者提供了參與權益市場的便捷方式,可以助力中國老百姓輕松管理財富。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500471022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