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10-13 17:51:03
融通基金基金經理何天翔指出,過去十幾年,消費表現居前,科技稍弱,但未來消費和科技是經濟轉型主要驅動力,也是未來發展主要方向。而且總體來說,與過去有所區別的是,未來中國科技發展速度可能還要比消費更快,因此在選擇指數時,也建議投資者選擇成分股中消費和科技占比較高的品種。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編輯 吳永久
當前市場的估值切換,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云計算、信息安全、5G等領域或許正迎來比較好的關注時點,而在細分行業里面具有核心競爭力的龍頭或許更能成為集大成者,比如人工智能計算領導者,全球GPU巨頭的英偉達,連續多年高增長,5年股價暴漲46倍!
A股市場人工智能投資機會有哪些呢?未來行業又將面臨怎樣的競爭格局?哪些投資機會更值得關注呢?10月12日下午,融通基金基金經理何天翔做客每日經濟新聞微博《昊哥的下午茶》直播間,就A股市場當前投資策略、尤其是人工智能有關的投資策略與網友進行了交流。
(融通基金基金經理何天翔,受訪者供圖)
10月12日A股盤中出現下跌,何天翔首先對國慶節后A股市場走勢進行了點評。
他指出,從過去經驗來看,市場一般會有對節日效應的預期,即以歷史數據來統計,認為春節國慶等長假結束后市場短期大概率有好的表現,因此可以選擇持股過節。的確歷史數據來看,長假后市場表現較好是高概率事件,但這種固有印象有它的缺陷,現實中也有節后出現較大回撤的情況。
首先,長假期間如果海外出現大幅下跌,那么比較容易傳導至A股,導致長假后開盤下跌,而這是沒法提前去分析規避的。其次,一些特殊的“黑天鵝”事件也可能導致長假后補跌。可能五年前這個規律(持股過節)勝率較高,但最近幾年這一策略表現并不好,甚至很可能虧錢。總之投資者不能只通過一些統計數據來進行所謂的“高勝率”操作,而是需要綜合更多因素來做出決策。如考慮當前時點市場估值,你自己的持有品種、持有期限等問題,如果這個位置有足夠的估值吸引力能長期持有,才值得去投資。
而就當天的直播主題人工智能,何天翔先與投資者分享了他對人工智能的理解。
他指出,人工智能,通常可以將它定義為通過“人工方法實現一些智能化運用”。只要它能夠有感知、分析、推斷、決策等4個應用步驟,就可以算是人工智能產品了。這些產品在日常生活中已非常普遍,手機、家電等均有人工智能相關運用。
人工智能可以分為強人工智能和弱人工智能。簡單來說,當你覺得它是機器的時候,它就是弱人工智能;如果你覺得它更像一個人,具備了人的思考判斷、自主解決問題能力的時候,它就進化成強人工智能。
何天翔指出,盡管總體而言,大部分人工智能還處于弱人工智能階段,但它已經在企業生產和生活服務中實現了服務效率提升。近期市場大火的量化交易,其實也屬于人工智能范疇,它能非常高效地判斷交易信號并實現買賣。人工智能通過對勞動力實現替代來提升生產效率,甚至未來可能創造出一些新的需求,這些需要投資者從生產生活中去感知它。
不過,近一年來,A股市場人工智能投資趨于平淡。對此,何天翔也給出了他的解釋。
他認為,人工智能運用非常廣闊,就如同互聯網一樣,它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它的發展進度也需要一些標志性事件才能帶動,比如當年的阿爾法狗就是個標志,但它只是用在體育競技方面的一款智能產品。目前來看,人工智能發展還處于積累期,許多公司還屬于初創企業或者發展早期,受到一些質疑是正常現象。投射至資本市場,就會加大相關公司股票的波動。但長期來看,人工智能方向非常看好,融通基金團隊也在關注是否有標志性事件出現。
那么在投資人工智能領域,投資者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對此,何天翔表示,總體而言,目前談及強人工智能產品為時尚早。但在投資上,可以去選擇“純粹”的人工智能公司,即越是“純粹”的人工智能公司,它的含金量越大。 如果看好這個賽道并愿意長期持有,建議投資相關指數基金。
他指出,這是因為,人工智能總體而言還處于市場發展的早期階段,很多公司都是初創型的,即使有產品也并未定型。三五年后、十年后哪些公司能成功、哪些能獲得更大市場占有率尚待觀察。這樣的公司目前而言長期并不容易看得特別清楚,且波動率較高,如果投資單一個股,遇到大的回撤可能就拿不住了。但投資指數基金可以將符合投資目標的股票形成一個組合,長期來看它能夠抓住成長較快的主要標的公司,同時又分散了風險,控制了回撤,更適合普通人投資。
此外,何天翔還在直播中向投資者分享了指數基金投資的一些數據:過去投資者有個固有印象,A股市場牛短熊長,波動大;但如果將主要指數過去10年、20年的長期走勢K線圖拉出來看,不少指數年化收益率能達到10%左右的水平。隨著機構投資者占比提升、資本市場制度改革深化,近年來A股市場波動率有所下降,指數基金相比之下是實現長期投資不錯的選擇。
不過,市場上千余只指數基金,投資者在選擇時又如何甄別呢?
何天翔指出,過去十幾年,消費表現居前,科技稍弱,但未來消費和科技是經濟轉型主要驅動力,也是未來發展主要方向。而且總體來說,與過去有所區別的是,未來中國科技發展速度可能還要比消費更快,因此在選擇指數時,也建議投資者選擇成分股中消費和科技占比較高的品種。
風險提示:嘉賓發言的信息均來源于公開資料,嘉賓對這些信息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文章中的內容和意見基于對歷史數據的分析結果,不保證所包含的內容和意見在未來不發生變化。本文僅供參考,在任何情況下,嘉賓表達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見均不構成對任何人投資建議。
(識別二維碼觀看微博直播回放)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