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9-07 00:20:41
每經記者 潘婷 每經編輯 陳旭
當前,碳達峰、碳中和已成為新聞報道、論壇對話頻頻出現的熱詞。“扎實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各項工作”被政府工作報告列為2021年重點工作之一,“十四五”規劃綱要也將加快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列入其中。加快推動全面綠色轉型,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是“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內我國高質量發展需要遵循的重要方針。
9月7日,首屆中國數字碳中和高峰論壇將在成都舉行,論壇將探討并向社會傳遞數字碳中和五大基本內涵,即數字空間唱響“雙碳”發展主旋律、數字平臺推動生態文明進入新境界、數字技術賦能行業綠色低碳發展、數字經濟驅動低碳轉型新跨越、數字生活引領綠色低碳新風尚,積極推動數字化綠色化協同轉型發展,凝聚共識,發揮互聯網技術與資源優勢,助力生態文明建設。
近日,中國平安品牌宣傳部總經理陳遙就發展綠色低碳經濟的有關問題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
投資先要評估標的表現
陳遙認為,綠色低碳經濟的快速發展,得益于相關政策的引領,得益于企業自覺踐行ESG(環境、社會和公司治理)理念和低碳責任。
市場上不同屬性的機構對碳中和的認知也在不斷提升,積極研究如何在ESG投資方面進行專業性、系統性的部署。
陳遙表示,不少企業抓住碳中和產業鏈孕育的機會,布局產業升級,制定碳中和宏觀目標下的具體路線圖。同時,金融保險和投資機構積極擁抱ESG責任投資理念,充分發揮優化資源配置功能,為綠色低碳優質企業提供長期資金來源。
ESG投資首先要評估投資標的在ESG方面的表現,通過后者公開披露的年報等信息進行分析。此外,獨立第三方機構的報告和評級也越來越受到投資者關注和認可。
歐美國家在ESG領域的研究和評級相對起步較早,有自己的理論和數據采集、整理和分析方法。隨著ESG不斷深入人心,國際ESG評級機構也積極開拓中國市場,擴大對中國企業的覆蓋范圍。
不過,陳遙認為,這些評級機構畢竟是遠距離研究中國企業,大多數情況下通過披露的企業信息和媒體報道文章去收集數據。有時,也通過電子郵件問詢一些問題。這種做法多少有些粗放甚至脫離實際,很難保證充分反映企業真實的ESG情況。
構建中國ESG評價體系
ESG評級不只是影響投資決策參考,也關乎企業乃至國家的形象。如果中國企業的ESG表現聽由國際機構評判,顯然是不合適的。因此,越來越多的機構和人士呼吁,要把ESG投資理念與中國的國情結合起來,制定適合中國的行業規則和標準體系,更好地推動ESG投資的執行和落地。
陳遙介紹說,平安集團作為中國負責任投資領域的先行者,在2020年12月和中國經濟信息社共同推出了“CN-ESG”評價體系,這為ESG風控、模型構建、投資組合管理的整合應用提供了中國特色、智慧化、實時性的工具和數據支持。
該體系構建了立足本土、接軌國際的中國特色ESG體系,覆蓋環境、社會、治理及業務四個維度,包含110余個通用指標、43個行業特色的業務指標,總體達400余個數據點。
該體系通過運用NLP(自然語言處理)、關聯關系分析、遙感數據分析等前沿技術,完成數據自動收集、補充與交叉驗證、AI智能打分等,為投資者提供更豐富、更及時的信息。該體系已經得到了海內外交易所、投資機構、投資數據服務機構等的認可和合作,極大補充了中國特色ESG數據的空白。
2021年,為了進一步支持雙碳目標的實現,精準匹配綠色資金到真正綠色的企業與項目,在CN-ESG的基礎上,中國平安還打造了“綠色企業評價標準框架”,從綠色業務潛力、綠色生產經營管理、資源使用、排放、環境管理、綠色影響力、綠色責任7個一級指標、25個二級指標、56個三級指標以及一百多個數據點綜合評價企業的綠色表現,作為綠色金融的量化指標。這項評價體系將極大提升綠色金融的效率,將ESG投資與綠色投資做出精準區分,滿足更多投資人的多元化需求。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