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31 22:14:01
◎董明珠自掏腰包投資銀隆新能源之后5年,格力電器終于還是拍下了銀隆新能源30.47%股權,進一步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格力電器表示,將充分利用銀隆新能源現有鋰電池產能,全面加速多元化業務發展。未來上市公司和銀隆新能源協同效應顯著、優勢互補。
◎但也要看到,目前的銀隆新能源,其2020年凈利潤為-6.88億元,2021年1~7月銀隆新能源為-7.63億元。
每經記者 郭榮村 每經實習記者 安宇飛 每經編輯 文多
8月31日,格力電器(000651,SZ)發布公告稱,公司通過京東網司法拍賣網絡平臺,以18.28億元的價格拍下了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隆新能源)30.47%股權。與此同時,董明珠將其持有的銀隆新能源17.46%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委托公司行使。自此,銀隆新能源將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多數投資者應該都記得,其實早在五年前,格力電器就動過收購銀隆新能源的念頭。但在2016年的臨時股東大會上,相關議案遭到了許多中小股東的強烈反對,終被否決。隨后董明珠以個人名義對珠海銀隆進行投資,并邀王健林、劉強東等人一起入股。
時隔五年,格力電器為何仍要收購銀隆新能源呢?公告稱,公司將充分利用銀隆新能源現有鋰電池產能,全面加速多元化業務發展。未來上市公司和銀隆新能源協同效應顯著、優勢互補。
但公告同時指出,2020年銀隆新能源凈利潤為-6.88億元,2021年1~7月銀隆新能源為-7.63億元。
家電企業資深觀察人士劉步塵表示,從邏輯上來說,幾乎無法理解格力電器為何控股珠海銀隆,因為這表面上來看并非是優質資產,而且銀隆業務和格力電器的業務很難形成協同。
2016年8月17日,在格力電器第十屆董事會第七次會議上,審議通過了格力電器擬收購銀隆新能源100%股權的相關議案。
但在同年10月28日舉行的格力電器臨時股東大會上,收購銀隆新能源的相關議案卻遭到否決。隨后,格力電器對交易方案進行了優化和調整,但在2016年11月16日收到了銀隆新能源的書面告知函,表示調整后的交易方案未能獲得銀隆新能源股東會的審議通過。第二天,格力電器發布公告,決定終止籌劃發行股份購買資產事宜。
當年的收購失敗,究竟是中小股東的“短視”,還是董明珠過于“激進”,至今仍未有定論。但如今格力電器對銀隆新能源的控股,似乎是要為當年的收購填上一個“遲到的句號”。
8月31日,格力電器發布《對外投資暨關聯交易的公告》。公告稱,格力電器競得銀隆新能源30.47%股權,同時,董明珠將其持有的銀隆新能源17.46%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委托公司行使。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將持有銀隆新能源30.47%的股權,并合計控制銀隆新能源47.93%的表決權,銀隆新能源將成為上市公司的控股子公司。
這次收購是否會對格力電器的經營造成影響?公告指出,本次交易完成后,標的公司(銀隆新能源)將納入公司合并報表范圍。本次交易不會對公司財務狀況、經營成果、現金流量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也不會對公司的獨立性產生重大不利影響,不存在損害公司和全體股東利益的情形。
不過數據顯示,2020年銀隆新能源實現營業收入43.25億元,凈利潤-6.88億元。2021年1~7月,銀隆新能源實現營業收入10.58億元,凈利潤-7.63億元。截至2021年7月31日,公司資產總額281.49億元,負債總額227.29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0.75%。
如果說把銀隆新能源納入合并報表不會對格力電器財務狀況等產生重大不利影響,那是否意味著格力電器對銀隆新能源扭虧為盈充滿信心呢?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致電格力電器證券部進行詢問,但截至發稿依然未取得回復。下午,記者撥打格力電器證券部電話詢問回復進度時,電話則未能接通。
圖片來源:銀隆新能源公眾號文章截圖
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持續火熱。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1~7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147.8萬輛,同比暴漲近兩倍,漲幅達到197.1%。
格力電器在公告中指出,銀隆新能源是國內少有的,形成了從鋰電池材料、鋰電池、模組/PACK動力總成、新能源整車、儲能系統設備到動力電池梯次利用、回收的閉合式循環產業鏈的綜合性新能源產業集團。中國客車統計信息網數據顯示,2021年1~7月,銀隆新能源的新能源客車累計銷量位居行業第四。
為何新能源汽車市場火熱,身為“綜合性新能源產業集團”的銀隆新能源卻陷入了持續的虧損中呢?劉步塵指出,新能源汽車的火熱,其實說的主要是轎車的火熱,而非客車的火熱。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根據終端上牌信息,2021年1~7月新能源客車累計銷售2.11萬輛,同比下降5.3%。在新能源汽車整體銷量大增的背景下,新能源客車銷量卻出現了下滑。
劉步塵同時指出,客車和轎車的一個非常大的區別是,客車的收款非常難,賬期一般都在5年,轎車則是一下子就付清了。所以客車雖然也是新能源汽車,但和轎車完全是兩個概念。
盡管格力電器在公告中表示公司對銀隆新能源的收購會實現“1+1>2”的效果。但劉步塵認為,銀隆新能源和格力電器的業務很難形成協同,因為一個是做汽車的,一個是做家電的。
所以格力電器控股銀隆新能源,是否是為了避免主營產品過于單一,朝“多元化”方向努力?
多元化分為“相關多元化”和“跨界多元化”。劉步塵認為,高瓴不僅入主了格力,還在今年年初收購了飛利浦的家電業務,飛利浦的小家電業務比較強勢、比較領先,能和格力電器業務形成協同。但董明珠曾表示,高瓴收購飛利浦家電業務一事和格力電器無關。劉步塵認為,如果一個能和公司業務形成協同的都“不認”,反而是一個業務不能協同的公司要去收購,這從邏輯上解釋不通。
不過,格力電器在公告中也指出,本次交易完成后,公司將充分借助標的公司的納米級鈦酸鋰技術,并在現有鋰電池產能的基礎上,推動標的公司儲能產品在公司儲能相關的電器產品、新能源等板塊的應用,全面加速現有多元化業務發展。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陳鵬麗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