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27 20:39:46
項目名稱:寵幸寵物
成立時間:2004年
所屬行業:寵物食品
融資情況:2021年7月完成超2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過往投資方包括華映資本、騰訊投資、凱輝基金等。
公司簡介:寵幸主營寵物食品業務,產品涵蓋寵物主糧、寵物營養品等,旗下擁有“衛仕”等子品牌。
每經記者 姚亞楠 每經編輯 何劍嶺
圖片來源:攝圖網
今年7月,寵物品牌“寵幸”宣布完成超2億元人民幣的B++輪融資,這是其半年內完成的第三筆融資。至此,“寵幸”B輪融資額近9億元。
“吸貓擼狗”已經成為很多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以人的情感為著力點,圍繞著寵物的吃喝玩樂、生老病死等需求,寵物市場產品正愈發豐富,從零食、營養保健品到智能用品、線下貓咖等各類新業態正在不斷涌現。
在近日的專訪中,“寵幸”總經理呂少駿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當前我國寵物市場處于早期階段,對比歐美等成熟市場,增長空間很大。民族自信及產品力的提升正驅動國貨品牌崛起,未來行業集中度也有望進一步提升。寵物食品是寵物行業最大的細分賽道,食品安全是破解用戶對品牌信任難題的關鍵所在。
來自《2020寵物行業白皮書》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城鎮養寵主人達6294萬人,較2019年新增174萬人,寵物犬貓數量超1億只。養寵人群以女性為主,80、90后是養寵主力軍,在養寵人群中占比達74.3%。此外新一代養寵人群還具有高學歷、高收入等典型特征。
“當前寵物市場消費升級和消費降級并存。”呂少駿向記者描述他觀察到的現象:與以往僅僅把寵物當作陪伴的動物不同,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把寵物視為自己的親人、孩子,因此他們更關心寵物消費,寵物用品也從基礎的食品拓展到玩具、服飾等方方面面。而所謂“降級”,是隨著科學健康養寵觀念的普及,寵物主的消費也更加成熟、理性,善于學習,不再盲目信奉越貴越好,更加關注產品品質、成分等。
“寵幸”所專注的寵物食品領域,是養寵最基礎的消費,也是寵物行業最大的細分市場。市場調研機構歐睿國際的數據顯示,2010年到2020年,中國寵物食品市場規模從7.19億美元上升到67.18億美元,年均增長率為25.04%。“相比國際市場,我國養寵滲透率仍然較低,寵物市場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但增長空間很大。目前國內寵物食品領域存在上萬個品牌,離散度很高,未來行業集中度將有較大的提升。”呂少駿認為。
記者注意到,在國內乃至全球寵物行業,瑪氏、雀巢等國際品牌憑借先發優勢在市場中占據主導地位。“目前中外企業的差距主要在用戶的品牌認知方面。海外品牌起步早,用戶接受度和信任度相對更高,但民族自信及產品力提升正驅動國貨品牌崛起,我們看到年輕一代對國產品牌的接受度、喜愛度有明顯增長。”呂少駿認為,未來國貨品牌與海外品牌的差距將進一步縮小,前者市場占有率有望持續提升。
2004年,上海寵幸寵物用品有限公司成立,創立了寵物營養品品牌“衛仕”。“當時國內寵物還處于吃剩菜剩飯的階段,主糧的滲透率不到20%,營養品市場更是幾近空白。”呂少駿回憶道。如今歷經16年發展,“衛仕”已推出貓用化毛球片、貓多維片等多款主打產品,能夠滿足全階段、全場景的寵物營養需求。今年618期間,“衛仕”品牌銷售額位列天貓、京東寵物營養品類第一。去年5月,“衛仕”正式切入寵物主糧市場,推出膳食平衡系列犬貓主糧,并計劃開發其他符合消費者需求的主糧系列。
在呂少駿看來,目前國內寵物食品行業的發展尚處于早期階段,食品安全是破解用戶對品牌信任難題的關鍵所在。過去市場上部分“三無”產品、“假洋貨”等嚴重威脅了寵物的健康,這影響了用戶對國產品牌的信任。據呂少駿介紹,為了更好消解用戶對食品安全的擔憂,“寵幸”通過在供應鏈上游自建工廠、成立衛仕寵物營養研究院、聯合以中國工程院院士為代表的國內寵物健康領域最高學術水平專家團隊等方式,確保產品從研發、生產到質檢品控等多個環節的科學性、安全性。
今年4月,由“寵幸”投資建設的寵物用品產業園已正式動工,主要用于新建寵物營養品及寵物主糧生產線,預計年底投產,一期達產后預計年產值將達到20億元。呂少駿表示,未來這一工廠將被打造為透明工廠并對外開放,讓消費者能夠直觀了解到其所購產品生產的過程,真正做到讓消費者放心。
談及公司的發展規劃,呂少駿表示,預計公司今年營收將達10億元。當下“寵幸”仍將聚焦在寵物食品領域,力爭2024年成為行業第一。更長遠來看,公司將圍繞寵物健康的多元化需求適時拓展新品類,在2030年達成營收突破百億的中期愿景。
長按識別二維碼,前往“場景匯”APP
免責聲明:每經路演·場景匯旨在為創業者與投資人搭建互動交流、精準對接平臺,我們將定期深度報道優秀創業公司和創業項目,所選用的素材均來自于公開資料和采訪,請各位投資人謹慎判斷、預防風險。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