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8-17 22:09:05
◎成為ESG樣本企業是萬物新生明確的發展目標。事實上,相較于賽道上的其他玩家,萬物新生更加聚焦二手3C垂直品類,在后端運營側,也有意識地將重心放到供應鏈能力的提升以及技術的打造上。
每經記者 王郁彪 每經編輯 劉雪梅
萬物新生交出上市后首份“答卷”。
8月17日,萬物新生公布了截至2021年6月30日的第二季度未經審計的財務業績。財報顯示,萬物新生2021年Q2營收為18.68億元(人民幣,下同),較去年同期增長56.2%。GMV方面,萬物新生Q2全平臺成交GMV為78億元,較去年同期46億元同比增長69.6%;全平臺成交二手商品數量780萬件,較去年同期610萬件同比增長27.9%。
營收增長及GMV兩方面,萬物新生均超出了市場預期。不過,萬物新生依舊未能走出連年虧損的陰影。《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萬物新生2021年Q2凈虧損為5.06億元,較上年同期的1.07億元同比增長371%。不按美國通用會計準則(Non-GAAP),調整后的凈虧損為5970萬元,較去年同期的3980萬元增長50%。
記者梳理發現,2018年~2020年,萬物新生凈虧損分別為2.1億元、7億元、4.7億元,三年累計虧損13.8億元;2021年Q1,萬物新生凈虧損為9000萬元。
對于利潤表現,財報信息顯示,萬物新生在2021年Q2產生了3.78億元的員工期權費用,以及約7784萬元無形資產攤銷,調整上述兩項費用后的經調整經營虧損為5103萬元。此外,Non-GAAP運營虧損率為2.7%,較去年同期的3.1%有所改善。
近段時間,利好循環經濟發展,打造和扶持ESG(環境、社會和治理)樣本企業的政策頻頻釋出,兩個月前,萬物新生頂著“中概股ESG第一股”的光環強勢登陸美股。敲鐘現場,萬物新生集團創始人兼CEO陳雪峰說,“我堅信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行業、非常長的賽道,萬物新生才剛剛開始”。
但無論是賽道的征途還是企業自身發展,一切仍需時間沉淀。
愛回收線下店 每經記者 王郁彪 攝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萬物新生營收主要分為平臺銷售與服務收入兩部分。其中,2021年Q2,萬物新生平臺銷售帶來的凈產品收入由2020年同期的10.47億元增長53.1%至16.03億元。
財報顯示,萬物新生集團將產品收入的增長歸因于PJT市場、拍拍市場和萬物新生線下置換渠道的二手消費電子產品銷售的增長。
服務收入方面,其由2020年同期的1.49億元增長77.9%至2.64億元。服務收入的增長,萬物新生將其歸因于PJT市場和拍拍市場交易量的增加以及平均傭金率的提高。
同樣得益于平臺服務能力的提升,萬物新生服務收入占總體收入的比例也從去年同期的12.4%進一步提升至14.2%。
此外,從總體GMV及成交數量來看,萬物新生2021年Q2全平臺成交GMV為78億元,較去年同期46億元同比增長69.6%。其中,產品銷售的GMV從11億元增長72.7%至19億元;在線市場的GMV則從35億元增長68.6%至59億元。此外,萬物新生全平臺成交二手商品數量780萬件,較去年同期610萬件同比增長27.9%。
記者發現,該部分的擴增與萬物新生線下門店的擴張以及直播等新渠道的探索不無關聯。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萬物新生集團下的萬物新生門店總數為850家,分布在全國184座城市,門店數同比第一季度增長了97家。
同期,萬物新生還戰略投入直播平臺新渠道,聯動拍拍嚴選線下門店探索新渠道模型,截至二季度末,集團共有拍拍嚴選門店12家。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萬物新生招股書中曾暴露出現金儲備不足的問題,經IPO后得到緩解。6月22日,萬物新生登陸紐交所,發行價為14美元,募資2.61億美元。而此次2021年Q2財報顯示,截至2021年6月30日,萬物新生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及短期投資增加至28.36億元。
財報中,陳雪峰也透露,第二季度萬物新生升級了二手消費品供應鏈和自動化運營能力,并表示有能力提高中國二手消費電子產品的整體滲透率和流通率。對于2021年第三季度,萬物新生預計其總收入將在18.70億元至19.30億元之間。
利好循環經濟的政策不斷釋放。
7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印發的《“十四五”循環經濟發展規劃》指出,鼓勵“互聯網+二手”模式發展,強化互聯網交易平臺管理責任,加強交易行為監管,為二手商品交易提供標準化、規范化服務,鼓勵平臺企業引入第三方二手商品專業經營商戶,提高二手商品交易效率,推動線下實體二手市場規范建設和運營。
記者注意到,目前國內二手手機回收滲透率只有3.7%,仍有較大提升空間。作為一家“互聯網+環保”類型的循環經濟企業,萬物新生頂著“中概股ESG第一股”的光環成功登陸紐交所,也為循環經濟賽道增添了資本色彩。
緊跟政策方向,2021年7月,萬物新生成立ESG管理委員會(ESGC)并制訂了章程,明確ESGC的定位、核心管理領域、組織架構與運作機制。
不難看出,成為ESG樣本企業是萬物新生明確的發展目標。事實上,相較于賽道上的其他玩家,萬物新生更加聚焦二手3C垂直品類,在后端運營側,也有意識地將重心放到供應鏈能力的提升以及技術的打造上。
起家于B端業務的萬物新生,供應鏈基因也更明顯。陳雪峰此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曾表示:萬物新生是一個產業互聯網公司,有著厚重的供應鏈能力,并將其作為核心競爭力。依循他的暢想,萬物新生將從一家專注手機回收的消費互聯網公司,一步步轉變為供應鏈能力驅動的產業互聯網公司。
技術投入方面,在此次2021年Q2財報中,萬物新生也將3P(平臺)業務的增長歸功于技術能力等的提升。
財報數據顯示,萬物新生在2021年Q2加大了技術方面投入,第二季度的研發費用為8190萬元,同比2020年第二季度的3352萬元增加了144.5%。
萬物新生首席財務官陳晨也認為,自主研發的自動化質檢、評級、定價系統是萬物新生為商家賦能的必不可少的技術基礎,也為拍機堂與拍拍高效的交易能力提供有力保障。在此背景下的服務收入占比的提升,顯示了規模化效應的逐步釋放。
ESG樣本企業究竟是何模樣?需要多大體量以及怎樣的業務構成才能真正有效融入循環經濟這個大命題?似乎市場仍未給出清晰的答案。但可以明確的是,循環經濟大背景下需要不同類型企業的百花齊放,更需要個體企業加快向供應鏈、服務、技術型企業轉型步伐。
截至8月16日美股收盤,萬物新生報收11.01美元/股,較上個交易日下跌16.15%,總市值為24.27億美元。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