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7-12 20:49:03
◎征求意見稿列出了產業供給強化行動、安全需求牽引行動、產融合作深化行動、人才隊伍建設行動、產業生態優化行動等五大行動。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星
7月12日,工信部發布《網絡安全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21-2023年)(征求意見稿)》(以下簡稱“征求意見稿”),意見反饋截止日期為2021年7月16日。
征求意見稿指出,到2023年,網絡安全技術創新能力明顯提高,產品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經濟社會網絡安全需求加快釋放。
具體而言,網絡安全產業規模超過25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超過15%。一批網絡安全關鍵核心技術實現突破,達到先進水平。一批面向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物聯網、智慧城市等新賽道的“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群體迅速成長。電信等重點行業網絡安全投入占信息化投入比例達10%。
近年來,數字經濟快速發展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網絡安全問題。
國家信息中心首席信息師、分享經濟研究中心主任張新紅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要正確理解經濟發展與網絡安全之間的關系,應該樹立正確的安全觀,網絡安全是整體的,而不是割裂的;是動態的,而不是靜態的;是開放的,而不是封閉的;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是共同的,而不是孤立的。
張新紅認為,不能完全犧牲發展來求安全。發展跟不上就意味著落后,落后就談不到安全,不發展才是最大的不安全。同時,也要樹立起安全意識,要有風險意識,對安全問題要真正引起高度重視。
網絡安全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記者注意到,“十四五”規劃綱要專門在“加快數字化發展 建設數字中國”篇章中提到加強網絡安全保護相關內容。
“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健全國家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和制度標準,加強重要領域數據資源、重要網絡和信息系統安全保障。建立健全關鍵信息基礎設施保護體系,提升安全防護和維護政治安全能力。加強網絡安全風險評估和審查。加強網絡安全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跨領域網絡安全信息共享和工作協同,提升網絡安全威脅發現、監測預警、應急指揮、攻擊溯源能力。加強網絡安全關鍵技術研發,加快人工智能安全技術創新,提升網絡安全產業綜合競爭力。
不久前,《中華人民共和國數據安全法》正式通過,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由此足見國家對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的重視。
而本次征求意見稿正是為加快建設創新能力強、產業結構優、供給質量高、需求釋放足、產融合作深、人才隊伍專的健康有序產業發展生態,推動網絡安全產業實現技術先進、產業發達的高質量發展目標,不斷提升國家網絡安全保障能力而制定的。
事實上,近年來,我國網絡安全產業取得積極進展,特別是隨著5G、大數據、人工智能、車聯網、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技術新業務新模式快速發展,網絡安全、數據安全等技術、產品和服務蓬勃發展。
征求意見稿列出了產業供給強化行動、安全需求牽引行動、產融合作深化行動、人才隊伍建設行動、產業生態優化行動等五大行動。
在產業供給強化行動方面,征求意見稿提出,要強化數據安全技術研究與應用。針對數據防泄露、防篡改、防竊取等傳統數據安全保障需求,進一步優化數據安全管理、分類分級安全防護等產品功能和性能,提升數據安全智能防護和管理水平。針對數據安全監管需求,進一步強化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技術研究,提升智能風險分析、威脅預警和自動化事件處置能力。針對數據安全共享需求,大力推進安全多方計算、聯邦學習、可信計算等技術的研究攻關和部署應用,促進數據要素安全有序流動。
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長余曉暉近日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在業務開展過程中,建立數據分類分級制度,以在風險可控的范圍內開展數據活動。明確數據分類分級的相關標準,健全完善適應于各行業各領域的數據分類分級安全管理規則,聚焦數字經濟全周期運行中的數據行為,構建以“與數據相關行為”為標準的企業數據分類方法,為數據活動安全發展提供指引。
此外,在安全需求牽引行動中,征求意見稿明確要推動電信和互聯網行業網絡安全能力升級。指導電信、互聯網等重點行業企業加大網絡安全投入,推進網絡安全與信息化同步規劃、同步建設和同步使用,健全網絡安全管理和技術保障體系。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記者 王曉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