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6-18 23:49:53
◎分明細指標來看,中信證券綜合實力依然是當仁不讓的老大。投行業務方面,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各有千秋。最舍得投入信息系統的是華泰證券,年投入金額近20億。東方證券資管業務占優。招商證券則在投資咨詢領域異軍突起。
每經記者 王硯丹 每經編輯 何劍嶺
圖片來源:攝圖網
6月18日晚間,中國證券業協會根據各證券公司經審計數據,對證券公司資產規模、各項業務收入等38項指標進行了統計排名,發布了2020年證券公司經營業績指標排名情況。由于與分類評價掛鉤,經營業績排名歷來為券商所重視。
中國證券業協會表示,至2020年末,行業總資產8.78萬億元,凈資產2.23萬億元,分別較上年末增長22.32%、14.02%;行業凈資本1.80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80%。2020年度證券行業業績持續改善,達到最近3年最高水平,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4398.15億元,同比增長24.93%;實現凈利潤1707.78億元,同比增長39.20%。2020證券行業凈資產收益率為7.82%,較上年提高了1.58個百分點,行業整體盈利能力繼續增強。
分明細指標來看,中信證券綜合實力依然是當仁不讓的老大。投行業務方面,中信證券、中信建投各有千秋。最舍得投入信息系統的是華泰證券,年投入金額近20億。東方證券資管業務占優。招商證券則在投資咨詢領域異軍突起。
先來看看中國證券業協會對2020年業績排名的總結:證券業協會認為,2020年證券行業運行呈現五大特點:
一、著力發揮投行專業優勢,服務實體經濟能力進一步增強。2020年度證券行業投行業務收入達到670.67億元,同比增長39.76%,占營業收入比例達15.25%。2020年度證券公司實現股票主承銷傭金收入268.52億元,同比增長115.25%,債券主承銷傭金收入252.44 億元,同比增加24.76%。
二、加快財富管理業務轉型,服務市場投資理財需求能力進一步增強。2020年證券行業實現經紀業務收入1279.47億元,同比增長54.82%。同時,實現代理銷售金融產品收入125.72億元,同比增長188.63%;實現投資咨詢業務收入46.77億元,同比增長24.01%。客戶證券資產規模達61.17萬億元,同比增長37.67%。2020年證券行業代理機構客戶買賣證券交易金額達464.37萬億元,同比增長557.65%。
三、證券行業規模實力穩步提升,盈利能力進一步增強。截至2020年末,行業總資產8.78萬億元,凈資產2.23萬億元,分別較上年末增長22.32%、14.02%;行業凈資本1.80萬億元,較上年末增長11.80%。2020年度證券行業業績持續改善,達到最近3年最高水平,全行業實現營業收入4398.15億元,同比增長24.93%;實現凈利潤1707.78億元,同比增長39.20%。2020證券行業凈資產收益率為7.82%,較上年提高了1.58個百分點。
四、持續加大信息技術投入,數字化治理能力進一步增強。2020年全行業信息技術投入金額262.87億元,同比增長21.31%,占2019年度營業收入的7.47%。2017年至今證券行業在信息技術領域累計投入達845億元。
五、不斷增加公益性支出,社會責任貢獻進一步增強。2020年證券行業全行業公益性支出9.62億元,較上年同期增加72.37%,近年來保持持續增長。公益性支出500萬元以上的有55家,千萬元以上的達到31家。
但細細研究38項指標排名明細,會發現更多的細節。
首先來看綜合實力類指標:
中信證券在總資產、凈資產、營業收入、凈利潤四大關鍵指標均排名第一。共有11家券商虧損,包括新成立的野村東方。太平洋證券以虧損7億元墊底。
在衡量經營效率的重要指標——凈資產收益率方面,東方財富以15.46%當先,以極其微弱的優勢超越了中信建投。其余一些區域性券商也交出了不錯的答卷,華林證券、財通證券等均超過10%。
金融科技浪潮席卷證券行業,2020年有4家券商信息系統投入超過10億元,華泰證券以19.4億元大幅領先。
經紀業務收入方面,仍然是龍頭券商更占優勢。中信證券領先第二名國泰君安超過10億元,
但代理買賣證券業務凈收入中,國信證券排名第一。
代銷金融產品收入排名被視為財富管理能力的重要指標。2020年各大券商之間分化非常明顯。中信證券以20億元獨占鰲頭,高出第二名國泰君安一倍。
投行業務方面,每年中信證券、中信建投競爭非常激烈。去年總收入(包括股權、債權、財務顧問等)而言,中信建投以微弱的優勢擊敗了中信證券排名第一。中金公司位列第三。
其中,承銷與保薦收入方面,中信建投優勢較為明顯。值得一提的是,兩家區域性券商國金證券、民生證券去年分獲第10、第11名。主承銷傭金收入中,國金證券和民生證券分列第9、第7位。
財務顧問業務收入方面,則仍是中信證券排名第一。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大熱的投資咨詢業務方面,兩家深圳券商拔得頭籌。招商證券以6.73億元收入大幅領先,其次是平安證券,獲得了3.23億元收入。但西部證券卻虧損1047萬元。
資管業務方面,受益于“東方紅”系列屢出爆款,東方證券以業務收入23.65億元位列第一,第二位是中信證券。共有10家公司資管業務收入超過10億元。
機構業務方面,中信證券又是領先,全年公司實現代理機構客戶買賣證券交易額51.82億元。第二名為國泰君安,實現交易額27.16億元。
但從占比來看,一些中小券商反而居前。北京高華機構客戶交易占比達到100%,也就是說沒有C端客戶。瑞銀證券該比例則達到99.41%。天風證券、華創證券機構交易占比超過八成。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大券商機構交易占比也已經很高。東方證券、中金公司、中信證券均超過七成。
而融資類業務中,資本金實力越強、客戶基數越龐大的券商,獲得的利息收入越高。融資融券類業務利息收入排名前十的也幾乎都是凈資本排名靠前的券商。其中中信證券去年獲得融資類業務利息收入89.23億元排名第一,第二是國泰君安的76.89億元。
融資融券業務方面,中信證券全年融資融券利息收入65.44億元排名第一,華泰證券59.60億元排名第二。
而曾經備受爭議的股票質押式回購業務方面,不可否認該業務中部分經營欠佳的上市公司曾給券商帶來“地雷”,但整體而言,該業務仍是券商重要的收入來源。這一業務海通證券表現最佳,去年實現股票質押業務利息收入23.08億元。
最后不得不提證券投資業務。去年結構性牛市為不少踩對節奏的券商帶來不錯的收入。中信證券證券投資業務收入是唯一一家超過百億元的券商,達到108.54億元,中信建投、華泰證券緊隨其后。
而從股權投資收入排名來看,也是中信證券最會炒股:全年實現股權投資收入39.11億元。第二名廣發證券為15.49億元。這一指標往往波動較大,2020年西南證券、長城證券也躋身前十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