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23 17:11:32
在寧德時代2020年度股東大會上,公司董事長曾毓群透露:“我們的技術也在發展,我們的鈉電池已經成熟了。”中鹽化工2020年報顯示,2020年全球金屬鈉產能裝置約16.05萬噸。其中,國外2.8萬噸,國內13.25萬噸。金屬鈉行業全年平均開工率79%,同比2019年下降9%。公司金屬鈉產能 6.5萬噸,占全球產能的40.5%,規模與技術優勢處于行業領先位置。
每經記者 吳永久 每經編輯 何劍嶺
正如上周日(5月16日)文章中牛眼君(每經牛眼:njcjnews)的預料,創業板和科創板顯示出走牛的跡象。
很多投資者估計只看上證指數,可能沒有意識到這點,創業板和科創板中近期不乏一些牛股,如鍵凱科技、愛博醫療等,市場個股機會層出不窮。
如何輕松分享到創業板和科創板走牛的機會呢?有分析稱,一種簡單的辦法就是買指數基金,如科創50etf(588000)、易方達創業板ETF(159915)等。
此外,這個周末還有哪些重磅消息呢?今日,牛眼君(每經牛眼:njcjnews)就來梳理點評一番。
1,易會滿:對“偽市值管理”始終保持“零容忍”
證監會主席易會滿22日表示,近日市場對“偽市值管理”問題比較關注,證監會對“偽市值管理”始終保持“零容忍”,對利益鏈條上的相關方,無論涉及誰,一經查實,將從嚴從快從重處理并及時向市場公開。
點評:一般來說,少數業績不太好的民營公司才有“偽市值管理”的動機,所以在研究那些“畫大餅”的民營公司時,就要注意這個問題,防止踩雷。看看十大流通股東里面,有沒有實力機構;分析股價上漲背后的原因,猜測是什么類型資金推上去的。
這表明了,只有價值投資才是一種穩妥的盈利模式。
2,倫銅跌破1萬美元,大頂來了嗎?
周五收盤,倫銅跌破1萬美元/噸,收于9901美元。從5月10日創出歷史高點10747美元后,就一直處于震蕩下行之中。
點評:記得前段時間,倫銅最火熱的時候,有海外機構狂吹要漲到1.5萬美元,有時,大家可以想一個問題,如果機構讓散戶賺錢了,那么他們去賺誰的錢呢?當時牛眼君在想,在歷史高位附近,難道倫銅就不調整了嗎?好在這一段時間,倫銅果然步入調整了。
這幾天,牛眼君發現,國內券商也對周期股產生了巨大分歧,有的認為,真正的周期還沒開始,主升浪還沒來;有的認為周期已經見頂了。
看多周期的券商認為,復蘇——過熱——滯脹——衰退對應了產業鏈間利潤分配的關系,對于大宗商品的調控,一定程度其實是延長了復蘇到過熱的進程。
牛眼君覺得,首先從倫銅來看,由于處在歷史頂部,因此這里引發的調整時間,估計也得半年到1年,最終還要看這個調整是否破壞上升趨勢。如果真調整這么長的時間,估計到時會把很多人搞來摸不著方向的。其次,目前全球經濟還處在復蘇之中,如果大宗商品漲得太高,會引發貨幣政策轉向,這是不利于全球經濟復蘇的,因此很有必要控制下大宗商品的漲勢,因此倫銅之類的大宗商品步入調整是好事,對經濟和股市都是好事。第三,由于去年歐美國家去年大放水,未來通脹的概率是很高的,有利于稀釋債務,不過要等到經濟恢復得差不多了,到時就算來個通脹,對經濟影響也不會太大。因此,這里就有個時間問題。
這幾天,成都的天氣也不像夏天,感覺比往年還冷,牛眼君琢磨了一下,這或許是全球經濟還沒有完全恢復的原因吧,疫情原因導致人類活動比往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減少,會對氣溫有一些影響。
消息面上,5月22日,中國有色金屬工業協會會長葛紅林表示,近期大宗商品價格的大幅上漲嚴重偏離了產業運營過程中的價格鏈,有色金屬供需面并未發生改變,成本也不支撐該行業出現如此大幅度的價格上漲,資本的力量和資金的推動,才是此輪上漲的關鍵。他指出,最近政策層面對大宗商品加強了調控,但有些機構仍希望推高獲利,這低估了政策的調控決心和能力。
3,寧德時代曾毓群透露鈉電池技術已經成熟
在寧德時代2020年度股東大會上,公司董事長曾毓群透露了一個重要信息:“我們的技術也在發展,我們的鈉電池已經成熟了,氯化鈉炒不起來,(因為)鹽很多。”當然,對于鈉電池,他表示,寧德時代的鈉電池不是剛一出來就很便宜,因為目前整個供應鏈很小,成本比鋰電池貴。
點評:這個是周末的一個熱門話題。
牛眼君發現,有分析人士認為,鈉電池的平均能量密度比鋰電池低,傾向于鈉基電池的替代場景在于部分儲能領域。
鈉離子電池更適合作為大規模儲能的器件,其具有三個優勢:1)相對于鋰元素,鈉元素作為儲能材料而言有更好的安全性能;2)鈉元素在地球上的儲量豐富,地殼種金屬鈉的含量達到了2.4%;3)鈉價格便宜。
相關公司:中鹽化工。2020年報顯示,2020年全球金屬鈉產能裝置約16.05萬噸。其中,國外2.8萬噸,國內13.25萬噸。金屬鈉行業全年平均開工率79%,同比2019年下降9%。公司金屬鈉產能 6.5萬噸,占全球產能的40.5%,規模與技術優勢處于行業領先位置。
從公司十大流通來看,有中庚基金旗下多只產品入駐。一季末,股東戶數3.39萬戶。
最后說下大市。從整個市場的資金線來看,本周遇到牛熊分界線的阻力出現回落。
從分類的資金線來看,創業板資金線走得最強。這表明創業板有延續升勢的可能。
從創業板指的走勢來看,位于上升通道內運行,這表明上升趨勢良好。
(風險提示: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依據,入市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