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24 11:28:55
◎上周5家公司過會,4家撤回,周IPO過會率再次達到100%。上周過會的公司均為擬登陸科創板或創業板的公司。
◎易會滿強調壓實中介機構的責任,將進一步厘清各主體責任邊界,,努力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制約的機制。
◎年內已有近200家公司完成招股,保薦券商分化嚴重。
每經記者 朱萬平 每經編輯 魏官紅
一家公司從上市資料獲受理,到發行,是一條漫漫長路,也是一次修行之旅。有的公司速度空前,20多天就過會;有的公司在半途,就主動撤回申報材料,打道回府;還有公司因各種不規范操作被曝光,最終被扯下畫皮……
目前,A股實行注冊制的是科創板和創業板。一般來說,注冊制下,“問詢-回復”會經歷多輪反復,之后有倒在上市委會議上的,也有提交注冊不成功的,更有主動撤回申報材料,終止上市路的。而對于適用核準制的公司來說,一般是“已受理-上會”,上會通過,招股;上會未通過,就重來。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周為單位,對上周過會、被否及新增材料獲受理的公司進行梳理,以饗讀者。
上周(5月17日~5月23日,下同),共有5家公司上會,均全部過會,周IPO過會率再次達到100%。上周過會的公司均為擬登陸科創板或創業板的公司。其中,科創板2家,創業板3家。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連續數周保持這樣的情況了。在此前5月第一周和5月第二周,均保持著每周創業板過會3家,科創板過會2家的速度。
相比于核準制,注冊制過會的企業更多。今年以來,科創板完成招股的企業高達69家,創業板達到67家,遠超上證主板47家和深證主板13家。5月以來,過會的主板企業只有雙槍科技和金房暖通兩家企業。
注冊制下,越來越多的公司擬登陸科創板和創業板。對此,5月22日,在中國證券業協會第七次會員大會上,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再次強調注冊制下壓實中介機構的責任。
易會滿還透露,未來,證監會將進一步厘清發行人、保薦承銷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多個主體的責任邊界,努力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制約的機制。
首先是周IPO過會率的情況。上周沒有安排擬登陸主板的企業上會,但安排的擬登陸科創板和創業板的企業均全部過會,這使得周IPO過會率再度達到100%。這或許也意味著,只要公司走到上會這一步,被否決的概率還是比較小的,絕大多數企業都可以順利過會。
其次,從上會的節奏來看,在今年4月IPO上會節奏明顯放緩后,5月前三周上會節奏已經基本保持穩定,大概為每周5至7家企業。而5月最后一周安排的上會公司相對多一點,達到8家公司上會。不過,相比于4月第一周共有12家公司上會,仍差距不小。
最后是注冊的節奏有所加快,上一周,證監會同意了5家科創板公司IPO注冊,6家創業板公司IPO注冊,共11家。4月第一周,證監會同意了4家創業板公司IPO注冊、4家科創板公司IPO注冊,合計共8家;而在5月的第一周和第二周,證監會分別同意了8家和10家創業板或科創板公司IPO注冊。
在上周過會的企業中,主打求婚鉆戒的迪阿股份曾被人爆料稱,在社交平臺涉嫌偽造了幾十起虛假求婚案例,編造出以“我”為第一人稱的“女主角被求婚”或“女主角的戀愛故事”等類型文案,再利用KOL、KOC發布,誘導消費者,達到營銷目的。簡而言之,公司涉嫌虛假營銷。
對此,每日經濟新聞刊發的《迪阿股份沖刺IPO:旗下DR鉆戒被指偽造求婚案例、發布虛假廣告》對此進行了詳細報道。
通過IPO,迪阿股份這家以“男士一生僅能定制一枚DR求婚鉆戒”及“一生只送一人”等營銷手段為外界所知的公司,被披露出公司銷售費用率遠超同行業,例如,其2019年的銷售費用率高達40.51%,高于同行業平均水平近一倍。
上周,由于沒有上會被否的企業,因而上周無IPO綠榜(注:綠榜為上會被否公司)。上文已經提及,現在IPO只要走到上會那一步,過會的概率還是很大,這一點從周IPO過會率也可以看出來。實際上,4月和5月均有多周IPO過會率達到100%。
周過會率維持高位,并不代表目前國內IPO就更容易了。復星星元資本董事、總經理孫東霞便認為,今年國內IPO有所收緊,并沒有去年那樣好。如今,大量公司在IPO上會前便折戟沉沙,這表現在連續幾周都有擬IPO公司主動撤回。
上周,便有4家公司撤回IPO,分別是瑞博生物、日風電氣、中科儀和百川智能。而它們全部都是瞄準于科創板的公司,其保薦機構分別是國泰君安、安信證券、招商證券和中信證券,分別來自江蘇、浙江、遼寧和河北地區。而相比于前一周有5家公司撤回IPO,上周數量變化不大。
在撤回的4家企業中,瑞博生物從事于小核酸藥物的開發,目前尚未有產品上市。由于沒有產品獲批上市,瑞博生物近年來未產生營業收入。2017年~2019年期間,公司歸母凈利潤分別為-7341.14萬元、-9866.04萬元和-1.34億元,虧損逐年增加。2020年前三季度,公司虧損幅度進一步增大,歸母凈利潤為-1.91億元。
上周,證監會主席易會滿再度對外發聲。5月22日,中國證券業協會召開第七次會員大會,易會滿發表了題為“堅持穩中求進,優化發展生態,推動證券行業高質量發展新進步”的主旨演講。在演講中,易會滿談了很多方面,包括市場關心的“偽市值管理”的問題,涉及IPO,其再度強調壓實中介機構的責任。
易會滿說,在注冊制的背景下,中介機構特別是證券公司必須深刻認識“看門人”的職責定位,同時服務好融資方和投資方兩方面:既要強化保薦能力,從源頭上把好上市公司質量關,確保選出真公司,力爭挑出好公司;也要強化定價能力,加強投行業務與“買方研究”的有機結合,堅持倡導價值投資、長期投資、理性投資,使真正有市場前景的公司融到資。這是檢驗證券公司治理水平和專業能力的重要標準。
“當然,發行上市涉及發行人、保薦承銷機構、會計師事務所、律師事務所等多個主體,合理劃分彼此責任,也是歸位盡責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們將進一步厘清各主體責任邊界,努力形成各司其職、各負其責、相互制約的機制。”易會滿稱。
易會滿還提到注冊制改革,他表示,注冊制改革是這一輪全面深化資本市場改革的“牛鼻子”工程,是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的中心任務,不僅涉及審核重點、方式、分工的優化,還必須建立起對發行人質量、發行定價和時機的市場化約束機制。“通過市場化法治化手段促使中介機構歸位盡責是其中的關鍵。”易會滿認為,行業機構要進一步突出專業能力的核心地位,不斷提高專業水平,適應注冊制要求,加快從通道化、被動管理向專業化、主動管理轉型,切實提升保薦、定價、承銷等核心能力。
本周,將有8家公司迎來上會。相比前一周5家上會的數量有所增加,新增了擬主板IPO的公司——林華醫療。而注冊制下的創業板和科創板,則有匯宇制藥、卓錦環保、諾唯贊等7家公司上會。
在5家擬上科創板的公司中,募資最多的是匯宇制藥,準備募資超過19億元;匯宇制藥是一家仿制藥企業,近年來受益于帶量采購,匯宇制藥迎來業績爆發。
招股書顯示,2017年~2019年以及2020年上半年,公司營收分別為1398.38萬元、5432.01萬元、7.07億元和5.86億元。三年半時間,公司凈利潤更是從虧損8471.84萬元(2017年)變為盈利1.62億元(2020年上半年),營收增長約50倍。
值得關注的是,匯宇制藥的創始人之一為黃炳全,黃炳全有個兒子名叫黃乾益,后者也是匯宇制藥的二股東。招股書顯示,黃乾益是1993年出生,這位90后似乎有點年輕氣盛。2020年5月15日,在匯宇制藥申報IPO前夕,黃乾益及其友人因與他人產生口角而發生肢體沖突,并最終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逮捕。今年5月,黃乾益因犯尋釁滋事罪,被判處有期徒刑一年二個月。
在黃乾益打架被捕后,其便辭去了匯宇制藥董事職務,黃乾益目前在匯宇制藥不擔任任何職務。對此,匯宇制藥表示,黃乾益因涉嫌尋釁滋事罪被執行逮捕,系其個人行為,與公司的生產經營活動無關,對公司無不利影響。
隨著上會節奏的持續,上周也有10家公司IPO被受理。其中主要是擬登陸科創板和創業板的公司,登陸深證主板的公司有一家,為港創建材。在這10家新受理的IPO企業公司中,廣東最多,有三家企業,分別為興禾股份、廣浩捷和大族數控。
截至5月23日,科創板審核信息披露,全部564家公司中,處于注冊生效(注冊結果)的有309家,緊隨其后的是“終止”108家,“已問詢”的有54家。
本周(5月24日~5月30日),A股有圣諾生物、呈和科技等12只個股將迎來申購?!睹咳战洕侣劇酚浾咦⒁獾?,普聯軟件的發行價較高,達到20.81元/股。
A股上周上市了8只注冊制新股。其中廣東省數量最多,達到了3家,上海也有1家。從上市首日的股價表現看,睿昂基因最佳,股價漲幅區間為415.74%~524.32%。
截至5月23日,年內A股已有196家公司完成招股,目前完成招股的數量在快速提升,已經接近200家??梢园l現目前國內IPO的通道還是非常通暢的。而從地區分布看,廣東、江蘇、浙江分別以43家、31家和29家分列前三甲。
從板塊分布看,實施注冊制的科創板和創業板公司數量分別為69家和67家,合計占了近七成??梢园l現,目前科創板和創業板已經成為IPO的主要通道了。
從承銷機構的分布來看,196家年內招股的A股公司中,中信證券獨攬20家,海通證券為19家,緊隨其后的是中信建投,有14家。目前,就IPO保薦承銷而言,國內券商的分化是比較嚴重的,前10名年內合計完成招股的IPO數量達到117家,占全部總數的6成。有20家券商,年內完成招股的IPO數量只有1家。其中不乏紅塔證券、東北證券、太平洋等上市券商。
(本文數據主要來源于Wind,使用前請核對)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