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5-17 23:02:26
◎專家告訴記者,中國企業在出海方面存在三方面的不足:第一是經驗不足;第二是創新能力還有待提高;第三則是國際化人才短缺。而新一代的國際化人才怎么培養鍛煉、怎么引進,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每經記者 李可愚 北京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陳旭
2020年公布的《財富》雜志世界500強排行榜顯示,中國有124家企業上榜,首次超過美國(121家),成為世界上擁有500強企業最多的國家。
在中國企業實力不斷增強的同時,中國企業不斷加大“出海”力度,提升國際競爭力就成為題中應有之義。如何才能提升中國企業在“出海”過程中的各方面實力?
5月17日,“加速提升中國企業國際軟實力”研討會在北京召開。研討會上,有專家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指出,中國企業的國際化發展必須實現文化的融合、人才的融合。值得注意的是,中國企業存在國際化人才短缺的問題,新一代的國際化人才怎么培養鍛煉、怎么引進,是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5月17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4月經濟運行數據顯示,中國經濟正處于持續穩定恢復的階段,這也為中國企業加速“出海”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不過,在這一過程中,中國企業也面臨著不少挑戰和阻礙。
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路鳴分析認為,中國企業在出海方面存在三方面的不足:第一是經驗不足;第二是創新能力還有待提高;第三則是國際化人才短缺。
對于第三個方面的不足,路鳴強調,比如民營企業老一代的創始人,早期沒有國際經驗,都是靠自己摸索。目前,新一代的國際化人才要如何培養鍛煉、怎樣引進,都是急需解決的問題。具體來看,國際化人才,或是從企業現有干部中培養,或是從外部引進。而外部引進的人才,需要實現與本企業文化的融合。
當前,哪些中國企業在國際化人才培養方面進行了比較好的嘗試?路鳴介紹,目前一些高科技、互聯網領域的企業,開始從投資目的地國聘用高級管理人才、技術人才和法務人才,這是可喜的變化。
他舉例說,去年他曾經走訪了浙江的一家民營企業,該企業在歐洲投資并購了當地5家企業,其做法就是留用原來的企業高管,通過調整一些激勵措施,給他們更好的待遇和激勵政策,將本土人才為我所用,取得了較好的經營成效。
對于致力于“走出去”的中國企業來說,在引進各方人才的同時,又應如何留住人才?
對此,領英中國人才解決方案事業部總經理王茜向記者分析,人才被招募進來之后,能不能長期為企業所用,有兩點非常關鍵:
一是企業是否了解當地的文化,做到文化和價值觀方面的融合;
二是企業是否打造一種具有包容性的文化,能夠在全球不同的市場發展。
“在疫情期間,我們發現更多海外優秀的華人和外籍人士希望能夠加入到中國企業當中,比如說自動駕駛領域,中國人才聚集能夠排在全球第一。中國企業出海發展還是逆勢而上的。”
王茜告訴記者,過去一年的情況還顯示,中國企業出海過程中,使用當地管理人才實現加速發展的趨勢。這說明中國企業越來越普遍地用當地人才管理當地的企業,這是非常大的轉變。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李可愚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