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4-29 17:15:55
◎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未來極端天氣氣候引發的災害將趨多趨強,高溫、洪澇、干旱等災害風險加劇,預計到2024年前后將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夏季可能出現長時間高溫熱浪。
◎建議在國家國土空間規劃和建設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因素,推動開展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通過主動適應氣候變化減少氣候風險。
每經記者 李彪 每經編輯 陳星
4月29日,中國氣象局召開5月新聞發布會。
近年來,我國多次出現沙塵、洪澇、干旱等異常、極端天氣和災害,未來氣候將有哪些變化,該如何應對這些變化?
針對上述問題,《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發布會上提問國家氣候中心副主任賈小龍。
賈小龍回應,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未來極端天氣氣候引發的災害將趨多趨強,高溫、洪澇、干旱等災害風險加劇,預計到2024年前后將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夏季可能出現長時間高溫熱浪,到本世紀末高溫熱浪的數量可能增加3倍,受干旱影響的農田面積可能會增加1.5倍以上。
發布會現場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李彪 攝
今年春季以來,我國北方地區平均揚沙及以上等級沙塵日數共1.7天,為2011年以來同期最多。同時,我國北方地區共發生5次沙塵天氣(揚沙及以上等級),其中沙塵暴3次,強沙塵暴2次,較常年同期(1.1次)略偏多。
除沙塵天氣外,近年來,高溫、干旱、洪澇等異常、極端天氣多發,警示我們應高度重視科學應對氣候變化和適應氣候變化。
對此,賈小龍指出,全球氣候變暖背景下,未來極端天氣氣候引發的災害將趨多趨強,高溫、洪澇、干旱等災害風險加劇,預計到2024年前后將至少有一半以上的夏季可能出現長時間高溫熱浪,到本世紀末高溫熱浪的數量可能增加3倍,受干旱影響的農田面積可能會增加1.5倍以上,全球氣候變暖及極端氣候事件多發對糧食生產、水資源、生態系統、人類健康等自然系統和人類經濟社會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未來氣候變化可能導致更廣泛的影響和風險。
為此,賈小龍稱,要科學應對氣候變化,主動適應氣候變化,提高氣候恢復力和防御氣候風險能力,建議在國家國土空間規劃和建設中充分考慮氣候變化因素,推動開展基于自然的解決方案(NBS),通過主動適應氣候變化減少氣候風險。
盡早實現全球碳中和是應對氣候變化的根本性解決方案。要推進綠色低碳發展,以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倒逼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性轉變。
此外,要維護和踐行多邊主義。世界主要經濟體正以實際行動積極向1.5℃溫升情景要求的路徑靠攏,在應對氣候變化領域開展務實合作、共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將成為世界主流。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提問 李響攝影 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
即將到來的“五一”假期天氣情況是大家最為關心的話題。
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司長、新聞發言人王志華介紹,5月1日至2日中東部大部地區天氣晴好。華北、東北地區大部、黃淮、江淮、江漢、江南、華南中東部為晴到多云天氣,黃淮西南部、江淮西部、江南中部等地氣溫較高,日最高氣溫有30~34℃。但是放假之前(4月29日至30日),黃淮東部、江淮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午后到傍晚有雷陣雨天氣,局地伴有雷暴大風和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5月3日至4日北方有大風降溫沙塵天氣過程。受冷空氣影響,預計5月3日至4日,長江以北大部地區有4~6級偏北風,陣風7~8級;氣溫下降4~6℃,其中,內蒙古中西部、山西局地降溫8~10℃;青海北部、甘肅西部、寧夏、陜西中北部、內蒙古中西部以及華北北部等地有揚沙或浮塵天氣,內蒙古中西部局地有沙塵暴。
同時,王志華介紹,3日至4日南方地區自北向南有一次較強雷雨天氣過程。預計,3日至4日,黃淮及以南地區有一次大范圍雷雨天氣過程,江漢、江淮、江南、華南中北部及西南地區東部有大到暴雨,局地大暴雨,上述局地伴有短時強降水、雷暴大風或冰雹等強對流天氣;黃淮南部及以南大部地區累積雨量有30~60毫米,湖北東部、湖南、江西、浙江南部、福建西部、廣西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有80~120毫米。另外,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西北部有雨夾雪,吉林中東部、遼寧中東部等地有小到中雨。
此外,針對沙塵天氣,賈小龍指出,預計5月份,我國西北地區大部至內蒙古西部降水偏少,氣溫偏高,冷空氣階段性活躍,北方地區仍可能發生沙塵天氣,要注意沙塵天氣對生產生活的影響。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