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4-28 20:36:57
◎便利蜂用戶中,超六成熱餐消費者為90后和Z世代人群,其中90后消費占比達32.2%,Z世代占比為28.6%。
◎朱丹蓬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熱餐對于便利店來說是一個流量補充,可增強客戶粘性,對店鋪的利潤也有很好的增持。
◎7-11、羅森、全家等跨國連鎖店內除了主打的關東煮等熱餐外,也相繼推出了中餐類熱餐;便利蜂的熱餐區,每日提供的當季菜品有12款。
每經記者 王紫薇 每經實習編輯 陳劍銳
相比做飯,90后和Z世代們似乎更偏愛直接買熟食。
近日,《春季熱餐消費報告》(下簡稱:《報告》)發布。通過對全國20個城市1800余家門店的消費者進行調查,《報告》發現:便利蜂用戶中,超六成熱餐消費者為90后和Z世代人群,其中90后消費占比達32.2%,Z世代占比為28.6%。報告同時指出,Z世代熱餐消費者的增長速度最快,大有趕超90后的趨勢。
《報告》顯示,便利蜂用戶中,94%吃過熱餐。其中,“熱餐”這一選項也成為70后消費者
最喜愛的品類。在購買頻率方面,每周購買熱餐3次及以上的人群占比為48%。
隨著90后、Z世代走向工作崗位,開在寫字樓宇間的便利店發展熱餐生意恰逢其時。“承包你的一日三餐”,是2017年全家FamilyMart便利店首次進入南京的宣傳標語,并大推熱餐便當等產品。當時的便利店們已經將熱餐作為了主打。一則報告顯示,目前鮮食(熱餐)已經是便利店的頭號盈利來源。
青桐資本方面曾表示,對于新消費人群來說,品類選擇更多更健康、價格較低、等待時間短是其選擇自熱食品,并促使該類產品高速增長背后主要原因。近年來,懶熊火鍋、鍋圈等火鍋食材、王飽飽等代餐、莫小仙、自嗨鍋等自熱食品拿到巨額融資,均是資本在新消費群體“吃得方便”這個需求上不斷下注。
值得一提的是,便利店熱餐的也完全符合“價格低、更健康、等待時間短的”特點。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認為,便利店選址寫字樓宇之間,這對上班族人群的占領有很大優勢。未來,便利店功能多維化、熱餐品類豐富化將是其“進化”趨勢。
在萬物皆可送的當下,如何讓線下便利店的租金和人力成本發揮出更大的價值?熱餐是一個很好的答案。
朱丹蓬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熱餐對于便利店來說是一個流量補充,可增強客戶粘性。“做熱餐除了可增加復購之外,其對店鋪的利潤也有很好的增持。”朱丹蓬補充說。
而在2020年底,便利蜂則開始對標90后、Z世代喜愛的地攤味道,完成自身的熱餐口味研發。這一系列舉措讓熱餐成為便利蜂的“銷售王牌”。便利蜂方面表示,熱餐在2021年一直保持較高的銷量。其中,其4月的熱餐銷售環比上漲15.6%。
便利店的熱餐備受歡迎早已不是秘密。一位業內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連鎖便利店的SKU一般在2000-3000之間,但是最有“賣頭”的就是鮮食(熱餐)。也有數據顯示,以關東煮等熱餐聞名的7-11便利店,其熱餐銷售占比50%,毛利占比60%,買“關東煮”一度成為不少消費者去7-11的主要原因。
朱丹蓬認為,消費端的訴求是產業端變革的核心,熱餐則是消費端倒逼產業端改革的經典案例。“未來便利店的盈利模式、運營模式及空間布置都會隨之發生變化,熱餐會成為便利店的一個主營品類。這也是便利店成為社會主流消費的渠道后期其職能多維化的必然。”朱丹蓬說。
目前,7-11的熱餐已經向本土口味做拓展,并開始了下沉至二三線城市。全家FanilyMart也在熱餐上作出布局,前幾年跑馬圈地搶占南京、濟南等二線城市市場份額。截止2019年,其在華門店數達2500多家。另一家國際連鎖便利店巨頭羅森同樣把熱餐作為了發力點。照燒雞脆骨丸、臘味雙拼煲仔飯在小紅書上被大量“安利”。2020年11月日媒報道稱,其在華門店數已超3000家。
便利蜂自2017年誕生,目前其全國門店數有1800多家。作為國內連鎖門店代表,便利蜂的快速發展也得到了資本的支持。公開信息顯示,目前便利蜂已經完成3輪融資,其中B輪融資中騰訊、高瓴資本赫然在列,其最近的一筆融資——2020年5月的C輪融資,金額達15億美元。
便利蜂執行董事薛恩遠去年12月曾公開表示,公司2021年將“高速擴張”,預計2021年其門店數將突破4000家。2021年初,便利蜂加大了對熱餐的發力。2月,便利蜂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一線、新一線城市推出熱餐現點現做服務,并在夜晚不間斷供應熱餐,搶灘春節時期“就地過年”情況下的Z世代及90后群體“深夜食堂”。
梳理這條時間線不難發現,熱餐,或成為便利蜂2021年開疆擴土的利器。
不可否認的是,在711、便利蜂等便利店購買熱餐,正成為越來越多的上班族習以為常的事情。這一新消費趨勢的現象與90后、Z世代先后走上工作崗位有一定關系。
一線、新一線城市,年輕白領集中度高、生活節奏快,即使是線上的外賣業務對線下門店就餐產生了分流效應,但寫字樓里,上班族對于熱餐在內的快餐需求依然旺盛。況且對于上班族而言,便利店的熱餐價格與外賣相比更具優勢。
《報告》顯示,90后、Z世代在熱餐上的單次平均花費26元、23元,而美團2020年四季度財報顯示,其每筆餐飲外賣業務訂單的客單價達48.2元。
90后上班族小張告訴記者,他工作日的午餐基本都是在便利店解決的。“工作比較緊張忘記點外賣,到了飯點就去711便利蜂買一點熱餐吃了。便利店的熱餐價格比外賣便宜點,而且菜式很多。”小張表示。
記者了解到,便利店為了迎合90后、z世代的口味,不少便利店開始推出本土化口味的熱餐。7-11、羅森、全家等跨國連鎖店內除了主打的關東煮等熱餐外,也相繼推出了中餐類熱餐;便利蜂的熱餐區,每日提供的當季菜品有12款。
專家同時表示,與一般社會餐飲相比,便利店這些熱餐口味不相上下,并且性價比更高,而且便利店環境更加干凈、衛生,這也是越來越多白領選擇到此用餐的原因。
事實上,看上90后、Z世代的“不做飯”的生意的不僅僅是便利店,鍋圈、懶熊火鍋等火鍋食材賽道引資本入局的的吸引力之一,也來自于新消費群體。青桐資本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曾表示,投資火鍋食材賽道的邏輯很大一部分是,火鍋食材的方便性適合不會做飯的新消費人群。
90后、Z世代在“吃”上的消費新趨勢已經讓關聯的行業及資本聞風而動,于此相關的熱餐生意或成為便利店跑出新速度的關鍵點。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