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4-27 22:30:28
◎近期,關于北醫三院腫瘤內科醫生反映腫瘤治療黑幕的消息在網上廣泛流傳,對此國家衛健委高度重視,對其中反映的問題正在進行調查核實。
◎國家癌癥中心主任赫捷表示,醫學的發展是一個探索的科學,基于較為充分的臨床證據給患者一些超適應癥,或者是超指南的治療,也是為了探索診療效果,事實上也有很多的藥物超出了適應癥以后確實有效。
每經記者 周程程 北京攝影報道 每經編輯 陳旭
4月27日,國家衛健委舉行例行新聞發布會,介紹腫瘤診療、區域醫療中心建設、互聯網醫療以及罕見病防治工作等有關情況。
國家衛生健康委醫政醫管局局長焦雅輝在發布會上表示,經過多年努力,我國腫瘤專科醫院和床位數量、腫瘤專業技術人員數量均不斷增加,以腫瘤醫院、綜合醫院腫瘤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康復醫院、安寧療護中心為主體的癌癥診療和康復體系初步形成,腫瘤診療模式更加優化,多學科診療的模式正在積極試點,腫瘤診療水平得到顯著提升。
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統計數據顯示,隨著我國醫療質量和診療能力的提升,惡性腫瘤的五年生存率已經從10年前的30.9%提升到目前的40.5%,提高了近10個百分點,某些惡性腫瘤比如食管癌,五年生存率已經高于美國等發達國家。
對于惡性腫瘤五年生存率10年間提高近10個百分點的原因,中國科學院院士、國家癌癥中心主任赫捷表示,這與國家大力推行癌癥規范化診斷治療息息相關。
“很多晚期的癌癥也得到了救治,很多晚期病人長期帶瘤生存,生活質量大大改善,隨著緩和醫療的發展,對這些病人的終末期治療也大大提高,他們可以得到生活質量的改善,甚至是有尊嚴地活著。”赫捷表示,從腫瘤的診療管理來說,質量控制是一個有效的途徑和手段。
國家癌癥中心早在2013年就在衛生健康委的直接領導下成立了國家腫瘤質控中心,大力推行腫瘤單病種質量控制以及各種癌癥的規范化診療行為。
促進診療同質化也是一項重要的工作內容。赫捷表示,在單病種質量控制方面,以乳腺癌為例,全國先選了200多家醫療機構作為試點,對這些機構從指南到診療過程進行嚴格的規范化要求。包括肺癌、結直腸癌和肝癌都在很快地向全國推行,這樣不同的醫療機構都可以達到同質化,通過開展單病種質量控制,使得質量能夠得到控制,質量有評估、質量有改進,同時要有成效。
近期,關于北醫三院腫瘤內科醫生反映腫瘤治療黑幕的消息在網上廣泛流傳,對此,焦雅輝表示,國家衛健委關注到該消息之后高度重視,一方面和北醫三院取得聯系,請北醫三院和醫生聯系,并請醫生給衛健部門提供更多詳細的信息,對其中反映的問題進行調查核實。
焦雅輝強調,對于其中明確提到的、具有明確指向的青海患者相關情況,國家衛健委也組織國家癌癥中心和國內相關領域的權威專家,對病例整個治療的過程進行專家和同行的評議。
經過專家和同行的評議,認為整個治療過程當中,治療的原則還是基本符合規范的。至于其中反映的問題,比如基因測序、基因檢測的問題、NK細胞治療的問題,這個過程當中是否有不當的利益交換,國家衛健委正請上海市衛健委進行調查,目前調查結果還沒有出來。
“我們要求上海市衛健委在調查的過程當中,如果發現有利益交換和利益輸送的違法違規情況,我們絕不護短、絕不回避,將會依法依規,予以嚴肅處理。”焦雅輝說。
對于大眾關注的腫瘤治療超適應癥問題,赫捷回應表示,目前癌癥患者個體差異是很明顯的,治療也很復雜,基于目前比較有限的醫學證據所制定的診療共識、指南,甚至是標準,不太能夠跟得上醫學的發展。
赫捷指出,醫學的發展是一個探索的科學,很多標準包括國際上的慣例都是幾年前的,目前情況又有了發展,因此從現在獲批的藥品適應癥或者寫入指南的醫療方案很可能都是落后的,那么就應該基于較為充分的臨床證據給患者一些超適應癥,或者是超指南的治療,也是為了探索診療效果,事實上也有很多的藥物超出了適應癥以后確實有效。
“但我們也要強調,臨床藥理機構和倫理委員會應當嚴格監督,在開展超適應癥和超治療指南的這些臨床研究上,這些是臨床治療的創新,并不是過度治療,而是在嚴格的監控下實行的。”赫捷表示,事實也證明,很多癌癥患者在這種情況下都是可以獲益的。
封面圖片來源:新華社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