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4-25 09:29:15
“雙重變異”病毒來襲、醫療系統承壓、疫苗接種滯緩……印度“第二波疫情”為何如此兇猛?如何才能更好遏制?每經連線來自澳大利亞頂級大學之一弗林德斯大學的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教授作以解讀。
每經記者 文巧 每經編輯 蘭素英
本周最受市場關注的莫過于印度疫情的強勢反撲,單日新增病例連續多日創下疫情暴發以來的全球新高,僅三天時間,該國就有近100萬人確診新冠。“雙重變異”病毒來襲、醫療系統承壓、疫苗接種滯緩……印度“第二波疫情”為何如此兇猛?如何才能更好遏制?每經連線來自澳大利亞頂級大學之一弗林德斯大學的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教授作以解讀。
市場方面,美國總統拜登周四提議提高對富人的征稅。一石激起千層浪,美股當天聞訊急跌;主流加密貨幣也出現大跌行情,比特幣經歷“閃崩”,下探至4.8萬美元下方,逼近一個月來的低位。
此外,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FDA)、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本周撤銷對強生疫苗的暫停接種建議;瑞士信貸在Archegos爆倉事件中的損失超50億美元,已經出清97%的相關頭寸;在SEC監管打擊下,美國本月迄今的SPAC上市數量大跌約九成。
更多內容,盡在《一周國際財經》。
印度疫情兇猛來襲:
3日內近百萬人確診,床位缺乏,氧氣不足……
圖片來源:新華社發
印度疫情兇猛反撲,單日新增病例本周連續創下新冠疫情暴發以來新高,包括新德里在內的等大多地方政府已經重新實施防疫封鎖。
根據印度衛生部門4月24日公布的最新疫情數據,在過去24小時,印度新增新冠確診病例346786例,連續三天刷新全球最高紀錄(23日和22日報告的日增新冠確診病例分別為332730例和314835例);新增死亡病例2624例,創下單日新增死亡人數紀錄新高,累計死亡189544例。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數據,截至北京時間4月25日7點55分,印度的累計確診新冠病例已超1661萬例,僅次于美國。
據《印度快報》報道,印度理工學院科學家設計的模型顯示,印度第二波新冠疫情可能在5月11日至15日期間達到峰值,“活躍”病例達到330萬至350萬,這個數字在5月底會下降。
當前,印度的醫療系統正承受著巨大壓力,醫療資源嚴重匱乏。為應對愈演愈烈的疫情,印度初級化學部長Mansukh Mandaviya表示,該國政府批準新增25家工廠生產新冠治療藥品瑞德西韋,稱單月產量將從400萬小瓶提高到900萬小瓶。
許多城市報告醫院床位短缺,氧氣供應不足,醫療用品也嚴重缺乏。據路透社報道,新德里市政府統計的數據顯示,截至23日,該市已有6家醫院的氧氣已經用盡。為解決此問題,印度國產“光輝”戰斗機的機載制氧技術也被用來緩解氧氣短缺。同時,印度已從22日起暫時禁止工業用途的氧氣供應,全力保障醫用氧氣。另外,印度政府已在研究從海外進口氧氣。據印度《商業標準》消息,印度政府決定對氧氣相關設備全額免除基本關稅和衛生稅,為期三個月。
另一方面,更令人擔憂的是,印度“第二波疫情”的病毒已經出現“雙重變異”。當地時間4月20日,印度科學家發文指出,已發現印度本土出現的第二個雙重變種病毒株B1618,目前正在對其深入研究。上個月,印度就曾宣布從不同邦收集的樣本中檢測到一種新冠病毒“雙重變異”毒株。
實際上,2021年初,印度的疫情形勢曾有所好轉,單日新增病例數一度降至1萬例左右。談及印度“第一波疫情”何以消退時,來自澳大利亞頂尖大學之一弗林德斯大學醫學與公共衛生學院的尼古拉伊·彼得羅夫斯基(Nikolai Petrovsky)教授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原因我們還無從得知。此前的新冠病毒更針對老年人,而印度擁有很大的年輕人口比例,也許這是一個因素。”
對于“第二波疫情”如此洶涌的原因,彼得羅夫斯基解釋說,“部分原因可能就是由于新病毒變體的出現,這種變體的感染能力更強,且能在年輕人中引起嚴重癥狀。”他隨后補充道,“對于任何新的大規模暴發,我們最大的擔憂都在于是否會產生更易傳播和更具毒性的新毒株。在南非和巴西發現的新毒株已經證明了這一點。印度是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之一,這次暴發可能會出現多種變異毒株。”
不過,華盛頓疾病動力學經濟和政策中心的Ramanan Laxminarayan 在接受外媒采訪時則認為,疫情“第二波”(的暴發)一部分也是群眾聚集活動的結果。據媒體報道,隨著“第一波疫情”形勢好轉,印度民眾放松警惕,各種活動紛紛舉行,切很多人并未堅持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等基本防護措施。
疫苗接種滯緩則是另一個原因。據報道,目前印度僅約1.32億人口接種了至少一劑疫苗。印度政府已宣布,從5月1日起,所有18歲以上的成年人都將能接種新冠疫苗。不過衛生專家表示,當前疫苗供應遠遠不夠,印度不太可能實現其在夏季之前為3億人接種疫苗的目標。
“僅靠疫苗接種難以控制印度目前的狀況,變異毒株可能很快會演化成‘疫苗逃逸變異體’。必須與其他病毒控制措施相結合,包括佩戴口罩、社會隔離、限制出行和嚴格消毒等。“彼得羅夫斯基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
(注:以上采訪內容僅代表受訪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每日經濟新聞》立場。)
“富人稅”要來了?比特幣“崩了”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本月中旬受美國最大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上市刺激而大幅上漲的比特幣上周末剛經歷一輪震蕩行情,本周又再現“閃崩”。Coindesk平臺數據顯示,北京時間23日上午,比特幣跌破50000美元的重要心理關口后未能止跌,一路震蕩下行至48000美元以下,逼近一個月低位。隨著比特幣價格重挫,全球最大的比特幣管理機構Grayscale旗下的比特幣信托(GBTC)自上周五(4月16日)以來已經損失約五分之一的價值。截至25日7點53分,比特幣價格小幅回升至50113.3美元。
除了比特幣,其他主流加密貨幣本周也波動劇烈。截至美股24日收盤,狗狗幣過去24小時累跌近17.5%,瑞波幣、萊特幣分別跌超12%。
外媒分析稱,此番加密貨幣的波動源于美國的加稅預期。當地時間4月22日,拜登提議將年收入不低于100萬美元人群的資本利得稅率從目前的20%提高到39.6%,加上現有的投資收益附加稅,意味著針對投資者的聯邦資本利得稅率最高將達43.4%。據悉,對于高稅率州年收入超過100萬美元的人來說,資本利得稅率可能會超過50%。
而對于投資加密資產的美國投資者,如果在持有一年以上之后出售加密貨幣,就需要繳納資本利得稅。除此之外,美國國稅局也加大了對出售加密資產的征稅力度。
不僅加密貨幣對拜登的該計劃“聞風喪膽”,美股也在當天急跌,道指一度下挫逾400點。不過,此后市場的擔憂情緒有所緩解,周五美股全線輕微反彈。
總部位于芝加哥的財富管理公司Cresset Capital Management首席投資官Jack Ablin表示:“拜登的提議實質上將年入百萬者的資本利得稅翻倍。對長期投資者而言,其成本顯著增大。如果這項提議明年通過立法,預計今年美股將遭遇許多拋盤。”
不過,也有分析認為,市場對提高資本利得稅的擔憂可能被夸大了。RiverFront投資集團全球戰略主管Doug Sandler認為,“資本利得稅不可能翻倍,因為民主黨在國會中只占微弱優勢,稅收翻倍面臨的爭議可能過大而無法通過,但它建立了稅率提高的框架。”
最新抗疫播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FDA、CDC建議恢復強生新冠疫苗接種
當地時間4月23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和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表示,取消對強新冠疫苗的暫停接種建議,稱數據表明潛在血栓是非常罕見的,可以立即恢復強生疫苗的接種服務。CDC稱,相信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FDA認為,接種該公司疫苗將利大于弊。
當地時間4月20日,歐洲藥品管理局也曾表示該疫苗與發生血栓之間可能存在關聯,但其益處仍大于風險。歐洲藥管局在當天發表的一份聲明中說,其藥物警戒風險評估委員會調查后得出結論,出現血栓并伴隨低血小板應被列為強生疫苗“非常罕見”的副作用,強生疫苗的產品信息中需添加關于這一副作用的警示。
歐盟:到7月有望為70%成年人接種新冠疫苗
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23日表示,歐盟的疫苗供應和接種正在提速,到今年7月,有望為70%的成年人接種新冠疫苗。
為保障交付量,歐洲藥品管理局已經批準將輝瑞皮爾斯基地的生產能力再提高20%。
過去一周,歐盟疫苗接種速度明顯加快,平均每天接種250萬劑,目前已累計接種1.23億劑,歐盟近四分之一的成年人已至少接種了一劑。
美國完成2億劑新冠疫苗接種
當地時間4月21日,美國總統拜登表示,該國接種2億劑新冠疫苗的目標已經達成。
據美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最新數據,超過25%的人已經接受了兩劑新冠疫苗接種,超過40%的人已經接種了一劑疫苗。按年齡來看,18歲以上的人口中有超過一半的人接種了至少一劑疫苗,65歲以上老人中有80%接種了至少一劑疫苗。據CNN報道,按目前的接種速度,美國單日可接種劑量至少為300萬劑。
希臘一女性接種阿斯利康疫苗后被發現腦部出血
當地時間4月19日,據當地媒體報道,希臘國家藥物組織主管官員與位于伯羅奔尼撒半島西部的皮爾戈斯綜合醫院醫生通電話,對一位女性患者既往病史和就醫過程進行了解。目前,希臘有關部門正在調查該患者出現的腦部出血問題是否與此前接種阿斯利康疫苗有關。
這名60歲的女性于當地時間4月8日在皮爾戈斯綜合醫院接種阿斯利康疫苗。4月15日當她再次前往醫院時,卻被診斷出腦部出血。據悉,此前,有兩名希臘公民在接種阿斯利康疫苗后死亡。
財聞集錦
01
領導人氣候峰會召開 各國積極推動“碳中和”
圖片來源:攝圖網
據新華社報道,當地時間4月22日~23日,美國總統拜登主持全球首次領導人氣候峰會。此次氣候峰會以視頻形式舉行,美方邀請了包括中國、俄羅斯在內38個國家的領導人以及歐盟委員會主席和歐洲理事會主席出席會議,聚焦氣候變化挑戰、應對氣候變化解決方案、資金援助、創新等議題。
拜登在22日的會議開幕式發言中宣布,將擴大美國政府的減排承諾,即到2030年將美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05年減少50%,到2050年實現碳中和目標。
日本首相菅義偉表示,日本將在2030年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較2013財年的水平降低46%,遠高于之前26%的目標,并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將尋求減少對化石燃料的依賴并向太陽能和風能等再生能源轉變。
在此次全球領導人氣候峰會召開前,歐盟達成了氣候變化初步協議,希望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歐盟各成員國也同意制定各自的碳排放目標。歐盟表示,將在2030年之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較上世紀90年代的水平降低至少55%,這高于之前制定的減排40%。
02
英特爾CEO:全球缺芯或將持續兩年
多家車企被迫暫停部分生產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4月22日,據《華爾街日報》報道, 英特爾CEO帕特·基辛格表示,全球芯片供應短缺的局面可能還會持續兩年時間,在更多產能上線滿足芯片需求前,供應受限的局面將會繼續。
他認為芯片短缺問題徹底解決需要多年,因為新建產能需要花費數年時間。
全球半導體芯片的短缺打亂了一系列行業的生產計劃,芯片缺貨潮已從晶圓代工、封測等部分環節蔓延至全產業鏈,涉及汽車、手機、筆記本等多個消費領域。4月23日,三菱汽車發言人表示,由于芯片短缺,該公司下個月將在全球削減多達1.6萬輛汽車的產量。22日,大眾汽車斯洛伐克工廠、捷豹路虎英國汽車工廠均宣布因芯片短缺暫停部分生產。在此之前,通用、菲亞特克萊斯勒、戴姆勒等廠家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暫停生產計劃。
03
損失超50億美元!瑞信拋售97% Archegos相關頭寸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4月22日,瑞士信貸公布了2021財年第一季度業績報告。受對沖基金Archegos爆倉影響,瑞士信貸第一季度凈損失2.52億瑞士法郎(約合2.75億美元),其中計提44億瑞士法郎(約合47億美元)的損失,去年同期凈利潤為13.14億瑞士法郎。預計第二季度瑞士信貸還將因該事件蒙受6億瑞士法郎(約6.54億美元)的損失。這意味著瑞士信貸在爆倉事件中的損失將超過50億美元。
截至當天美股收盤,瑞士信貸股價跌幅將近4%。今年至今,瑞士信貸股價已累計下跌近20%。Archegos爆倉事件已抹去了瑞士信貸自2020年11月以來的50%漲幅。
瑞士信貸表示,目前已經出清97%的相關頭寸,并計劃在年底前削減國際銀行業務至少350億美元的風險敞口。而瑞士監管機構也因爆倉事件啟動對瑞士信貸的訴訟,該公司未來或面臨更多損失。
據《華爾街日報》報道,為應對Archegos事件相關損失對其資本頭寸的沖擊以及瑞士金融監管部門對該公司增加資本的新要求,瑞士信貸22日表示,該公司發行了六個月后可轉換為股票的票據。
04
SEC出手監管!4月僅10家SPAC在美上市,暴跌90%
圖片來源:攝圖網
SPAC(特殊目的收購公司)上市狂熱被按下暫停鍵。據CNBC報道,截至當地時間4月21日,本月在美國上市的SPAC只有10宗,較3月同期的109宗大減約九成。
高盛策略分析師David Kostin指出,監管機構對SPAC的監管措施趨向嚴格,是SPAC熱潮冷卻的主要原因。據其于22日發表的分析報告,預計今年第二季度只有6宗SPAC上市。
據媒體此前報道,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此前已告知會計師事務所,將改變會計準則對SPAC的適用方式,向早期投資者發行的權證可能將不被視為股權工具,而被視為負債。一旦實施,相關交易以及現有的SPAC都必須重新計算10-Ks和10-Qs財務狀況,以確認每季度認股權證價值。
05
Netflix一季度付費用戶增長遠遜預期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當地時間4月20日,流媒體巨頭Netflix公布了該公司一季度財報。由于付費用戶增長不及市場預期, Netflix股價當天盤后大跌11%。截至4月23日美股收盤,Netflix股價微跌0.63%,報收每股505.55美元。
財報顯示,Netflix一季度營收71.6億美元,市場預期71.4億美元。一季度流媒體付費用戶凈增398萬人,市場預估凈增629萬人;預計二季度流媒體付費用戶凈增100萬人,市場預估凈增444萬人。
Netflix不認為來自迪士尼、HBO Max等的競爭是導致付費用戶數量疲軟的因素。該公司在致股東的信中表示:“我們認為,付費用戶人數的增長因2020年新冠疫情的持續而放緩,且因疫情造成作品制作推遲,2020年上半年內容產出有所減少。”
06
邁凱倫1.7億英鎊出售倫敦總部
圖片來源:攝圖網
當地時間4月20日,英國超跑制造商邁凱倫宣布達成交易,將其位于英格蘭的總部以1.7億英鎊左右的價格售予紐約一家名為Global Net Lease的公司。
邁凱倫去年9月宣布了出售英國總部的計劃,最初開出的價格為2億英鎊。該公司在新冠疫情中受到嚴重沖擊,去年5月宣布裁員1200人,相當于其員工總數的近三分之一。
邁凱輪去年曾表示,公司正在重組債務,出售總部是其更廣泛股權融資計劃的一部分,目的是“為長期增長和投資建立一個可持續的平臺”。
07
亞馬遜計劃發射首批衛星 但時間表尚未公布
圖片來源:攝圖網
當地時間4月19日,亞馬遜宣布與波音和洛克希德馬丁的合資企業聯合發射聯盟公司(ULA)簽署合同,ULA將使用其Atlas V系列火箭發射柯伊伯星座項目的衛星,總共將進行9次發射。亞馬遜方面沒有透露合同的具體數額,也沒有透露每次發射的衛星數目與具體的時間表。
去年7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批準了柯伊伯星座項目。根據亞馬遜公布的計劃,該項目將投資100億美元,未來將發射3236顆衛星進入軌道,從而實現將互聯網范圍覆蓋到全球,為消費者、企業和政府提供高速寬帶。
圖片來源:每經制圖
圖片來源:每經制圖
記者:文巧 蘭素英
編輯:蘭素英
視覺:劉青彥
排版:蘭素英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制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