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4-22 19:57:11
◎成宜高速在建設過程中,應用了世界領先的云計算、人工智能、高精度氣象、智能感知、高精度定位、車道級導航、智能誘導管控等技術,是名副其實的“智慧高速公路”。
每經記者 張蕊 每經編輯 陳旭
從成都天府國際機場高速公路南線出發,90分鐘左右即可到達宜賓市。
一路上,氣象傳感器、高精攝像頭、車聯網設備、邊緣計算設備等時不時出現在路側;在后臺,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高新技術貫穿于運營監測之中……
這樣的場景出現在一條全流程數字化的“云”上高速公路——成(都)宜(賓)高速公路。
成宜高速于去年底正式通車,得益于數字化、智慧化系統的加持,高速公路出行體驗正變得更加舒適、安全。
成宜高速是成都平原經濟區到川南經濟區最便捷的大通道
成宜高速公路全長約157公里,起于成都天府國際機場,止于宜賓繞城高速公路,總投資246億元,全線雙向六車道建設,由四川鐵投集團投資建設,是四川省內設計標準最高的高速公路項目之一。全線共設置橋梁157座、隧道4座、互通式立交17處,設計時速120公里。
成宜高速是《四川省高速公路網規劃(2014—2030年)》的16條成都放射線高速公路之一,也是省內南向高速公路通道布局“兩走廊、四通道”重要組成部分。有了這條高速,成都平原經濟區與川南經濟區就有了最短、最便捷的聯系通道。
作為交通強國第二批試點省份,四川省的建設試點實施方案于去年11月獲交通運輸部批復同意。其中,成宜高速成為方案的重點項目之一,同時還是四川省“新基建示范工程”、四川省交通強省“首批示范項目”。
強國試點、強省示范,其示范效應究竟在哪?四川數字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勇告訴記者,成宜高速在建設過程中,應用了世界領先的云計算、人工智能、高精度氣象、智能感知、高精度定位、車道級導航、智能誘導管控等技術,是名副其實的“智慧高速公路”。
據介紹,成宜高速公路是四川省內首條全要素、全覆蓋的智慧高速公路,總體建設包括三個部分。
第一部分是支持“自動駕駛”,試點選取試點路段配套建設自動駕駛基礎設施,達到支持L4級自動駕駛標準。
第二部分為全線“車路協同”,構建完善的高速公路網智能感知管控體系,實現車輛主動安全控制和道路協同管理。
第三部分則是全線“智慧高速”,基于數字新基建打造全方位智慧能力,旅客將在成宜高速上享受到更加安全、舒適、快捷的智慧出行。
井眼灣大橋
“智慧高速公路”絕不是新技術的簡單堆砌。據了解,四川鐵投集團通過與阿里云等前沿科技企業組成聯合實驗室,通過新技術解決老問題,實現了高速公路的數字化、精細化服務。
例如,基于阿里達摩院全覆蓋的雷(達)視(頻)融合核心技術,為高速公路提供全天候通行服務保障;基于北斗的高精時空定位能力,能夠為上萬臺設備以及車輛提供一秒不差的車道級定位;全媒體的用戶信息觸達,可提供高精度的車道級伴隨服務,讓車主從App、渠道得到實時路況精準推送,真真正正體驗“云”上出行。
成宜高速通過毫秒級的數字孿生技術打造了“數字平行世界”。
四川數字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未來交通工程院院長陳墾博士介紹,成宜高速基于車道級高精2D/3D地圖建模及雷視融合軌跡數據實時拼接,做到日夜不受光線影響,雨天、霧天不受惡劣環境影響,對真實高速的全量設施設備,以及車流、車速,異常事件,危險路況,極端天氣進行數字化實時還原,建立了可呈現車輛、設備、設施、態勢感知的可視化全景,可以提供多視角的車輛跟隨及車路協同遠程虛擬駕駛的服務新體驗。
在運營層面,目前,成宜公司已經率先實現了從基礎設施運營方到數據資源服務方的轉變,并從業務數字化方向進行六大提升,即協同運營、數據資產、行車安全、高效通行、出行陪伴以及產業生態。
大道既成,蜀道不再難。
成宜高速的建成,從設計施工到管理運行,既有車與路的協同,更有智慧和服務的融合,以超前的理念規劃出人們未來出行的全新模式。
周勇表示,作為面向“生態服務共享”打造的數字高速原創品牌,成宜高速將在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征程中努力打造樣板,為人民提供可信賴、高質量、更先進的出行服務。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