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4-20 14:34:01
◎客觀上,人跟人的免疫體系有差異,還有人有免疫缺陷,疫苗出現一些意外或者風險的情況是永遠存在的。
◎從目前進行的中和抗體交叉實驗結果來看,康希諾生物單針新冠疫苗對境內外流行的新冠病毒株均有保護作用。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每經編輯 陳星
進入后疫情時代,疫苗成了公共衛生領域的關鍵詞。
根據國家衛健委統計,截至4月18日,全國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19212.7萬劑次。
但與此同時,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也被人們所關注。當前,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的有效性如何?疫苗對人體的副作用體現在哪些方面?疫苗對海外變異毒株的保護效果如何?我們又該如何進一步提高我國疫苗接種率?
帶著一系列疑問,4月19日,在博鰲亞洲論壇2021年年會召開期間,《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了康希諾生物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宇學峰。
每經記者 張懷水 攝
NBD:當前,中國疫苗接種率還不算高,人們對疫苗安全的擔憂是一個重要方面,對此您怎么看?
宇學峰:首先有兩個概念要澄清,接種率和接種量不一樣,美國和我們接種的量差不多,但是美國的人口比我們少得多,所以接種率會高一些。
關于疫苗的安全性,就目前而言,從接種量來看,中國已經呈現出較大規模的接種量,在如此大范圍接種的情況下,應該出現的副反應差不多都已經看到了。
就康希諾生物的疫苗來說,我們在全球范圍內擁有超過百萬級的接種量,也在和全球合作伙伴緊密地跟蹤這些受試者,包括接種者后期的狀態。并且還在繼續觀察研究,跟蹤這些數據。目前來說,我們并沒有發現和疫苗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不良事件。
NBD:從實際體驗來看,有接種者反饋有酸痛、低熱等現象,這種副反應是否正常?
宇學峰:局部的疼痛、稍微有點疲勞、發燒等反應是正常的,因為疫苗的作用機制強調的是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兩重免疫,尤其是細胞免疫刺激形成一些細胞因子,炎性因子會讓人感覺到發燒,這是人體正常抗病毒的一個機制。就好比大家得了流感會發燒,這就是人體在抗病毒感染的過程。
NBD:我們在走訪中了解到,許多人對打疫苗持有觀望態度,或者是猶豫心態,打了疫苗究竟有沒有用?保護率能達到多少?
宇學峰:打疫苗猶豫的問題是全世界都存在的。有的是對科學的理解、有的就是個人的擔心,各種因素都有。大多數人還是能意識到疫苗的價值,大家希望疫苗百分之百安全。客觀上,人跟人的免疫體系有差異,還有人有免疫缺陷,疫苗出現一些意外或者風險的情況是永遠存在的。
疫苗保護率可接受的范圍,WHO有標準答案,即50%以上。目前,我國上市的疫苗都能達到這個標準,并且我國的疫苗在重癥保護方面的比例是很高的,我們的疫苗不僅有70%的保護率,14天就能產生,而且對重癥轉化的保護率達到95%以上。舉個通俗的例子,即便你感染了新冠病毒,也像得了正常的頭疼感冒一樣,不會有重癥,這就是對人體最大的保護。
NBD:康希諾生物正在研發單針疫苗,這種疫苗的保護率怎么樣?
宇學峰:首先要確認一個概念,國家對我們的疫苗批準叫有條件上市,藥監局會有嚴格的工藝驗證、質量驗證、臨床數據核查、有條件持續性研究積累等,這些數據都是“條件”。
其他有一些大家看到的疫苗叫緊急使用,緊急使用是由衛生健康部門根據國家對于流行病控制的需要,特許對未上市產品使用形成的意見。
對于公司正在研發的單針疫苗,三期4萬多人的臨床數據顯示,14天就可以起效果。尤其在疫情暴發的時候,如果打了一針馬上就管用,這對于疫情控制是非常好的手段,而且能夠降低醫療人員的負擔和醫療成本。
另外,我們疫苗刺激的是雙重免疫,人體有體液免疫、抗體免疫、還有細胞免疫,有些病毒躲在細胞里面不出來,可以用免疫識別把它消滅,而且有長期的細胞記憶,這個也是我們疫苗的一大優勢。
我們現在正在開發黏膜免疫,新冠病毒是通過呼吸道黏膜途徑進入人體的,我們把第一道防線設在感染人的起始點上,未來,我相信這種保護效果會是非常好的。
NBD:康希諾疫苗對國外的變異毒株是否同樣具有保護作用?
宇學峰:我們一直在關注和研究變異株,根據已經拿到的變異株,用已經免疫成功的人的血清來中和它,從目前進行的中和抗體交叉實驗結果來看,康希諾生物單針新冠疫苗對境內外流行的新冠病毒株均有保護作用。
NBD:目前,康希諾疫苗的產能狀況如何?年產量能夠達到多少?
宇學峰:我們的產能正在逐漸放量,天津的工廠年產量可以達到2億~3億支,這是已經上線的。我們和其他企業合作的公司也在緊鑼密鼓建設當中,未來2~3個月要投產,規模和天津的工廠差不多,保守估計,我們能夠達到5億劑的年產能。
NBD:康希諾正在研究吸入式疫苗,這方面有什么進展?
宇學峰:我們正在研究,剛剛開始臨床。我可以透露一個信息,吸入式疫苗在人體細胞免疫和抗體免疫上,只要用1/5的劑量就能達到和打一針同樣的效果。吸入給藥能夠大幅度節約成本,對于我們擴大產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