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29 09:15:47
每經記者 胥帥 每經編輯 張海妮
因雪球論壇大V“天地俠影”質疑牧原股份(002714,SZ)財務數據,A股養豬第一股近日被推上風口浪尖。爾后,交易所就該大V質疑內容下發問詢函。3月16日晚間,牧原股份披露了長達33頁的回復內容,解釋了少數股東ROE(凈資產收益率)遠低于母公司股東ROE、關聯交易多、“大存大貸”、固定資產和在建工程龐大等的合理性。
盡管牧原股份進行了回復,但認為牧原股份財務造假的聲音并未消除。就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近日也前往牧原股份所在地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鄧州市等多地,實探公司的養豬項目。記者連日走訪發現,牧原股份樓房養豬等在建項目均正常推進,已建項目也正常經營,并無異常。
針對外界質疑,記者獨家采訪到牧原股份首席法務官(CLO)、總裁助理袁合賓,他回應了財務質疑、固定資產增速高、關聯方牧原建筑等多個熱點問題。他認為,公司歷年的生豬出欄數據和固定資產增速相匹配,高毛利率和凈利率同行業周期波動有關。
不管是“天地俠影”的質疑,還是袁合賓的回復,都給投資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及角度的解讀,有助于市場進一步厘清真相。
點開視頻,記者帶你實探牧原的部分養豬項目
質疑一:子公司凈利潤數據“打架”?
回應:披露口徑不一致
近日,“天地俠影”的質疑,讓牧原股份成為焦點,也在投資者中引發不少爭論。3月16日晚間,牧原股份披露回復函,回應了相關質疑。
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也發現,回復函中牧原股份關于少數股東子公司財務信息,疑似與其前兩年年報的內容有出入,疑似“數據打架”。
牧原股份回復函披露,2018年和2019年,6家存在少數股東權益的子公司凈利潤分別為2224.2萬元、9.4億元。
截至2020年9月末,牧原股份存在少數股東權益的重要子公司共有12家。2018年成立的共有2家,2019年成立的共有4家,去年成立6家。
圖片來源:問詢函回復公告截圖
2018年成立的公司分別是南陽市牧原貧困地區畜牧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牧原畜牧)、南陽市牧原招商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牧原招商)。
回復函顯示,2018年,牧原股份存在少數股東權益的子公司凈利潤為2224.25萬元。但在2018年年報中,牧原畜牧和牧原招商的凈利潤分別為-1968.9萬元、1.6億元,合計1.4億元。兩個數據有上億元的出入。
2019年年報顯示,牧原畜牧、牧原招商、南陽市牧華畜牧產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牧華畜牧)、山東省牧華畜牧業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滑縣牧華畜牧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淮北市牧華畜牧業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合計凈利潤為10.2億元。回復函顯示,對應子公司2019年凈利潤為9.4億元。
那么,牧原股份的財務數據是否存在“打架”現象?
牧原股份首席法務官(CLO)、總裁助理袁合賓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上述兩處披露數據口徑不一致,故兩項數據之間存在差異。”
他進而解釋稱,在此次問詢函回復中,為了便于說明少數股東損益與歸母凈利潤的變動情況,確認的少數股東損益以少數股東實際投入之后的期間內享有凈損益的份額為基礎。故存在“少數股東權益的子公司凈利潤”口徑為少數股東投資當月及之后子公司實現的凈利潤。
質疑二:少數股東投資在建項目?
回應:投資收益存在生產周期
在合作項目中,牧原股份的合作方所獲收益低,是其此次被質疑的一個重要問題。對此,牧原股份解釋稱,與合作方主要是新投養殖場等項目,而新項目尚未到回報期。
自2018年12月起,牧原股份陸續引入安徽交控招商產業投資基金(有限合伙)、華能貴誠信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能貴誠信托)、中央企業貧困地區產業投資基金股份有限公司等外部戰略投資者,共同合資成立子公司。這些少數股東在牧原股份子公司的持股比例,多則48.72%,少則28.57%。
引入少數股東是為了撬動外部資本擴大生豬規模,這類子公司生豬養殖項目大部分都屬于建設初期或待建項目。
但穿透股權可以發現,除在建項目外,有合資公司持有牧原股份的部分子公司,包含成立時間較長、已成規模的子公司。
其中,華能貴誠信托持有牧華畜牧48.72%股權。據啟信寶信息,后者投資了鄧州市牧原養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鄧州牧原)等四家牧原股份子公司,其中,成立時間最早的是鄧州牧原,最晚的子公司的成立時間是2017年11月。
牧華畜牧持有鄧州牧原14.18%股權,對安徽鳳臺牧原農牧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達到64.29%,對山西原平牧原農牧有限公司的持股比例更是達96.77%。
圖片來源:啟信寶
安徽鳳臺牧原農牧有限公司的40萬頭生豬養殖建設項目還是牧原股份的再融資募投項目。但據牧原股份2020年半年報,該項目尚未達到預期效益,募集資金承諾投資2.7億元,截至2020年6月累計投了1.5億元,完成進度為55.58%。而在2019年年報中,該項目進度僅為39.19%。
實際上,鄧州牧原早在2010年就已成立,屬于牧原股份的“老本”。但隨著少數股東進來,鄧州牧原也一直在擴產。根據牧原股份去年半年報,鄧州牧原生豬養殖項目預算數為16.6億,工程累計投入占預算比例的73.82%。
鄧州牧原既有在建項目,也有轉固貢獻利潤的資產,《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前往鄧州市一探究竟。
鄧州牧原第一分場位于陶營鎮朱西村,距離鄧州市區約25公里。3月17日,記者來到鄧州牧原第一分場。以外墻為界,該養殖場與農田隔開,白色豬舍相互毗鄰,直線排開綿延數百米。外墻的幾處入口都安有監控攝像頭,并禁止拍照。沒有牧原股份的允許,外人不能進入養殖場。豬舍大門和飼料廠相隔一條馬路,當日下午,記者看見散裝飼料運輸車正在飼料廠裝貨。
鄧州牧原第一分場。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胥帥 攝
鄧州牧原十六分場、十七分場是去年新建項目,距鄧州牧原第一分場有十多公里,也在陶營鎮。根據《關于擬撥付鄧州市牧原2020年新建擴建養豬場獎補資金的公示》,十六分場新建項目評估資金552.16萬元,十七分場新建項目評估資金1022.88萬元。
鄧州牧原十六場。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胥帥 攝
鄧州牧原十六分場、十七分場與鄧州牧原第五分場相鄰,成“一”字排開。記者在鄧州牧原十六分場看到,該養殖場大門緊鎖,料槽附近停有兩輛大卡車。
沿著鄉村路一直朝里走,經過鄧州牧原第五分場后就能見到十七分場。十七分場門外約十米處有一道欄桿,旁邊有一臨時搭建的小屋,內有員工。
其中一名員工表示,十七分場已修好投產,“早就裝滿(豬)了。”由于豬處于密閉豬舍里,即便是在場里的豬舍外也看不到豬。該員工表示,十七分場是繁殖場,只有母豬,共1.6萬頭。
另一名十七分場員工也表示,里面豬舍基本上是滿的。
3月23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牧原股份位于內鄉縣的200萬頭生豬屠宰加工項目所在地,該項目于去年10月投產,總投資5億元。記者現場看到,屠宰車間剛剛完成一批生豬屠宰,機器正在自動分割,分揀白條豬肉。有現場工作人員表示,當天屠宰量在4000~5000頭。
牧原新建屠宰廠內景。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胥帥 攝
隨后,記者還去往牧原在王店鎮河東村的一處飼料廠,該飼料廠年加工飼料40萬噸。現場有運輸飼料的貨車正在進行進廠前的消毒準備工作。有工作人員表示,飼料廠經營正常,沒有異樣。
對于少數股東凈資產收益率的問題,袁合賓表示,少數股東投入時間是在2018年底,“不可能剛投入了,少數股東就有收益。投進來,這些公司要去建豬場,建豬場需要幾個月,加上母豬繁殖都需要時間”。
而像央企扶貧基金投入是因為牧原股份的扶貧做得比較好,“養殖場在農村,我們投資的縣需要養豬產業扶貧……央企扶貧基金有扶貧背景,投資牧原間接帶動當地產業發展。大家都看到養豬行業的未來趨勢,所以都愿意投”。
質疑三:多個在建項目審批受阻?
回復:相關批復現已取得
2020年以來,牧原股份加速發展生豬養殖業務,投資規模快速上升,且在建項目尚需較大規模資本投入。
截至2020年9月底,牧原股份超千億資產中,過半是固定資產及在建工程。
根據中誠信國際關于關注牧原股份經營狀況的公告,截至2020年9月末,牧原股份主要在建項目計劃總投資額為603.06億元,尚需投入252.17億元。同時,公司債務規模快速攀升,期末總債務為329.72億元,短期債務占比較高。
通過大規模資本開支,牧原股份在行業順周期擴張成為“養豬龍頭”。但從去年開始,公司的部分擴建項目似乎遇阻。河南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網上申報系統顯示,自去年以來,牧原股份多個在建項目顯示的審批結果為“不予受理”或者“未通過”。
圖片來源:河南省投資項目在線審批監管平臺網上申報系統截圖
其中,今年3月19日,滑縣牧原農牧有限公司滑縣十二場年加工21萬噸飼料項目不予受理;3月11日,杞縣牧原農牧有限公司于鎮后城分場生豬養殖項目不予受理;3月4日~5日,商水牧原農牧有限公司商水二十二場生豬養殖項目、河南牧原肉食品有限公司滑縣年屠宰200萬頭生豬項目不予受理;去年6月18日,上蔡牧原農牧有限公司二場生豬養殖項目未通過審批。
記者總結發現,不予受理的審批事項多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告知承諾。而像上蔡牧原農牧有限公司二場生豬養殖項目是因為項目水土保持方案未通過審批。
對于上述項目,袁合賓逐一進行了解釋:“滑縣十二場新增小料機組項目是讓補充編制人員相關社保材料后重新申報,目前環評審批正常辦理中;杞縣牧原農牧有限公司于鎮后城分場生豬養殖項目是環保局審核后要求完善報告書內容并補充附件,目前正在補充完善中,待完善結束后重新進行上報;商水二十二場生豬養殖項目已取得批復文件;河南牧原肉食品滑縣年屠宰200萬頭生豬項目于去年8月13日取得批復文件;上蔡牧原二場生豬養殖項目水土保持方案也是去年7月14日取得批復(文件)。”
鄧州牧原第十八分場生豬養殖項目和第十九分場也是在去年7月不予受理的項目。據了解,十八分場規劃年存欄0.4萬頭母豬、年出欄10萬頭商品豬,十九分場建設規模為年存欄0.8萬頭母豬、年出欄20萬頭商品豬。這兩家豬場的建設地點分別在鄧州市劉集鎮李謙橋村、鄧州市劉集鎮錢灣村。這兩家豬場不予受理的審批事項也是建設項目相關環評文件。
3月18日,記者注意到,錢灣村和李謙橋村這兩個村子緊鄰第十八分場和第十九分場的計劃地址,目前周圍農田長滿了小麥,看不出一點兒養殖場的動工痕跡。
“我們村和它們(牧原)達成協議,按照900元/畝地補償,現在等土地變更手續。”錢灣村一名錢姓村民告訴記者,第十九分場未開建原因是土地變更手續還沒弄好,要把基本農田變為一般農田。至于第十八分場未開建的原因,據他了解是鄧州牧原還沒有和李謙橋村村民達成協議。
袁合賓表示,鄧州牧原第十八分場、十九分場生豬養殖項目于2020年7月6日在河南政務服務網通過告知承諾制報告書項目申報端口進行項目申報,環保局因系統問題無法受理,系統默認不予批復辦理,后溝通后臺對系統進行修復后于7月14日重新申報,目前項目已取得批復文件。
“全國很多場,和很多老百姓打交道,有些有意見都能理解。這種工作,肯定有各種各樣的事情,但這些事情不影響我們整體項目的推進。”他說。
實際上,牧原股份最被關注的項目還是樓房養豬項目。去年以來,牧原股份多次接待投資者調研時都被問到樓房養豬進度。
牧原股份從去年開始新增樓房豬舍類型,于去年3月20日成立第一家樓房豬舍養殖公司,即全資子公司內鄉縣牧原現代農業綜合體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牧原內鄉),該公司于去年9月投產運營。
根據公司去年9月17日的投資者調研紀要,“目前公司所有的樓房養豬暫未投產,內鄉的接近完工,可能近期會部分投產,其他的較晚一些……未來幾個月會陸續裝豬……樓房養豬可能是6個月或8個月的建設周期,稍微長一點”。
據此推算,牧原股份的樓房養豬項目在今年3月和5月要建成投產。
那么,樓房養豬當前的項目進度如何?
內鄉縣是牧原股份董事長秦英林的發家之地,湍河穿城而過。牧原內鄉的樓房養豬項目距離縣城10公里。樓房養豬項目點,門口掛有“牧原肉食產業綜合體”的牌子,項目介紹稱,“總投資50億”、“年出欄生豬240萬”。
由于外人不得進入工地,記者翻過旁邊的渣土堆,看到了樓房養豬項目全景。工人正在現場施工建設,沒有停工跡象。樓房養豬項目的樓房不超過6層,距記者最近的一棟已經完成封頂,正在進行外立面裝修。從遠處可以看到,最高的兩層已有豬舍欄待裝,密密麻麻地堆積在過道。不過,樓房四周的主要干道尚未完成地面找平和硬化。
樓房養豬項目。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胥帥 攝
樓房對面的固糞處理棚已經搭建好,離心抽風機等設備也已裝好。“估計年底完工。”一名從事測繪的工人向記者表示。
3月23日,記者再次來到該樓房養豬項目所在地,發現另一頭有建成投產的樓房,目前已裝滿了豬。有現場工作人員表示,樓層自上而下分別是母豬、保育豬和肥豬。現在已經建好了五棟,估計3月底的生豬存欄量達15萬頭,“預計6月全部達產”。
記者通過VR眼鏡看到了樓房養豬內景。以保育豬為例,一圈有十來頭仔豬,正在吃飼料。從現場看,母豬舍和保育豬舍裝滿了豬。而在門口的規劃牌上,還呈現趕豬機器人、育肥轉豬車、刷圈機器人等圖樣。
“樓房養豬項目對我們(來說)也是探索和嘗試,我們20多年建的都是平戶豬舍。樓房豬舍看似一層一層,但絕不是一層一層簡單摞起來,它里面有很多技術、管理的應用。簡單說一個問題,母豬是在上面還是在下面,母豬是在六層還是在一層,所以這個事情需要協同。”袁合賓稱,他們會根據五棟樓的投產情況觀察,有不合適的就改,邊建設邊投豬。
紅色為樓房養豬已投產項目。圖片來源:公司供圖
質疑四:牧原建筑高管曾在上市公司
回應:考慮他的專業性
巨額的關聯交易是牧原股份被質疑的關鍵點之一。2017年~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牧原股份與牧原建筑的交易額分別為1.33億元、10.18億元、47.38億元和89.05億元。同期,牧原建筑毛利率分別為1.53%、1.27%、0.66%和0.36%。
可見,牧原建筑建設的項目基本不賺錢。
牧原股份在回復函中表示,設立牧原建筑的主要目的是服務于上市公司的快速發展、建設需求,不以盈利為主要目的,不存在利益輸送的情況。
2017年~2019年及2020年前三季度,牧原建筑承建的各豬舍的單方造價的算數平均數分別為保育舍1168.17元、育肥舍979.36元、后備舍1153.23元、懷孕舍1099.58元、哺乳舍1229.12元。
那么,這一豬舍價格是否符合行業價格?
“貴的2500元/平方米,便宜500元/平方米也有。”西部地區一大型養殖場負責人表示,大多數豬舍在1000元/平方米左右,其中土建成本要占七成,設備要占三成,前者包括基本的房屋建筑、土地等。
根據牧原股份披露的內容,去年前三季度,牧原建筑承建項目的直接材料成本為45.59億元,直接人工成本為32.06億元。而牧原股份提到,牧原建筑承建的豬舍單方造價與非關聯方建筑公司承建的豬舍單方造價差異率較小,牧原建筑承建豬舍的關聯交易價格是公允的。
不過,牧原建筑的建筑業企業資質是于2019年6月取得,包括鋼結構工程專業承包三級、建筑工程施工總承包三級、市政公用工程施工總承包三級。比如鋼結構工程專業承包資質一級、二級、三級。
“三級建筑企業資質滿足豬場的建設要求。三級建筑企業資質是建設大概15萬平方米以下,我們現在工程在15萬平方米以下,資質是夠使的。”袁合賓稱。
3月19日,記者根據牧原建筑工商登記地址找尋公司,因而來到內鄉牧原小區,這里已改為七里河畔。該處目前只能看到牧原內鄉發展指揮部,沒有牧原建筑。
另外,牧原建筑還在地方設立分公司,比如鄧州分公司。記者來到工商資料登記的陶營鎮朱西村大胡陂營115號,眼前只有尚未裝修好的房屋。
工商資料顯示的牧原建筑鄧州分公司所在地。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胥帥 攝
牧原建筑的唯一股東是牧原實業集團有限公司,秦英林持有85%的股權。李坤山是牧原建筑的法定代表人、執行董事兼總經理。不過,記者在網上沒有找到李坤山的公開資料。
記者掌握到的李坤山的企業內部名片顯示,李坤山的職務為工程師,名字下是目標進度管理崗,部門顯示是“牧原食品/牧原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總部)/牧原總部發展建設事業部”。
根據建筑英才網上牧原股份的招聘信息,其發展建設事業部3月25日尚在招聘招標管理崗。而在牧原股份2019年限制性股票激勵計劃預留授予激勵對象名單(授予日)中,作為核心技術人才的李坤山被授予股權激勵。根據牧原股份關于向激勵對象授予預留限制性股票的公告,激勵對象包含在牧原股份(含子公司)任職核心管理、技術和專業人員。不過在去年12月30日,這份名單有所調整,李坤山已不在名單中。
“如果不是高管,也不是財務,上市公司員工是可以在關聯方擔任高管的。”上海新古律師事務所王懷濤律師表示。
記者以應聘者身份向李坤山咨詢牧原建筑地址,其表示總部在南陽臥龍區龍升工業園。
牧原集團也在該工業園。3月23日,記者來到牧原集團和牧原股份的地址,上市公司的員工和集團員工在這里辦公,里面有籃球場、足球場、圖書館等設施,辦公樓門口寫有“牧原”二字。
牧原股份辦公樓外景。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胥帥 攝
“牧原建筑不會成天坐著跟集團在一塊兒辦公,因為它的工地是在全國各地,牧原建筑這些項目就分布在全國。”袁合賓說,對于牧原建筑鄧州分公司的問題,他表示,人可能在鄧州的各分廠搞建設,所以沒有掛牌。
“上市公司相當于一個發包方,(牧原)建筑相當于承包方,雖然說是一個發承包關系。但實際上是要更好地協作,才能幫助工程按質保量完成。但這肯定是有一個管理團隊,我們選擇一個能更好地把工作做好(的人)。”袁合賓說,李坤山并不在股權激勵計劃名單內,上述的企業內部名片是更改前的信息,他現在已不在上市公司。考慮到他本人的專業性,所以派他去了牧原建筑。
袁合賓說,牧原股份和牧原建筑合作,除成本和集采考慮外,采購設備需要穩定供應商。
“豬舍內部很復雜,這些設備都是我們自主研發的,我們研發之后交給生產廠家去生產,設備也是在不斷變動。廠家跟著我們的需求量產,這里面好多產品是非標產品,這些廠家對養殖場的依附性很大。”袁合賓表示。
質疑五:“大存大貸”和生物性資產造假?
回應:出欄量增速和投資增速匹配
一直以來,市場都對牧原股份的“大存大貸”較為關注。
截至2020年9月30日,牧原股份貨幣資金余額224.96億元,較2019年底增加105.76%;短期借款、長期借款、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應付債券合計275.58億元,較2019年底增加225.24%。
“你看的是一個時點數據。2020年豬價高,現金流好。還有在2019年底,和華能信托合作,存款增加了。”袁合賓說,2019年底的錢是準備在2020年上半年花掉,擴充規模。但是2020年遇到新冠疫情,建設停了,影響有三個月。
“當時我們還有一個很大的獎勵計劃,早一點開工獎勵多少錢,結果大家都在家,沒獎勵下去。”另外,一般花錢最多的是第四季度,而三季報的截止時間是9月30日。
對于牧原股份固定資產增速大的問題,袁合賓認為,這是和公司生豬歷年出欄量匹配的。算上母豬繁殖,仔豬育肥的時間,當年投資的項目一般在第二年產生效益。
“今年1~2月,生豬出欄頭數488.7萬頭,去年同期是139.5萬頭。可以看到我們出欄量增幅很大,況且1~2月還是銷售淡季。我們固定資產在增加,但我們出欄量也在增加。”袁合賓表示,如果發現固定資產在增加,出欄數在下降,那就很麻煩。
從牧原股份2010年~2020年的生豬出欄數據可見,2010年的生豬出欄數為36萬頭,2020年是1811萬頭。而2019年其出欄量為1025萬頭,“我們出欄量的增速和固定資產增速是相匹配的。2019年出欄量基本持平,但2020年又突然增長百分之八十多。”
在袁合賓看來,牧原股份每年的出欄量變化和豬周期價格波動有關,“2018年是一個低谷,那時首先要保證正常運營的現金流,所以固定資產的投資肯定放緩。等到豬價高的時候,利潤好,我們又會擴大投資。”
“大家認為茅臺可以有高毛利率和凈利率,養豬的不能,這是沒有認識到這個行業的真實情況,甚至我們覺得對行業帶有一些偏見。”袁合賓表示,養豬企業凈利潤率波動和豬價波動有關,“2016年的豬價在高位,我們利潤(率)大概在50%。到了2017年,可能就只有百分之二十多,2018年(豬價低谷)可能就到百分之五六。”
一直以來,因為生物資產的盤點問題,農業股會被質疑存貨造假。而像牧原股份全國如此多的養殖場,有質疑聲音認為公司多報生豬數量,虛構生物資產。
“對于生豬這類生物性資產的盤點,我們自己有內審,定期也要盤點。外部的中介機構和審計事務所,年底也會來盤點。”袁合賓稱,審計機構和公司每年會組織大量的人去現場盤點,而現在也會運用巡檢機器人查看豬舍,比如一個單位有100頭母豬,看看有沒有空缺,“現場和視頻方式,都有一套嚴格的審計規則和程序”。
“現在豬舍也不是誰想干都能干的,是各種科技、技術的一個綜合。”袁合賓表示,這起爭論給牧原的啟示是這兩年市值和規模發展很快,需要主動走出去,邀請投資者和媒體走進公司看看,“看看東北的牧原豬舍是什么樣,南方的豬舍又是怎樣的,讓大家更真實(地)了解公司實際情況。和大家做一個充分溝通和交流”。
記者手記丨:第三方審計機構或更有助于還原真相
牧原股份的財務風波過了一周,討論的聲音依然沒有停止。預付款設備方、信托資金“明股暗債”、在建工程成本資本化等等,這類問題仍然在論壇激烈討論著。
首先,這種討論是好事。有一句話說得好:“若批評無自由,則贊美無意義。”正是有了這么多投資者的質疑,才有了交易所問詢函,進而推動上市公司更細致地回復。在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注冊制時代,市場需要這種良性的正反饋互動。另一方面,質疑歸質疑,在沒有確鑿定性證據面前,“疑罪從無”還是應該有的。不能將質疑轉為認定造假,以農業股或者其他偏見冒然判定,這對上市公司也不公平。
“大道至簡”,檢驗造假的一個重要手段即經營或者在建工程是否異常。
實際上,牧原的項目很多,全國各地都有。記者只能在短時間選樣抽查,無法窺探全貌。記者前往的這幾個項目并未發現異常。
所以,想知道牧原全貌就非常依賴于專業的審計機構。實際上,對于引發熱議的重點公司,除上市公司聘用的審計機構外,我們應該嘗試引入更多的審計機構,比如投服中心指定的審計機構。通過各方的聯合審計,透明公正執行審計程序,相信結論會更令人信服。
本文著作權歸每日經濟新聞所有,授權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享有信息網絡傳播權,任何第三方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記者:胥帥
編輯:張海妮
視頻編輯:朱星運
視覺:劉陽
排版:張海妮 牟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