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10 09:18:45
每經記者 劉春山 每經編輯 張海妮
劉慶峰精彩觀點:
● 國家科技發展離不開源頭核心技術的創新,只有占據核心技術的高點,才能在產業發展中贏得主動,在國際競爭中擁有話語權,“不能在別人的院子里建大樓”。
● 現有政策與長期激勵創新創業人才的初衷不一致,因此建議將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納稅時點調整為激勵對象實際轉讓相關股權的日期。
● 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不僅依賴一系列關鍵單點技術由0到1的創新突破,也需結合典型規模化應用的重大牽引實現系統性創新。
第十屆、十一屆、十二屆、十三屆,從2003年開始,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已經連續多屆擔任全國人大代表,今年是劉慶峰第19次參加全國兩會。每年3月,劉慶峰都要從企業忙碌的管理中切換到“兩會模式”。作為大熱的人工智能企業的代表,趁著年后市值破千億的勁頭,劉慶峰和科大訊飛備受市場關注。
站在“十四五”的新起點,今年“兩會”劉慶峰一共準備了八份建議,包括《優化稅收及再融資政策,加強科技企業創新能力》、《構建系統性創新能力,強化我國產業鏈自主可控》、《利用人工智能技術建立傳染病和重大危險疾病國家智慧化防控體系》、《加快人工智能在我國基層醫療的應用,建設健康中國》等。
就兩會建言以及企業發展相關內容,近日,劉慶峰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的專訪。劉慶峰表示,國家科技發展離不開源頭核心技術的創新,只有占據核心技術的高點,才能在產業發展中贏得主動,在國際競爭中擁有話語權,“不能在別人的院子里建大樓”。
他同時提到,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不僅依賴一系列關鍵單點技術由0到1的創新突破,也需結合典型規模化應用的重大牽引實現系統性創新。單點技術創新解決局部應用場景需求,全面解決社會重大命題必須要搭建一個系統性的舞臺,利用系統性創新迎接人工智能大未來,才能把握更多的主動權。
今年兩會上的劉慶峰。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呼吁上下游企業緊密合作
協同解決人工智能產業“卡脖子”問題
“未來十年將是屬于人工智能的新十年。”劉慶峰表示。
在近幾年的兩會政府工作報告中,人工智能作為國家戰略科技力量被多次提及并強調,在產業層面人工智能也推動著高質量的經濟發展。此次兩會中,劉慶峰的建議也主要圍繞人工智能展開,希望AI在重大疾病國家智慧化防控體系建設、教育評價體系改革、科技適老等熱點問題上發揮更大價值。
在劉慶峰看來,當前,我國在算法、應用等部分領域已處于全球并跑水平,但縱觀整個AI產業鏈,我國在基礎軟件開發、芯片設計及量產等方面還相對落后。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不僅依賴一系列關鍵單點技術由0到1的創新突破,也需結合典型規模化應用的重大牽引實現系統性創新。打通我國人工智能產業鏈關鍵環節,形成閉環并持續迭代優化,從而提升我國人工智能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競爭壁壘,實現自主可控。
對于人工智能發展的未來,劉慶峰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中國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要由“單點技術創新”升級到“系統性創新”。過去,人工智能企業一直在各關鍵技術點上進行持續的創新突破,基于單點技術創新解決局部應用場景需求,但要解決社會發展中的重大命題,僅靠單點技術創新很難,必須要搭建一個系統性的舞臺。因為它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包括了關鍵的場景、需求、資源、教研以及管理模式的一盤棋。
“未來我們要用系統性創新迎接人工智能的大未來,把握更多的主動權。”劉慶峰介紹,系統性創新需要三大要素的支持,包括單點核心技術跨越鴻溝能力、創新鏈條上關鍵技術的深度融合能力和重大系統性命題的洞察解析能力。他同時稱,在新基建大戰略下,智能語音交互將成為萬物互聯時代的人機交互入口和新型信息技術基礎設施。
劉慶峰建議,發揮我國市場優勢,通過我國巨大的市場潛力吸引更多的國內企業投入到急需的自主可控的技術和產品研發工作中,從而進一步推動國產化替代的進程。同時,組織協調上下游企業開展緊密合作,推動人工智能算法廠商和芯片廠商,芯片研發廠商和芯片生產廠商形成高效、系統的推進機制,協同解決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卡脖子”問題,確保產業鏈安全。
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區中國聲谷、科大訊飛。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調整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納稅時點
激發創新潛力
推動將人工智能技術應用到更多領域之外,劉慶峰今年的8個議案中,建議優化稅收及再融資政策顯得與眾不同。劉慶峰希望將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納稅時點調整為激勵對象實際轉讓相關股權的日期,這也是暨2020年“兩會”建議之后,劉慶峰今年再次重申該項建議。
股權激勵一直是企業驅動員工奮斗、留住人才的重要方式。科大訊飛于去年9月份發布了最新的股權激勵方案,擬授予占總股本1.24%的限制性股票,這也是科大訊飛史上覆蓋人數最高的股權激勵計劃。激勵核心骨干、業務能手,激發更多創新,從而推動公司業績高速增長。
根據相關政策要求,一直以來,對于非上市公司授予本公司員工的股票期權、限制性股票等,激勵對象在取得股權激勵時可暫不納稅,遞延至轉讓該股權時納稅。但對于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個稅繳納規定為“自股票期權行權、限制性股票解禁或取得股權獎勵之日起,在不超過12個月的期限內繳納個人所得稅”。
“這樣一方面導致激勵對象在沒有賣出股票獲得現金收益的情況下交稅,存在較大資金壓力;另一方面,迫使激勵對象在納稅時點為了納稅不得不提前賣出股權激勵所獲得的股票,從而影響到股權激勵的中長期激勵作用。”劉慶峰介紹稱,對近百名上市公司的激勵對象進行訪談調查可以發現,激勵對象100%都希望在賣出股票時再繳稅。
劉慶峰表示,現有政策與長期激勵創新創業人才的初衷不一致,因此建議將上市公司股權激勵的納稅時點調整為激勵對象實際轉讓相關股權的日期。
劉慶峰同時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上市公司再融資用于非資本性支出視同補流,但比例不能超過30%,影響了上市科技公司通過資本市場再融資的方式擴大再生產。科技企業大都具有輕資產、高研發投入的特點,在面臨科技戰的不確定性之下,往往提前儲備流動資金也是當前全球形勢下的必要戰略行為。
當前資本市場對再融資政策的“一刀切”,束縛了科技型企業利用再融資進行技術攻關與把握產業機會。他因此建議允許科技型企業特別是歷史信用比較好的龍頭型科技企業,再融資時不受非資本化投入占比的限制,使得企業可以持續優化資產負債結構、加大研發投入持續創新。
千億市值后
人工智能白馬股的新挑戰
2019年實現百億營收之后,今年初科大訊飛也站穩了千億市值。
“在人工智能2.0時代,達到十億用戶,實現科大訊飛千億收入,帶動萬億產業生態。”站到新的起點上,劉慶峰這樣定義科大訊飛未來的發展目標。
五年之內,科大訊飛想要實現千億營收并非易事。事實上,在人工智能語音行業,科大訊飛并非沒有對手,反倒可以說是巨頭環伺。BAT等均有自己的智能語音產品,科大訊飛還要面臨同類創業公司,以及一大批關注語義理解的新興企業。
如何建立自己的“護城河”?
“我們有獨特的關鍵引擎,使得我們不是在一個紅海中競爭,而是可以按照我們的戰略布局。”劉慶峰認為,人工智能時代,因為每個用戶的個性化需求有望被更好地滿足,所以在各個細分領域的創業英雄更容易持久成功,更難以被替代。
一直以來,劉慶峰強調的是將人工智能技術落地到場景實處,在教育、醫療、智能硬件等細分領域持續深耕商業化。
提出千億營收的目標之后,劉慶峰開年便對科大訊飛組織管理系統“動刀”。今年2月,科大訊飛管理層從之前的輪值總裁,調整為固定總裁,吳曉如擔任總裁負責公司常規經營管理工作。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科大訊飛早前開始執行輪值總裁制,從而使董事長劉慶峰不再兼任總裁,由吳曉如、胡郁、陳濤三位聯合創始人每年輪流擔任公司輪值總裁,經過 6 年已經輪崗了兩輪。
科大訊飛輪值總裁胡郁(中間)等接受媒體采訪。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春山 攝
對于為何做出這樣的變動,劉慶峰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這樣安排主要還是為了實現更好的分級管理。自2009年4月以來,主持生產經營管理工作的總裁職務一直由董事長兼任。2014年科大訊飛開始探索實行“輪值總裁制”,具備條件后演進至“總裁制”,目前公司這個條件已經具備了。
“人工智能像水和電一樣無所不在,正在快速進入到我們社會生活的每一個方面。”劉慶峰表示,全民邁入數字生存時代、企業的數字化轉型、人口老齡化所帶來的服務需求,讓人工智能面臨前所未有的重大機遇。
記者:劉春山
編輯:張海妮
視覺:蔡沛君
排版:張海妮 馬原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