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08 19:56:11
◎鋰電股未來的預期差仍然可能存在于固態電池和儲能。
◎“智能”大于“音箱”,交互再定義與場景拓展將有利于智能音箱產品的長期發展。
《老記吹“牛”》欄目,由《每日經濟新聞》資本市場資深的記者、編輯每天篩選一些行業、公司的亮點,為大家的投資決策提供輔助和參考。
文章要點:
要點一:鋰電板塊對鋰漲價的利好已經鈍化,板塊需要新的估值邏輯。
要點二:預期差可能還是在固態電池和儲能,特別是后者,這是電動汽車之外對鋰的最大需求增量。
看這兩個消息,有報道澳大利亞將啟動關鍵礦物“增值計劃”。稀土和鋰礦是澳大利亞擁有最寶貴的資源。以往,澳大利亞直接原礦采選后,加工為稀土精礦、鋰精礦賣到全球市場。下游的鋰鹽廠再將鋰精礦加工,再往產業鏈下游走。所以,澳大利亞只賺了礦的錢,沒有賺到加工錢。現在澳大利亞是想把加工留在國內,賺兩筆錢。但澳大利亞在鋰鹽加工工藝上并不占優勢,希望與行業參與者合作。
另一個是全國兩會期間反復說的碳中和。
清潔能源是未來十年全球最確定性的需求,各國對上游的依存度和重視度可見一斑。
上周,碳酸鋰、氫氧化鋰、鋰精礦價格還在漲,分別上漲2.5%、3.1%、7.9%。
圖片來源:東方財富Choice
這是價格趨勢,這個拐點趨勢還是很明顯的。但贛鋒鋰業、天齊鋰業、雅化集團、盛新鋰能上周股價延續大跌,今日仍然跌勢不止。這只能說明一件事,鋰電板塊對鋰漲價的信息已經鈍化。這是最痛苦的一段走勢——下跌趨勢中,對任何利好免疫。
鋰電股要想重新創新高,需要有打開估值空間的邏輯,也就是預期差。
筆者認為鋰電股未來的預期差仍然可能存在于固態電池和儲能。
近日,據外媒報道,海外分析公司FutureBridge認為,2025年,固態電池的成本將與鋰離子電池達到同等水平。豐田、大眾都在推固態電池的研發。而從結構看,固態電池成本結構會重塑價值鏈,比如必備的金屬鋰。
儲能會拉動鋰電池需求,最近國內的儲能電池建設有點加快的意思。6日,山西省規模最大的鋰電池儲能裝備制造項目——1GWH儲能裝備制造項目在朔州經濟開發區啟動。
所以,短期殺跌并不意味著這個板塊徹底崩盤,相反,筆者覺得上游資源重要性的邏輯會愈發強化。
只不過,這些邏輯要看市場認不認。
(文/蟋蟀)
文章要點:
1)今年前2個月我國機電產品出口情況同比增長54%,智能音箱出口值得重點關注。
2)“智能”大于“音箱”,交互再定義與場景拓展將有利于智能音箱產品的長期發展。
最近的海關數據顯示,我國前2個月的機電產品出口情況大好,同比增長54%,占到出口總值的60.3%,其中智能音箱等產品廣受青睞。央視財經的報道也指出,在廣東深圳的一個智能音箱生產車間里,生產線上一派繁忙景象。
作為疫情大環境下“宅經濟”中的爆款,智能音箱在2020年就出現了創紀錄的銷售量。據Strategy Analytics近期發布的研究報告顯示,2020年全球智能音箱銷量達到了創紀錄的水平,突破1.5億部。而根據數據調研機構Canalys在去年底發布數據預測,2021年全球智能音箱預計出貨量將達到1.63億臺,整體增長21%。
作為家庭智能物聯的重要抓手,智能音箱的市場競爭還是較為激烈,在全球市場上亞馬遜和Google占據了近一半的份額,而在中國市場上“BAX”的占據了93%的市場份額。
數據顯示,2020年第四季度,亞馬遜以28.3%的市場份額引領總的智能音箱市場,Google以22.6%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二,其后分別是百度(6.3%)、阿里巴巴(6.3%)、蘋果(7.8%)以及小米(6.5%)。
智能音箱從2017年的“音箱元年”發展至今,隨著硬件配置迭代、軟件技術的升級,現在已經呈現出“屏幕化升級”、“AI交互再定義”的兩個趨勢。因為隨著家庭物聯網場景的深入,智能音箱作為家居體系的控制中心,對多終端的監控和交互需求已經有了較高要求。結合遠場語音交互、眼神喚醒、手勢控制、人臉識別的多模態人機交互技術的成熟,智能音箱已經成為人們購買智能家居的標配。像點歌、天氣預報、控制其他智能家居(開關空調、預加熱熱水器)等應用場景已經較為普及,所以現在“智能”已經大于“音箱”。而此前已經形成共識,進入爆發階段的智能駕駛領域,智能音箱作為語音交互的標配,滲透率也會大幅增加。
智能音箱相關個股:
國光電器(002045.SZ):國光電器是國內電聲行業的領先企業,產品主要包括揚聲器、音箱等聲學產品及鋰電池產品。據國聯證券研報分析稱,公司在揚聲器和音箱整機ODM 領域積累了較強的技術實力和客戶基礎。
*ST奮達(002681.SZ):據中金公司研報分析稱,公司是阿里、百度、京東等主流智能音箱品牌主要代工廠。2021年2月24日公司在互動易上回復稱,未來將重點突破以人工智能為核心的智能語音音箱、智能穿戴等新興消費類電子產品。2020年11月公司在互動易回復稱,公司與阿里巴巴合作的天貓精靈智能音箱已連續四年取得智能音箱品類銷售臺數、銷售額雙料第一的成績。
(文/弩張)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依據,入市須謹慎。)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