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人物

每經網首頁 > 人物 > 正文

全國人大代表、禹洲集團董事局主席林龍安:利用香港雙向橋梁作用,貢獻國家“雙循環”戰略

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07 20:59:05

◎利用香港業界的國際經驗和金融網絡,在“雙循環”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用,做大做強香港金融市場。

◎加強推廣香港品牌,便利港商于內地銷售產品,協助“香港制造”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

每經記者 吳若凡    每經編輯 魏文藝    

今年全國兩會,全國人大代表、禹洲集團董事局主席林龍安提交了一份《關于利用香港雙向橋梁作用貢獻國家“雙循環”戰略的建議》的議案。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林龍安在這份議案中指出,國家在疫情下作為帶動國際經濟復蘇的火車頭,中國香港可憑借優勢貢獻國家在“雙循環”戰略發展中所需,同時藉此走出困境、重振經濟,實現長治久安。

“雙循環”是國家未來經濟發展的主軸,香港作為世界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過去累積了豐富的人才和經驗。但由于全球經濟環境轉差,香港的社會發展正處于比較艱難的時期,同時也反映出香港深層次的原因是:產業空心化,過分依賴金融、地產和服務業,導致城市經濟抗風險能力較弱;人才空心化,科技研發等尖端人才因沒有用武之地,加速流失。

全國人大代表、禹洲集團董事局主席林龍安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在這份議案中,林龍安提出了五個建議:

首先,香港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循環的“促成者”。國家“雙循環”戰略,是在百年大變局歷史關口,國家經濟發展模式的重大轉變,關乎香港的未來。在國家新格局下,香港需要利用雙向橋梁作用貢獻國家“雙循環”戰略,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香港享有“一國兩制”的優勢,可進一步強化在國際循環中的“中介人”角色;另一方面,可聚焦內地市場商機,更好地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以大灣區發展為切入點,積極成為國內大循環的“參與者”和國際循環的“促成者”,發揮好這雙重角色將為香港經濟帶來源源不絕的動力。

其次,利用香港基礎科研力量為內地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服務。香港擁有全球頂尖的基礎科研力量,創新能力居亞太區前列,五大高校進入世界大學100強,在生物醫學、神經科學、基因組學、疫苗技術、干細胞技術、人工智能、計算科學與信息技術、智能城市等方面,一直走在全球前端;在發展物聯網、大數據分析、云計算、信息和風險管理、網絡保安等方面也有較大優勢,可支持內地產業創新向縱深發展。香港還擁有高端的科技創新支持系統,包括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科研體系、高水平的智慧財產權保護、世界級的金融服務業,以及國際一流的營商環境,便于匯聚國際高端的創新要素,尤其是高質素的創新人才,為內地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服務。內地則擁有龐大的市場、以及轉化科研成果和先進制造能力,雙方形成強有力的互補合作關系,未來在配合內地,尤其是大灣區以創新驅動引領“內循環”方面將發揮獨特作用。

第三,依托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參與“雙循環”。香港要以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建設為依托,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及國家“十四五”規劃。包括加強推廣香港品牌,便利港商于內地銷售產品,協助“香港制造”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放寬本港業界準入門坎,加強大灣區金融市場互聯互通,深度參與內地金融市場,利用香港業界的國際經驗和金融網絡,在“雙循環”戰略中發揮更大作用,做大做強香港金融市場;加強推動香港電子商貿,對接“國內國際雙循環”。

第四,建議香港在創新金融領域與內地加強合作。金融是實體經濟的重要支撐,在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全面及優質的金融服務非常重要。香港一直是內地企業境外融資中心,亦是國際資金進入內地市場的重要渠道。香港資本市場與內地資本市場可相互補充并相互促進。香港是離岸人民幣業務的樞紐,擁有最大的離岸人民幣資金池,處理全球七成以上的人民幣貿易結算。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持續,在人民幣投資及風險管理產品方面,香港將有很大發展潛力。建議香港在創新金融、絲路金融、民生金融、綠色金融等領域,與內地加強合作,促進創新科技與創新金融的深度融合,帶動 IPO、財富管理和人民幣離岸市場加快發展,在推動內地金融擴大開放的同時,進一步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

最后,香港可幫助內地通過外資連接國際市場。“雙循環”以“內循環”為主,但并不排斥開放發展的大方向。未來內地仍將擴大開放,以更高水平的開放推進國際經濟大循環。香港作為全球最自由開放的經濟體,可在其中扮演關鍵角色。首先,香港要開放市場擴大進口,為其他國家提供更加廣闊的市場機會,將國內市場打造成為吸引國際商品和要素資源的巨大引力場;其次,把外資納入“外循環”體系,在加快引資補鏈、擴鏈、強鏈的同時,通過外資連接國際市場。香港推進“外循環”,不僅可重塑國家參與國際競爭和合作的新優勢,亦有助于國家將領先的科學技術向國際市場推廣,助推更多國家標準升級為國際標準。

(鎂刻地產原創,喜歡請關注微信號meikedichan)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禹洲 林龍安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1

0

免费阿v网站在线观看,九九国产精品视频久久,久热香蕉在线精品视频播放,欧美中文字幕乱码视频
自偷精品视频三级自拍 | 在线a天堂亚洲 | 中文乱码字幕在线观看直播 | 亚洲AV秘片一区二区三3 | 亚洲国产综合在线观看不卡 | 日本亚洲欧洲无免费码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