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1-03-04 14:46:21
◎要研究建立和完善智能建造標準體系及評價體系,推動建立和完善智能建造的基本規定、評分體系、評價等級、評價機構等,加快實現智能建造技術和產品的市場化應用,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要支持農業重點企業大力參與全球農業投資開發,建立海外農業基地。同時,試點打造大規模的無人化農場,提高農業生產力。
每經記者 黃婉銀 每經編輯 魏文藝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碧桂園集團董事會主席楊國強長期持續關注智能建造、職業教育、海外農業、鄉村扶貧等領域,多年來的兩會提案均涉及這些領域。
3月4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楊國強為2021年全國兩會帶來4份提案,其中一份是《關于加快研發應用智能建造產品技術推動建筑業數字化轉型的提案》。
楊國強表示,目前我國建筑業大而不優,落后的施工手段及施工方式制約了行業效率及建筑質量提升,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施工安全問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代表了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方向。
碧桂園董事會主席楊國強 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建筑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2019年我國全社會建筑業實現增加值70904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16%,有力支撐了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但目前我國建筑業大而不優,落后的施工手段及施工方式制約了行業效率及建筑質量提升,無法從根本上解決施工安全問題,行業“招工難”“用工荒”現象也在不斷加劇。
而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智能建造與建筑工業化協同發展代表了建筑業高質量發展方向。
因此,楊國強建議,首先應大力支持建筑機器人及智能施工設備的研發應用。同時,在現有龍頭企業研發成果基礎上,大力推動建筑機器人及智能施工設備投入工程項目建設,加快試點推廣,提升工程施工智能化水平。
據碧桂園方面披露的數據,碧桂園旗下專攻建筑機器人的研發、制造與應用的企業——廣東博智林機器人有限公司目前在研核心零部件及軟件47款,關鍵零部件和核心技術也在加快自主化。博智林現有在研建筑機器人50多款,覆蓋主要建筑工藝工序。
其次,要加快推進以BIM數字化技術為基礎的產業互聯網平臺建設。推動BIM技術在建筑全生命周期的一體化集成應用,實現設計、采購、生產、建造、交付、運行維護等階段的信息共享。
要推動一個行業進步與發展,自然要不斷完善行業標準和體系。楊國強在提案中表示,“要研究建立和完善智能建造標準體系及評價體系,推動建立和完善智能建造的基本規定、評分體系、評價等級、評價機構等,加快實現智能建造技術和產品的市場化應用,推動行業轉型升級。”
中國糧食需求總量非常大并且呈剛性增長趨勢,去年僅大豆進口量就超1億噸,肉類進口量也連年攀升。但現階段國內土地資源有限,制約了農業的發展,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擁有廣闊的可耕土地,蘊藏著巨大的農業發展潛力。
隨著我國“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深化,中國農業企業完全有能力率先“走出去”,大力拓展國外農業投資市場,為國家糧食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但與此同時,目前我國農業產業鏈自動化水平整體不夠高,而且種植業、養殖業領域許多高端品種大量依賴國外進口,不利于國家糧食安全。農業“走出去”還涉及到出國人員的海外安全和成本問題,海外國家也普遍不希望有大量外來人員入境。
在楊國強看來,在這種情況下,加快布局“無人化農場”應用場景,廣泛應用農牧機器人、自動駕駛農機設備等新技術,推進種源研發和產業化應用,將成為占據全球農業發展制高點的重要手段。
地產、機器人、現代農業一度被形容為碧桂園發展的“三駕馬車”。而近年來,楊國強尤其對智能機器人、現代農業非常重視。
2018年,碧桂園宣布引入高科技發展現代農業,布局農業全產業鏈條,包括前端研發、中端生產組織和以社區門店為主體的終端銷售。
楊國強建議,要支持農業重點企業大力參與全球農業投資開發,建立海外農業基地。同時,試點打造大規模的無人化農場,提高農業生產力。
去年10月,碧桂園與北大荒共同打造的全球首個超萬畝無人化農場——黑龍江建三江七星農場已經亮相。在這個無人農場中,可以實現水田筑埂、攪漿、插秧、旱直播、飛防、秋翻地、旋地以及無人化旱田滅茬、翻、耙、起壟、播種、噴藥等20項農機作業無人化。
楊國強最后強調,應加快推進種業研發應用,同時大力培育建設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和自主知識產權的重大品種品牌,逐步突破國外種業資源的壟斷,讓我國擁有屬于自己的“農業芯片”。
(鎂刻地產原創,喜歡請關注微信號meikedichan)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