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23 09:15:27
每經記者 朱成祥 每經編輯 陳俊杰
李明磊(化名)正在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學習,培訓4-6個月,費用1.5萬元,每周上一天課。
這家揭牌已兩個月的大學自我定位為“全國首個聚焦產業人才培養的集成電路大學”。李明磊現在算不得,以后也不知道能不能成為集成電路產業人才,但這和他有無“畢業”沒關系,而是他學習的內容和芯片設計無關。
“我們不是學芯片設計的,是過來學嵌入式的,主要學習內容是C語言。招我們進來的并不是集成電路大學。”李明磊告訴記者。
到“集成電路大學”來學C語言,招生的還不是校方?那國內首個“芯片大學”教的啥,誰在教,誰又在學?走,我們去一探究竟。
具備辦學硬件:但與傳統大學有明顯區別
2020年10月22日,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在江蘇南京江北新區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揭牌成立,校長由東南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時龍興擔任。
在記者得到的一本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宣傳手冊上,其強調“是全國首個聚焦產業人才培養的集成電路大學”。
2020年12月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來到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所在地——南京市江北新區七里橋北路6號。剛下車,映入眼簾的便是“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八個大字,站在門口遠觀,該校頗有傳統大學的風采,?;崭邞以诿嫦蚵房诘膬蓷潣巧?,而環繞學校的路燈上,印著校名的廣告牌在風中依次排開。
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校門口 每經記者 朱成祥 攝
走進細看,校徽外側為“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字樣以及“Nanjing integrated circuit university”,中間是帶有電路板紋理的學士帽以及該??s寫“NICU”。從總平面圖俯瞰,該校區由5棟樓組成,其中3號樓為目前的主教學樓、辦公樓。而3號樓、4號樓后方,分別有一個籃球場和小型足球場。
目前該校投入使用的僅有3號樓1樓及2樓的一半,其中一樓為該校黨政辦、校長室、書記室、師資與學員服務辦公室以及職業創業指導辦公室等辦公場所。2樓的西半部分是已經投入使用的教室,東半部分已經裝修好,但尚未投入使用。
記者走訪3號樓發現,該棟樓3樓、4樓仍在裝修施工過程中,而5樓、6樓還處在毛坯狀態。另外,1號樓為江北新區(自貿試驗區)人力資源綜合服務大廳,并非集成電路大學辦公教學場所;4號樓為創業研發中心,但該棟樓的電梯無法上行,且一樓積灰嚴重,似乎尚未投入使用。而據3號樓3樓裝修人員介紹,他們原來負責的是2號樓的裝修,該棟樓主要功能是食堂和會議室。
從硬件配置看,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已經初步具備一個大學的辦學條件。不過,該“大學”與傳統大學仍有明顯的區別。南京集成電路大學也在官網上表示:“不是一所傳統意義上的大學,更像是一個銜接高校和企業、推進產教融合的開放平臺,是高校教育的重要補充,是企業選才的重要來源。”
事實上,南京集成電路大學的宣傳口徑一直比較模糊,一方面在宣傳手冊等途徑宣稱是首個集成電路大學,另一方面又在官網表示并非傳統意義上的大學。
12月7日上午,記者再度來到南京集成電路大學,盡管是工作日, 3號樓一樓辦公區域依然空空如也,校長室、書記室、會議室等都無人辦公。幾經輾轉,記者聯系上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宣傳工作負責人員,不過其表示現在正忙于展會,等下周一再對接后續采訪工作。
圖片來源: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官網
12月14日,記者再度聯系她時,其表示:“(南京集成電路大學)領導暫時不對外接受任何形式的采訪。目前階段,都在沉下心做事。”
由于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校長時龍興同時也是東南大學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在等待期間,記者也多次致電時龍興辦公室電話,不過一直未能接通。
目前,該校官網的運營者為南京集成電路產業服務中心有限公司,而該公司有一家全資子公司便叫做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有限公司。根據啟信寶數據,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5月。南京集成電路大學3號樓裝修人員也曾對記者表示,他們裝修團隊是自2020年5月起進駐該園區(校區)開始工作的。
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有限公司注冊地址為南京市江北新區星火路17號創智大廈1號樓,而南京集成電路大學網站顯示的實驗室,同樣位于創智大廈。
12月7日,記者來到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有限公司注冊地址創智大廈,只見該大廈多是實驗室而少有辦公人員,比如儀器設備共享實驗室、芯片測試實驗室和EDA計算中心等。據一位工作人員介紹:“領導都在騰飛大廈D座4樓辦公。”12月8日,記者又趕赴騰飛大廈,然而撲了個空,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及控股公司領導彼時均在機場,準備趕赴重慶參展。
宣傳手冊顯示,南京集成電路大學的前身分別是ICisC(南京集成電路產業服務中心)人才培養與服務平臺,以及集成電路產業協同創新學院。而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有限公司的前身,恰好為南京集成電路產業協同創新學院有限公司。
南京集成電路產業服務中心有限公司運營著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官網 每經記者 朱成祥 攝
如此看來,南京集成電路大學雖然名為大學,硬件配置上類似于大學,但更大程度上是公司化運營的培訓機構、培訓平臺。
據其官網顯示,該校與傳統大學有四點區別。傳統大學承辦主體是教育部、省、市;定位為研究型、本科和高職畢業;發放學位證書;學習人員稱之為學生。而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承辦主體是國家級新區(南京江北新區);定位于產業人才;發放結業證書;學習人員稱之為學員。
培訓以嵌入式為主:與芯片設計關聯度不高
值得注意的是,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共設有五大學院,包括集成電路設計自動化學院、微電子學院示范基地、集成電路現代產業學院、集成電路國際學院和集成電路未來技術學院。然而從目前線下課程設置以及教學內容看,絕大部分與集成電路芯片設計關聯度不高。
南京集成電路大學3號樓一樓展示開班匯總表顯示,11月份有兩個學院開班,包括現代產業學院、設計自動化學院,面向對象有學生、教師。不過從課程起止時間上看,11月份開班持續時間較短,大部分不超過一周。而12月份開班學院、課程明顯增多。不過,培訓的課程持續一個月的,仍以嵌入式、高級系統工程師為主。
“我們不是學芯片設計的,是過來學嵌入式的,主要學習內容是C語言。招我們進來的并不是集成電路大學,而是蘇嵌教育。”學員李明磊對記者表示。
培訓課程以嵌入式工程師為主 每經記者 朱成祥 攝
李明磊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的一名大四學生,經過斌哥(化名)的校園宣講過來參加培訓。培訓費用為1.5萬元,培訓4-6個月,每周學習一天,單天學習時長7個小時。
據李明磊透露,他們班上基本上是大三、大四的本科生,來這里培訓是屬于校企合作的產物,學員主要來自南京工程學院、南航金城等。
對于為何選擇參加培訓,李明磊表示,獨立學院出來的學生本來找工作就相對比較困難,何況他的專業又不好。因為之前有同學來這里參加培訓,且找到了薪資較好的工作,所以他也選擇過來了。
隨后,記者又以擬報名學員身份聯系上蘇嵌教育負責招生的斌哥。斌哥對記者表示:“我們現在培訓課程倒不是芯片設計,而是嵌入式。對于本科生來說,直接跳到芯片設計(比較困難)。從他們的就業需求來說,主要還是以嵌入式軟件、硬件和操作系統為主。然后課程也是循序漸進的,慢慢深入。芯片設計這門課程在規劃當中,后續會根據政策、就業方向,發布一些新的課程體系。”
斌哥強調:“芯片設計對華為都是難題,何況下面的培訓(機構)。很多在校大學生連C語言都搞不定,單片機還玩不轉,讓他們學芯片也是泡沫。所以說芯片類培訓不是件簡單的事,受眾是一方面,師資也很重要。如果連真實的就業去向都無法保障,這對學員也是不負責的。”
據了解,蘇嵌教育運營主體為南京優奈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實控人為林新華。記者查詢發現,林新華同時也是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外聘教授。根據啟信寶信息,南京優奈特經營范圍包括信息系統研發、建筑智能化系統研發;信息系統工程咨詢、教育信息咨詢;以及職業技能培訓(不含與學歷教育相關的培訓或服務)。
蘇嵌教育微信公眾號曾發文稱:“2020年10月22日上午10點,南京集成電路大學舉辦了揭牌儀式,蘇嵌教育和南京理工大學紫金學院嵌入式聯合培養班學生以及蘇嵌194班南工程學生成為園區第一批學生。”
然而記者查詢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官網發現,入駐機構中并沒有蘇嵌教育。對于蘇嵌教育與南京集成電路大學之間的關系,斌哥表示:“我們(蘇嵌教育)是(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入駐培訓單位。”
此外,南京集成電路大學時龍興校長曾表示,該校實行寬進嚴出,結業時會下發五星等級的證書,其中四星、五星的要實現原來薪資30萬的漲到40萬。
對于是否存在結業證書,李明磊表示“好像沒有,我們又不是這個大學的(學生),只是在這里上課。”斌哥則表示:“沒有什么價值的證書,做了項目才是硬道理。”
相對于芯片設計高工資,嵌入式工資相對較低。斌哥的QQ空間里這樣描述蘇嵌就業資訊:“張某、姚某同時收獲年薪10萬的offer,田同學更是拿到了月薪過萬的offer,作為金城學院三本院校的同學,可以說讓人十分激動。而當初他們來到蘇嵌,目標也很簡單,就是為了找一份月薪7000的工作。”
合作為主:尚未正式對外招生
了解完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嵌入式相關課程后,記者相繼走訪了高級系統工程師培訓班、EDA設計軟件培訓一班以及國際名家講堂。
在高級系統培訓班,老師告訴記者,他不是集成電路大學的老師,而是來自企業,一家培訓機構,但不是蘇嵌教育。他這邊并不教芯片設計,而是給學員培訓Linux操作系統,跟芯片設計沒什么關系。
隨后,記者來到對面的EDA軟件設計一班,其中一位學員表示,他是企業派過來參加培訓的,培訓時間只有一天,學習的語言主要是JAVA?;卮鹜暧浾叩膯栴}后,該學員低下頭繼續他的手機游戲。記者進入的時間正好是午休,來到教室后方發現,十幾個人的教室中,很大一部分學生都在打游戲以及觀看游戲視頻,比如英雄聯盟、DOTA自走棋等。
事實上,不管是嵌入式、高級系統培訓班還是EDA軟件設計,學員和老師都沒有認為自己在學或在教芯片設計。因此,記者又以擬報名芯片設計的學員身份致電南京集成電路大學,相關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南京集成電路大學)目前還沒有正式對外招生,現階段(教學)的班是我們與高校的聯合培養,明年我們將開設對外招生的班級。具體時間還沒有確定,應該是在三四月份。學費方面,線下課程到底收費、免費還沒有定,要看具體的課程,以最終就業崗位為導向。我們原則是不負責就業,但是會吸引江北新區的集成電路企業過來招聘。”
對于非芯片相關專業是否可以報芯片設計,該工作人員表示:“沒有數電、模電(即數字電路、模擬電路)基礎的話,學起來會比較困難。但像模擬版圖這一塊,相對門檻是最低的。從就業的角度考慮,企業在招聘的時候也會對專業有所要求,非專業(學員)即便是培訓出來也不好找工作。這跟IT有所不同,比如測試之類培訓三四個月就可以干活了。IC的話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存在學歷門檻和專業門檻。”
而關于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名稱的由來,上述工作人員也解釋稱:“現在國家不是也在提倡改革嘛,而芯片產業的發展正需要很大的改革,包括教育領域。仍然像原先那樣的高校教育,幾乎是很難達到企業的要求。”
“原先我們是一個學院(南京集成電路產業協同創新學院),后來把內容更細化,最終升級成大學。學校由江北新區主辦,由南京集成電路產業服務中心負責具體的運營。”該工作人員補充說。
芯片培訓:對學員素質要求高
雖然南京集成電路大學尚未公開對外招生,但從其工作人員口中了解到,學習芯片設計的學歷門檻、專業門檻都很高。記者陸續聯系了多家IC設計培訓機構,大部分對學員的素質要求都比較高。
比如業內較為知名的E課網,記者以學員身份聯系上該機構周老師。其首先詢問了記者的學歷和專業,在表明是“本科學歷、工程管理專業”后,其立馬回復稱“專業不行”,要求學員需要理工科以及電子相關。
關于多交錢是否可以學習,周老師表示:“學當然可以學,沒辦法保證就業。”其后,記者又從E課網官網了解到,該機構也上線了零基礎芯片工程師特訓班(長期班)。學習有效期為1095天(即三年),收費5萬元。一階段學習完成后,頒發模擬芯片版圖設計助理證書,二階段學習完成后,頒發模擬芯片版圖設計初級工程師。
由于專業不對口,周老師并沒有搭理記者報班的請求。隨后,記者又換了一個社交賬號聯系上周老師,并表示自己是“物理學專業、本科學歷”,周老師才表示可以學習數字后端。
E課網官網在收費5萬元的課程說明中表示:“社會普遍歧視培訓班學員,背景差,第一學歷差的學員,但是從E課網已有教學經驗看,有第一學歷為文科(商學、法學、護理專業,以及畢業于民辦高職)的學員,通過自己的努力,也獲得了優秀的工作。其中有學員向E課網老師報喜,工作三年年收入已經超過50萬元。”
然而周老師卻對記者表示,本科只能進一些小公司、初創公司。對于是否能進芯原股份這樣的上市公司,周老師則表示“不好進,先入行比較要緊,以后再說進(芯原)。”
另外,相對于零基礎,普通就業班的收費標準和有效學習時長均低得多。比如數字驗證、數字前端、數字后端的價格均為2.3萬元,有效學習時長均為365天。值得注意的是,E課網零基礎芯片班僅針對模擬版圖,而普通就業班的可選課程則有數字前端、數字后端、模擬設計以及數字驗證等。
學員在參加培訓 每經記者 朱成祥 攝
一位半導體行業從業人員對記者表示:“設計出來的電路圖,需要轉成版圖,才可以流片生產。數字電路版圖是自動生產的,而模擬和射頻的電路圖需要自己畫。普通版圖大專生、本科生都可以,但很牛的版圖對人(的素質)要求也特別高。”
簡而言之,相對于數字前端、數字后端、數字驗證和模擬設計,模擬版圖對人才門檻要求最低。值得注意的是,相對于零基礎模擬版圖收費5萬元,普通就業班模擬版圖僅為1.58萬元,有效學習時長也僅為365天。這意味著,即使對人才門檻要求最低的模擬版圖,相對于有基礎的學員,零基礎也需要花費更多的時間以及繳納高得多的費用。
除了E課網外,記者又聯系上中科信軟的何老師,他明確表示:“有基礎更好,零基礎也可以學習”。不過,該機構的學費著實有些貴,線上線下一對一教學,教學總時長為兩天,其中線上收費1.5萬元;而線下收費2萬元。這意味著,線下學一天就需要1萬元。”
未來:前景是否比程序員更好?
由于E課網招生門檻相對較高,且存在大量線上課程。因此,記者又聯系了總部位于西安的叩持電子,并在線上試聽了一節課程。主講老師詳細介紹了設計、驗證、后端的流程,以及這些流程如何交織、融合,最后產生一個可用于去生產的GDSII文件。
其中,設計工程師主要是了解需求,從而利用相關工具來設計電路圖;而驗證工程師來檢測電路圖是否滿足需求。此后進入后端,后端不會像前端那樣使用很多算法,更類似于城市規劃,比如對芯片做布局、布線以及物理驗證、靜態時序分析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QA環節,主講老師針對IC行業是否比互聯網行業更值得加入作出回答。其表示:“第一,IC行業門檻比較高,門檻高意味著職業周期會很長。在IC行業,到40 歲、45 歲、50 歲,你還可以奮戰在 IC 工程師的一線,我周邊就有很多這樣的人,都是我的前輩;第二,薪資方面,從2018年年底開始,IC行業的工資一直在漲,現在幾乎已經跟互聯網行業沒有太大差別;第三,現在國家高度重視芯片產業,我認為這是千載難逢的機會,有能力的必須進入IC 行業。”
根據芯司機文章介紹,2019屆芯片設計企業校招中,比特大陸、華為、大疆、寒武紀等提供的崗位收入均在20萬——40萬之間。而據相關行業人士對記者透露,有5年工作經驗以上的模擬工程師(非模擬版圖)薪資尤其高,起談都在30萬-50萬。
圖片來源:芯司機
叩持電子負責招生的李老師(化名)也表示:“搭上集成電路的車,后面根本不會受到年齡的影響。都說35歲以后找工作年齡會受到歧視,但IC工程師特別是模擬工程師卻是越老越吃香。”
總體來說,相對于集成電路大學目前僅提供嵌入式、linux課程,IC職業培訓的課程屬于正規的IC設計,但學費也更高,對學員學歷、專業門檻更高。
在是否保障就業方面,E課網官網信息顯示:“我們保證以書面形式簽署就業協議,學完6個月內不就業,全額退款。”對此,周老師表示:“找不到(工作),退款就算保就業了。”
叩持電子李老師則表示:“我們12位老師就是業內專家,自身影響力就能帶來很多合作企業,目前不缺工作機會而是缺人才。企業委托我們定向培養人才,我們會跟HR部門或負責人對接。保就業就是保offer。”
記者手記|芯片熱背后,培養人才是系統性工程
芯片產業正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但資金問題容易解決,人才的短缺依舊突出。事實上,十幾年來互聯網行業的薪資一直大幅高于芯片制造、芯片設計,乃至很多高校電子學院的學生都選擇轉行去互聯網公司。
當下芯片人才的短缺,是前期“薪資”導向下市場配置資源的結果。而隨著國家戰略的重視,芯片設計行業的薪資逐年攀升,開始向互聯網行業看齊。因此,各類芯片設計培訓機構也應運而生。
但芯片設計行業有其特殊性,即對學歷和專業有著較高要求。對于沒有數字電路、模擬電路基礎的學生而言,芯片設計的學習難度非常大。因此,培養芯片人才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并不能一蹴而就。
另外,目前相關培訓機構的課程設置,基本以芯片設計為主。由于芯片制造、封裝測試行業薪資偏低,相關領域人才培訓少有機構愿意涉及,這也需要重視。
我們期待中國芯片人才不斷涌現,我們更期待中國芯片全產業鏈厚積薄發真正成長起來。
記者:朱成祥
編輯:陳俊杰
視頻編輯:祝裕
排版:陳俊杰 牟璇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