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2-17 14:33:09
每經記者 張明雙 每經編輯 陳俊杰
隨著垃圾分類和環保政策的推進,垃圾處理正成為一門賺錢的好生意。近日,湖南軍信環保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軍信環保)在深交所披露了《招股說明書(申報稿)》,擬在創業板上市,募集資金24.53億元,用于垃圾焚燒、灰渣填埋等項目的建設。
軍信環保以市政污泥處置業務起家,后來通過收購控股股東旗下資產拓展垃圾焚燒發電、滲瀝液(污水)處理和垃圾填埋等業務,并成為最主要收入和利潤來源。不過軍信環保業務高度集中于長沙市,且97%以上的收入來自前兩名客戶,服務區域和對象相對有限,與行業龍頭企業相比尚有一定差距。
軍信環保成立于2011年,一直聚焦于固體廢棄物處理業務。2017年以前,軍信環保主要業務為市政污泥處理,2017年6月收購控股股東湖南軍信環保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軍信集團)下屬的填埋項目、滲瀝液(污水)處理項目及浦湘生物(垃圾焚燒項目(一期)的運營主體)80%股權,業務范圍拓展至垃圾焚燒發電、滲瀝液(污水)處理和垃圾填埋。
上述資產收購極大提高了軍信環保的業績。軍信環保于2018年3月份在新三板掛牌,2017年報顯示,軍信環保實現歸屬于掛牌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由2016年的虧損242.23萬元,到2017年盈利8816.88萬元,凈利潤實現了暴漲。
此后,軍信環保的業績持續增長。2017年-2020年上半年,軍信環保主營業務收入分別為4.89億元、8.41億元、9.95億元和4.86億元,實現歸母凈利潤分別為1.72億元、2.66億元、3.19億元和1.68億元。其中,由控股股東處收購的垃圾焚燒發電業務已成為最大的收入來源,2018年-2020年上半年收入占主營收入比重分別為53.15%、60.97%、63.82%;而原有的污泥處置業務成為第二大收入來源,2017年-2020年上半年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重分別為27.17%、19.99%、18.93%和15.71%。
接下來,軍信環保還將通過IPO募集資金,建設長沙市污水處理廠污泥與生活垃圾清潔焚燒協同處置二期工程項目(即垃圾焚燒項目二期)、長沙市城市固體廢棄物處理場灰渣填埋場工程項目等,以提高現有垃圾處理業務規模。
在申報IPO之前,2020年6月份,軍信環保再次收購控股股東旗下資產,取得湖南平江軍信環保有限公司100%股權,從而獲得平江縣固體廢棄物處理特許經營權項目。此次收購的目的是“為消除軍信環保與軍信集團的同業競爭情形”。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取得平江項目特許經營權,是軍信環保第一次將業務拓展至長沙市以外。目前,軍信環保各業務板塊包含的項目共有7個,其中6個在長沙市。
軍信環保稱,公司是湖南省固廢處理領域的龍頭企業,占據了湖南省會長沙市六區一縣全部生活垃圾、大部分市政污泥和平江縣全部生活垃圾終端處理的市場份額,區域競爭優勢明顯。截至招股說明書簽署日,軍信環保城市生活垃圾清潔焚燒產能5000噸/天,填埋產能4000噸/天,污泥處理產能1000 噸/天,滲瀝液(污水)處理產能2700立方米/天。
除了業務區域高度集中外,軍信環保的主要客戶也較為單一,其收入主要來自長沙市城管局的垃圾處理業務和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的發電收入,二者分別為軍信環保前兩大客戶。2018年-2020年上半年,軍信環保對長沙市城管局和國網湖南省電力有限公司的銷售占比分別為98.25%、98.29%、97.54%。
由于特許經營權的排他性,形成了區域壁壘,軍信環保在長沙市垃圾處理領域具有較大的競爭優勢,但也面臨新項目拓展難度增加的風險。成立近10年,軍信環保也僅僅通過收購控股股東項目才獲得了長沙市以外的垃圾處理項目。
這與同行業可比上市公司差距較大。軍信環保承認,與國內行業龍頭企業相比,目前公司業務對象和服務范圍相對有限,若未來市場或政策發生不利變化,以及行業內的競爭加劇等,公司將面臨更大的業績拓展壓力。“隨著行業競爭的加劇,公司未來獲取新項目的難度將增加,新獲取項目的收益率也存在下降風險。”
針對IPO相關事宜,12月16日、1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多次致電軍信環保,但公司電話一直無人接聽。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