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1-20 12:46:03
11月第2周搜集到的數據顯示,共有21家上市公司近期暴露了環境風險,主要分布在北京、廣東等地。其中,14家屬于國資控制企業,3家為千億市值企業。
每經記者 宋可嘉 每經編輯 文多
不同意執法人員入場檢查被罰20萬元,累計投資41.62億元項目邁過環評關……11月第2周,哪些上市公司的環境保護與信披責任亮起了紅燈?又有哪些企業項目獲得環評綠燈?且看A股綠色周報第10期。
每日經濟新聞聯合環保領域知名NGO公眾環境研究中心(IPE),自2020年9月起,基于31個省市區、337個地級市政府發布的環境質量、環境排放和污染源監管記錄等權威數據來源,每周收集剖析中國數千家上市公司及其旗下數萬家公司(包括分公司、參股公司和控股公司)的環境信息數據,發布“A股綠色周報”,旨在借助環境數據庫及專業解析、傳播能力,讓資本市場的上市公司經營活動中的環境信息更加陽光透明。
根據11月第2周搜集到的數據,《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共有21家上市公司近期暴露了環境風險,主要分布在北京、廣東等地。其中,14家屬于國資控制企業,3家為千億市值企業。在環境風險之外,有9家上市公司的10個項目最終獲得環評通過,投資額合計約41.62億元。
在企業管理能力、財務狀況、行業競爭等因素之外,環境風險日漸成為上市公司重要的經營風險之一。環境風險關乎企業發展,也關乎企業形象。
環境風險榜涉及上市公司分布情況(11月第2周)
總體來看,在11月第2周環境風險榜上,超標、違法、事故等負面信息,共關聯到21家上市公司,且股權關系經過啟信寶數據核查。其中,涉及污染源自動監測數據超標的上市公司數量為2家,19家上市公司涉及環境行政處罰及其他執法處罰,從分布區域來看,北京、廣東并列第一。
綠地控股(600606,SH)、中國中鐵(601390,SH)、中國交建(601800,SH)均已是多次上榜。其中,中國中鐵和中國交建為第4次登榜,這或與這些公司業務體量較大且處于環境高風險行業有關。
11月第2周登榜的21家上市公司背后,有多達279.59萬戶的股東,環境問題或為他們的投資帶來風險。在業績表現上,21家上市公司中有9家公司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滑,其中,下滑幅度最大的為上港集團(600018,SH),今年前三季度營業收入同比下滑了27.79%。
市值方面,21家上市公司中有3家市值在1000億元以上。11月第2周上榜的上市公司市值多處于100億~500億元(含)區間。
股價表現上,21家登上環境風險榜的上市公司中,10家企業在11月第2周股價下跌。其中跌幅最高的為中遠海能(600026,SH),11月9日~11月13日股價累計下跌3.07%。
在環保處罰方面,11月第2周,數據庫搜集到18家關聯企業受到環保部門行政處罰,涉及19家上市公司。
上市公司及其旗下企業因環境違規被罰金額前十名
從被罰款金額看,排名第一為海大集團(002311,SZ)旗下的珠海海龍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海海龍)。處罰內容顯示,2020年4月2日、2020年5月21日、2020年6月29日,該公司超過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排放大氣污染物,被處以了40萬元的罰款。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珠海海龍今年已不是第一次出現超標排放大氣污染物的情況。2020年4月2日、2020年5月21日,珠海海龍就因超標排放大氣污染物,被責令立即停止排放超標污染物,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2020年7月28日、2020年8月18日,珠海海龍又被發現:超過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排放大氣污染物,再次被責令立即停止排放超標污染物,并承擔相應法律責任。在收到兩次責令改正違法行為決定書后,屢罰屢犯的珠海海龍此次收到了罰款40萬元的行政處罰。
11月第2周,美錦能源(000723,SZ)旗下的山西美錦焦化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美錦焦化),因不同意執法人員入場檢查被罰20萬元。
在海大集團、美錦能源外,11月第2周,蘭花科創(600123,SH)、南鋼股份(600282,SH)、ST龐大(601258,SH)、安徽建工(600502,SH)等17家上市公司旗下企業也受到了環境行政處罰。
作為執法依據之一,自動監測數據反映了企業是否存在部分環境風險。11月第2周,在根據含氧量、溫度等信息排除或為停產狀況造成排放超標的異常值后,共有2家企業的自動監測數據顯示排放超標。
一周日均值超標天數:統計期的一周時間內,取企業各指標實時在線數據計算日均值,當天存在日均值超過對應排放標準的記錄為這個公司存在一個超標天數,統計周期內有幾天存在日均值超標情況,記幾個超標天數。
一周日均值超標累計次數:統計期的一周時間內,取企業各指標實時在線數據計算日均值,超過對應排放標準的,記一次日均值超標,所有監測點涉及指標的日均值超標次數累計為該企業“一周日均值超標累計次數”。
11月第2周,2家企業出現了自動監測數據超標的情況。其中,江南水務(601199,SH;主營業務為自來水制售、自來水排水及相關水處理)旗下江陰市恒通璜塘污水處理有限公司出現了一周日均值超標天數達2天的情況,主要涉及化學需氧量數據顯示超標(“顯示超標”未必實際超標)。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江南水務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6.54億元,同比下降7.63%;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1.56億元,同比下降13.04%。
除江南水務外,11月第2周出現了自動監測數據顯示超標的企業還包括國投電力(600886,SH)聯營企業徐州華潤電力有限公司。
項目環評即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評價,是大多數項目開工建設的前置條件,也是項目建設或投產后的環保依據。對上市公司來說,要投資建設新項目,環評審批也是必須經歷的考驗。
9家上市公司旗下項目環評獲通過
11月第2周數據顯示,A股上市公司及旗下公司共有23個項目進入受理公示及擬審批公示狀態,10個進入環評審批公示的項目揭曉了結果。
按照環評信息中披露的項目總投資額,9家上市公司邁過環評關的10個項目,累計總投資約41.62億元。值得注意的是,馬鋼股份(600808,SH)的馬鋼球團產線升級改造——煉鐵總廠(南區)帶式焙燒機工程項目邁過了環評關。該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批復顯示,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淘汰現有4座豎爐球團和一臺95m2燒結機生產線(總產能425萬噸/年),新建一條400萬噸/年帶式焙燒機球團生產線,項目總投資達14.90億元。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馬鋼股份已有多個項目邁過環評關,在9月第四周、10月第二周,馬鋼股份均有一個項目獲得了顯示為原則同意的環評批復。
在馬鋼股份之外,11月第2周,南鋼股份(600282,SH)、德創環保(603177,SH)、嘉元科技(688388,SH)、麗珠集團(000513,SZ)等8家上市公司旗下公司的項目取得了環評批復,結果均為同意(或原則同意)。這意味著這些投資項目將很快進入建設階段。
今年是《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隨著北方城市采暖季到來,對于一些企業來說,限停產成為關注焦點。
在2017年~2018年秋冬季里,“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2018年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行動方案”曾明確,“2+26”城市、多行業自2017年11月15日起,全面開始執行采暖季“停工令”。不過,自去年開始,企業限停產措施被優化,實行了企業分類分級管控,環保績效水平高的企業,重污染預警期間可不采取減排措施。
目前,各地應急減排清單在陸續發布中。11月第2周,在限停產、禁止車輛運輸方面,涉及72家上市公司旗下的多家公司被列入應急減排清單中,主要分布在濟南、濰坊2個地區。
主要從事能源裝備行業所需產品的研發、生產與銷售的山東墨龍(002490,SZ),出現了包括上市公司主體和旗下企業在內的3家公司被列入應急減排清單中的情形。這些企業或在不同時間段被分別采取限產、停產、禁止車輛運輸的措施。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山東墨龍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業收入22.22億元,同比減少34.68%;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46億元,同比減少641.49%。
在山東墨龍之外,還有伊利股份(600887,SH)、新華制藥(000756,SZ)、濰柴動力(000338,SZ)、惠發食品(603536,SH)等多家上市公司或其旗下企業被列入應急減排清單。
(實習生楊煜對本文亦有貢獻,本期部分制圖工具為鏑數圖表,企業關聯數據核查啟信寶)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