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0-10-28 15:53:16
每經記者 王帆 每經編輯 宋思艱
今日(10月28日)上午,由新浪財經主辦的中國資本市場高峰論壇在線上舉行。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院長、中國政法大學資本研究中心主任劉紀鵬發表主旨演講。他重點提到中國資本市場目前存在大股東跟小股東之間財富分配不合理的問題,需要解決制度性矛盾,促進股市健康發展。
劉紀鵬發表演講 圖片來源:線上論壇截圖
劉紀鵬分析稱,自深交所中小板、創業板開通之后,民營企業大量改制上市,但卻采用國有企業改制中存量不變、一股獨大的模式,這帶來了一定的問題。
“國有企業的股改一股獨大,即便全流通之后,由于是國家持股,大股東沒有強烈的減持沖動。而民營企業則不同,如果私營企業也搞一股獨大,上市又是寶貴的資源,上市后大股東身家幾倍甚至幾十倍地增長,導致大股東沒有集中精力做大做強上市公司、創造增量價值,而是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減持上,積攢個人財富,造就了十億甚至百億富翁。”劉紀鵬表示。
他舉例稱,2009年開通的創業板,前200家上市企業平均市盈率是72倍,而它們在改制前,特別是評估前的股份價值僅有幾毛錢。這種懸殊給大股東帶來誘惑。一個大股東的減持帶來了大多數小股東產生不了的財富效應,導致財富分配的不合理,出現股市不公平現象。
因此,劉紀鵬建議,要對一級市場上大股東持股結構進行適當的下降,將第一大股東的持股比例控制在30%左右。“這樣做的話,只要股票一拋出,‘門口的野蠻人’就會爭奪控制權,這就能倒逼第一大股東專注上市公司發展,而并非減持。”
同時,在資本市場的文化治理上,劉紀鵬提出,要從投資者教育向發行者教育轉變,保護投資者利益。“中國資本市場的文化治理理念始終沒有調整到從投資者教育轉變到發行者教育和融資者教育上。投資者本身承擔著風險,同時要掏著金錢。在實踐上,投資者并未能體會到法律上賦予的上市公司主人的地位,還要遭受信息不對稱帶來的財富損失。”
他認為,開展發行者和融資者的教育已經刻不容緩。教育和監管的對象應該包括以上市公司為核心,以券商所帶動的審計、律師、評估師等若干環節。“是資本市場哺育了這些機構和企業,應當做好發行者的教育,讓他們認真地為投資者服務,建立仆人意識。”劉紀鵬最后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